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这片广阔海域又一次成为全球军事关注的焦点,美军尼米兹号航母短短三十分钟内连续损失两架舰载机——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和一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坠机地点通过美军P-8A反潜机的长时间盘旋飞行轨迹被大致锁定。
两起事故间隔极短,机组人员虽全部获救,但战机残骸沉入海底,瞬间点燃了一场围绕打捞权的地下竞赛。
![]()
美军初步调查将矛头指向舰载机燃油污染问题。特朗普公开表态称“并非恶意行为”,强调燃料可能存在问题,美国海军随后证实,两架坠毁机型均使用JP-5航空燃油,污染或是事故主因。
但这解释引发连环疑问:若燃油真有问题,为何同一航母上其他舰载机安然无恙?是否与美军为缩减成本采购非常规渠道燃料有关? 尽管官方强调调查需数月甚至数年,但外界普遍认为,连续坠机暴露了美军后勤维护的深层漏洞。
残骸打捞才是真正的博弈核心,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已对相关海域实施封锁,严防中国渔民或打捞力量靠近。
但美军现场缺乏专业打捞设备,必须从外部调派或雇佣第三方打捞船。这些船只赶到南海至少需半个月,而期间海流涌动、台风频发,残骸位置可能已大幅偏移,打捞难度成倍增加。
![]()
相比之下,中国在南海的打捞能力占据明显优势,中国打捞船不仅设备齐全、经验丰富,而且熟悉南海海况与海底地形,加之近岸调度灵活,5至7天即可完成打捞作业,有分析甚至指出,美军船只抵达的半个月里,中国足够完成十次以上打捞。
不过中方态度克制,公开声明仅表示“愿从人道主义角度提供必要协助”,并未显露抢捞意图。
军事爱好者们热议的不仅是打捞速度,还有残骸的技术价值。MH-60R直升机和F/A-18E/F舰载机虽非美军最新装备,但其雷达系统、任务数据等部件仍具研究意义。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随着中国歼-15T、歼-35等电磁弹射型舰载机的成熟,这些老旧型号的参考价值已大幅降低。
更深层看,这场事故折射出美军战略疲惫。“尼米兹”号作为核动力航母的开创者,本次任务可能是其退役前最后一次部署,却以尴尬事故收场。
![]()
与此同时,中国8万吨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正加速服役进程。两相对比,南海的力量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打捞行动尚未开始,海上对峙的暗涌早已波动。残骸最终落入谁手,将不仅取决于技术能力,更是一场战略意志与区域掌控力的无声较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