在国内养老事业发展中,多个城市凭借完善的体系、创新的服务和显著的成效脱颖而出。综合政策支持、服务覆盖、设施建设、智慧化水平等多维度评估,以下三个城市可称为当前全国养老领域的标杆。
一、上海:老龄化 “深水区” 的系统性破局者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 2024 年,上海 60 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飙升至 37.6%,老年人口数量达 577.62 万人(数据来源: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24 年发布的《上海市老龄化发展报告》)。在如此严峻的老龄化态势下,上海的养老体系构建仍走在全国前列,核心优势聚焦于 “全场景覆盖 + 精细化服务”。
![]()
设施网络密如蛛网历经连续 27 年将养老床位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截至 2024 年底,上海全市养老机构数量达 693 家,核定床位总数为 17.00 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数量多达 11.72 万张,占比跃升至 6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区层面更是成绩斐然,529 家 “枢纽型”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街镇,实现 100% 全覆盖;老年助餐点数量突破 2000 个,高效打造出 15 分钟送餐圈,仅 2024 年,助餐服务惠及人次便超 800 万。在居家养老领域,上海已成功建成 10.2 万张家庭照护床位,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护理、康复指导等媲美机构级别的优质服务(数据来源:上海市民政局 2024 年度工作报告)。
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上海大力推进智慧养老建设,77 家智慧养老院已实现 “一键呼叫、远程监测、智能预警” 功能全覆盖。156 家 “养老院 + 互联网医院” 创新模式的养老机构,让老年人在院内就能便捷问诊三甲医院医生。针对认知障碍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上海积极布局,在社区层面建成 100 个记忆门诊、200 个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养老机构内也专门改造出 1.5 万张专项照护床位,成功构建起 “预防 - 干预 - 照护” 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数据来源:《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 “十四五” 规划中期评估报告(2024 年)》)。
政策保障精准有力上海率先发布涵盖 24 项内容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为全市养老服务明确了基础标准与方向。独居老人 “一键呼叫” 设备实现应装尽装,全方位守护老人安全。为 80 岁以上老人发放的高龄津贴,在 2024 年发放总额超 12 亿元,切实提升老人生活质量。在人才培养与激励方面,养老护理员持证率已达 82%,中级及以上技能水平护理员占比提升至 20%。自 2025 年起,每月最高 3000 元的护理员激励补贴政策正式实施,为稳定、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注入强大动力(数据来源:上海市民政局 2024 年发布的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文件及统计数据)。
二、苏州:居家社区养老的 “教科书级” 实践
苏州以 “普惠化覆盖 + 智慧化赋能” 为特色,精心构建起成熟的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已连续 5 年在江苏省独占鳌头。
服务渗透无死角截至 2024 年,苏州全市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数量攀升至 1879 家,在实现城市社区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农村社区覆盖率也突破 90% 大关。全年 “六助” 服务(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惠及人次超 500 万。其中,助浴服务创新性采用 “移动浴车 + 固定站点” 模式,2024 年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洗浴服务多达 12 万次。为保障独居老人日常生活安全与情感关怀,苏州推行 “每日一访” 制度,由社区网格员与志愿者组建专业探访队伍,年探访量高达 800 万人次(数据来源:苏州市民政局 2024 年度工作报告)。
智慧平台高效联动苏州自主研发的 “苏适养老” 平台,成功整合超 2000 家服务机构、3 万名服务人员资源。老年人或家属通过手机 APP 下单后,平台平均响应时间仅 15 分钟,服务满意度高达 98%。平台还接入先进健康监测设备,为 10 万名高龄老人提供心率、血压等关键健康指标实时监测,自运行以来,已累计预警紧急情况 3.2 万次,极大提升了养老服务的及时性与精准性(数据来源:江苏省民政厅《2024 年智慧养老创新案例汇编》)。
![]()
医养结合无缝衔接苏州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中心 “嵌入式” 共建模式,目前 80% 的社区养老站点已配备全科医生,每周至少开展 2 次坐诊服务。2024 年,社区为老健康管理覆盖人次达 120 万,慢性病用药配送上门服务精准惠及 20 万老人,真正实现了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数据来源:苏州市卫健委、民政局 2024 年联合发布的医养结合工作报告)。
三、广州:市场化与公益化平衡的先行者
广州凭借 “多元主体参与 + 岭南特色服务”,在养老服务创新领域独树一帜,于 2024 年成功入选 “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标杆城市”。
长护险试点成效显著作为全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之一,截至 2024 年,广州长护险已覆盖 110 万参保老人。自试点开展以来,已累计为 2.3 万名失能老人发放护理待遇超 10 亿元,其中居家护理服务占比达 70%,极大程度缓解了家庭照护压力,提升了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数据来源:广州市医保局 2024 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进展报告)。
社区嵌入式服务密集布局广州全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建设,全市已建成 180 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700 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 “10 分钟可达” 的便捷服务圈。创新推出的 “时间银行” 互助养老模式,吸引超 15 万人注册成为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突破 800 万小时,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营造出互助、和谐的养老氛围(数据来源:广州市民政局发布的《2024 年养老服务发展报告》)。
适老化改造全城推进2024 年,广州高质量完成 1.2 万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老旧小区加装楼道电梯数量达 1.5 万台,无障碍设施改造覆盖率提升至 85%。同时,充分考虑岭南地区老年人 “爱茶、喜动” 的生活喜好,在社区养老站点开设粤剧班、茶艺课等特色文化课程,每年服务人次超 50 万,让老年人在享受物质保障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数据来源:广州市住建局、民政局 2024 年联合发布的适老化改造及养老服务数据)。
这三座城市的实践充分证明,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持续投入、服务的精细落地和科技的创新赋能。当然,各地老龄化特点各异,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标准答案”,但这些城市的宝贵经验,无疑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样本。
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养老创新举措?你心中的 “养老标杆城市” 还有哪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和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