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太原铁路运输分院依法对原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兴利涉嫌受贿罪一案提起公诉,标志着这位曾显赫一时的煤炭行业专家型高管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
01、腐败轨迹:从技术专家到贪腐分子
吴兴利不是一般的国企高管。他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部级奖20余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2项。这样一位技术专家,本应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
然而,纪委通报却揭露了他人生的另一面。吴兴利被查实“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礼金和消费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安排,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车辆、住房”。
更为严重的是,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设备采购、款项结算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这些行为发生在他担任同煤集团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职务期间,数额特别巨大,已涉嫌受贿犯罪。
02、山西煤炭反腐密集推进
吴兴利案并非孤例。就在今年9月,同煤集团原副总经理武望国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武望国同样是一位资深技术专家,曾主持研发特厚煤层开采技术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位专家型高管相继落马,折射出山西煤炭领域反腐工作的深入推进。
山西煤炭反腐风暴始于数年前。晋能控股集团(由同煤集团、晋能集团等重组而成)首届领导班子成员中已有六人被查,包括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郭金刚,原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唐军华等。
这场反腐风暴不仅限于在职高管,甚至延伸到退休人员。如原同煤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王宏退休5年后仍被查处。这彰显了反腐败工作无禁区、无盲区的鲜明态度。
03、系统性腐败与治理困境
吴兴利案件背后,反映的是煤炭行业系统性问题。煤炭领域作为资金密集、资源密集型产业,天然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重灾区。
据调查,晋能控股集团内部曾形成各种“利益圈”,如郭金刚主导的“河南老乡利益圈”,其在任时集团内部流传“不是河南人,难进核心圈”的说法。这种“圈子文化”直接导致了腐败的“系统性”——从高层到中层,从工程到采购,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权钱交易。
吴兴利在同煤集团分管机电设备等业务,其腐败行为主要集中在设备采购、款项结算等环节。这些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一旦失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04、反腐推动国企治理转型
山西煤炭领域的持续反腐,旨在斩断长期存在的腐败链条,推动国企治理现代化。央企纪检监察机构与地方纪委监委正在深化协作配合,通过优化联合办案、协同监督、信息共享等机制,提升监督质效。
晋能控股集团已开始推进治理改革,建立“工程招标阳光化平台”“物资采购黑名单制度”,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这些措施有助于从制度上防范腐败风险。
国企反腐不仅是清除“蛀虫”的过程,更是推动企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唯有彻底斩断腐败链条,国企才能不负“能源报国”的初心。
05、启示与展望
吴兴利从技术专家到腐败分子的蜕变,带给人们深刻警示:无论专业知识多么丰富,学术成就多么显赫,一旦理想信念动摇、权力失去约束,都可能走向违纪违法的不归路。
对于山西这样的能源大省,煤炭领域的持续反腐对于净化政治生态、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吴兴利等案件的依法办理,山西煤炭领域的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净化,为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吴兴利案的下一步审理进程,将是对山西司法公正性的一次检验。无论案件如何复杂,只要坚持依法办案、公正司法,就能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本文综合整理自公开报道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