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秋天,对于刚大学毕业、正要开启人生的李梅红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头痛,改变了一切。
起初她没在意,但症状越来越重:呕吐、视力模糊、走路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最后甚至晕倒在地。父母带她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第四脑室占位。
![]()
2012年11月1日,在签下遗体捐赠书后,李梅红被推进了手术室。七个多小时的手术很顺利,但术后病理报告上的“(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几个字,让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医生的话直接而残酷:“带孩子回家吧!这病不管花多少钱,最终人财两空。”
父母不愿放弃。他们带着李梅红开始了漫长的放化疗:15次放疗、7次光子刀、4次化疗。强烈的副作用让她血小板锐减,需要辗转多家医院输血。
然而,命运的打击在2013年9月再次降临——复查显示,脑瘤复发了。“我真的完了。”李梅红回忆当时的心情,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绝望。
尽管用上了昂贵的美国进口药,效果依旧不理想。最后,李梅红全身瘫痪,每次说话,只能艰难地吐出一个“爸”字。
最艰难的时刻,郑大一附院一天内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走投无路的父亲,在此时听说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
![]()
2013年12月2日,父亲带着最后的希望,揣着厚厚的检查资料找到了袁希福院长。袁院长看过情况后,实话实说:“你来得太晚了,效果不会太好!”
父亲的回答令人动容:“不管来得早晚,你给她瞧瞧。我知道她病重,可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也得试试。哪怕让俺闺女多活一天,我都高兴!”
被这份深沉的父爱打动,袁希福院长倾尽经验,开了7付药,并坦诚告知:“1周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看她能不能吃下去。能吃下去,就是好的。”
父母将药一勺一勺喂给瘫痪在床的女儿,吐了就再喂。奇迹在细微处开始显现。12月23日复诊时,父亲兴奋地告诉袁院长:“有效了!她眨眼有力了!”不仅如此,李梅红头痛发作的时间间隔也拉长了。
![]()
这微弱的希望之光,被紧紧抓住。从此,李梅红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一年365天的药,我吃了有370多天,”李梅红说,“因为吃药会吐,可是吐了也要吃,吃吃吐吐,吃得自然比别人多。”了解到她家的经济困境,袁希福院长也从最初的减免部分费用,到最后直接为她免费治疗。
在她的身体慢慢好转,拔掉氧气罐,能坐起来后,在父母的帮助下,她开始了艰苦的康复训练:捡豆子、捏黄豆、写字、用盆端砖头、吊铁环、扶着双杠走路……每一个动作,都是与命运的重新较量。
慢慢的,她能写“李”字了,能连续说一段话了,一个人扶着能慢慢站起来了……
![]()
2014年12月26日,李梅红和父母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希福医院。袁希福院长鼓励她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不仅自己康复,还能鼓舞那些丧失信心的人”。
她真的这么做了,写出了《重生》《自助者天助》。一年年过去,她的状态越来越好,生活能够自理。2016年,她开了家网店;2019年,进入春秋两季巩固用药阶段。
![]()
在2024年4月26日的“郑州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上,李梅红和父母一起分享了她的康复经历。
![]()
如今,虽然复查显示脑瘤已消失,但当初手术造成的小脑损伤影响了她的平衡功能。袁希福院长嘱咐她要坚持锻炼,多晒太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