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刚发的Q1数据,我盯着那条“90后28%公开喊不婚不育”直接血压拉满。
![]()
4月1号,北京,朋友圈刷屏,配图是红底公章。
![]()
我第一反应:婚姻这口老锅,终于正式裂给全国人民看了。
小时候我妈一句“将就过呗”把我吓到晚上做噩梦。
现在轮到我们,连 nightmares 都懒得做,直接删号。
610万对结婚,351万对离婚,中间差值259万,像一张大嘴在笑:进来容易,出去更快。
一线城市结一次婚标价86万,外加一张房票,等于把六个钱包一起摁在案板上。
更离谱的是,中科院说,爸妈离过,娃的离婚概率直接+47%,像传家宝。
我闺蜜阿May,外公离婚,妈离婚,她上周刚把订婚戒指挂闲鱼,标签写着“传家宝,清仓”。
不是不想爱,是账算得清。
工资一万五,房租四千,奶粉一罐三百,幼儿园五千,奥数外教再两千,还没算父母提前退休伸手要菜钱。
72%的年轻人把婚期往后拖,拖得比下班班车还晚。
拖到最后,连自己都养不起,干脆把“责任担当”四个字从字典里抠掉。
有人说“你们太自私”。
我翻个白眼:独生子女,上面四个老人,下面不敢生娃,中间房贷三十年,自私这帽子太大了,头小戴不住。
广州搞了个试点,领证前先上课,听完离婚率降38%。
说白了,就是把丑话说前头,把账算前头,把“你确定要跳坑吗”写在大屏幕。
效果有,但杯水车薪。
整个系统早被“高价房+高育儿成本+高养老压力”三线勒住脖子,靠几节网课就想解绳,太看不起 knots。
真正冷的数字在后面:00后里42%直言“结婚非必需品”。
比90后同期又蹿15%。
照着这速度,再过十年,婚礼可能改博物馆,门票五十,孩子问“妈,他们为啥穿古装演戏”。
我半夜刷手机,看到一条高赞评论:
“以前结婚是默认选项,现在不婚才是。
点了赞,心里还是咯噔一下——默认选项被删,人生卷子突然少送分题。
可转念一想,没标准答案不等于交白卷。
与其凑活一辈子,不如先把自己活成可靠的人,再决定要不要拉别人上车。
婚姻这盘棋,残局已定,下一步不是逼婚,而是把房价、托幼、养老一并下架重新定价。
否则,那28%的不婚宣言只会涨成38%、48%,直到红公章自己褪成粉章,最后消失。
天亮前,我把阿May的戒指链接撤了。
留句话:传家宝可以不是戒指,是敢于说“不”的底气。
只要锅还是裂的,谁爱跳谁跳,我先学会游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