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夜,总带着点湿乎乎的凉意。凌晨一点多,多数写字楼早已陷入沉寂,解放碑附近一栋商住楼的十楼却还亮着灯——这是一家网络直播公司的办公点,几个年轻人正围着电脑屏幕忙得团团转。
运营小张盯着后台数据,眉头拧成个疙瘩。刚结束的那场美妆直播,观看峰值比预期低了两成,他得赶紧复盘话术节奏;摄影师小李蹲在地上,给明天要用的补光灯换柔光罩,金属卡扣碰撞的轻响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角落里,主播玲玲对着镜子练习口播,手里捏着的产品手册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
办公室的玻璃门没完全锁死,留着道能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缝。这是老规矩,方便晚走的人随时进出,反正整层楼就他们一家公司加班。谁也没留意,楼道里的声控灯突然亮了一下,一个穿深色连帽衫的身影在门外站了几秒,像观察猎物的野兽,随即矮着身子钻了进来。
那人脚步很轻,鞋底像是贴了胶,踩在地板上没发出半点声响。他贴着墙边的绿植盆栽挪动,眼睛快速扫过办公区:键盘、鼠标、散落的文件……目光最终落在靠窗的长条桌上——那里放着台黑色索尼相机,镜头盖没盖,机身在屏幕反射的光线下泛着冷光。
屋里的人各忙各的,没人抬头。小张猛拍了下桌子:“找到了!原来中间切镜慢了半秒!”小李应声回头:“那明天我提前调对焦速度?”就在这短暂的注意力转移间,连帽衫男子已经猫着腰冲到桌边,一把抓起相机塞进怀里的布袋,转身就往门口溜。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快得像一阵风。
直到第二天晚上七点,玲玲准备拍产品开箱短视频,才发现相机没了。“昨天不是放这儿了吗?”她扒拉着桌上的杂物,声音带着急。小李过来帮忙找,翻遍了储藏柜、会议室,甚至垃圾桶都看了,影子都没有。“八千块的机器,刚买三个月啊!”负责人王姐闻讯赶来,脸一下子沉了下来。
“查监控!”小张提醒道。公司装了四个摄像头,办公区每个角落都拍得清清楚楚。众人围着显示器,看着画面里那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气不打一处来。“就是他拿的!”小李指着屏幕,“穿的连帽衫,帽子压得快遮住眼睛了。”王姐没犹豫,掏出手机打了110。
电话接通时,辖区派出所的值班民警正在处理一起噪音纠纷。听王姐说清情况,接电话的民警立刻记下地址:“我们马上到,你们先别碰现场,特别是门口那段监控,别删了。”挂了电话,民警小周和同事老陈拎着勘查箱就出了门。
晚上八点十五分,警车停在商住楼楼下。两人上到十楼,先在门口看了看那道没锁死的门缝,又进办公室仔细询问。“他进来的时候大概几点?”老陈拿出笔记本,“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小张回忆:“应该是凌晨一点多,那会儿我们在改脚本,没听到声音。”
调监控时,小周盯着屏幕逐帧看:“你看他进门时,特意摸了下门框,像是在确认有没有报警器。”老陈指着男子离开的方向:“从消防通道走的,去查楼道和楼下路口的监控。”两人分工,老陈留在公司固定证据,小周赶回派出所调公共监控。
指挥中心的监控室里,屏幕墙亮得晃眼。小周调出商住楼门口的监控,很快找到了那个连帽衫男子——他出了大楼,没打车,沿着民权路往较场口方向走,步子迈得挺大,左手一直捂着怀里的布袋。走到一个路口时,他抬头看了眼信号灯,帽檐抬起来的瞬间,监控抓拍到了他的侧脸。
“有点眼熟。”旁边的老民警凑近看了看,“是不是之前在较场口偷手机的那个?”小周赶紧调户籍系统比对,果然——唐某,32岁,无业,有三次盗窃前科,最近一次刑满释放是半年前。
顺着唐某的行走路线,监控一路追到了七星岗附近的一个老旧小区。晚上十点半,小周和老陈带着两名辅警赶到小区门口。这小区没物业,楼道里堆着杂物,墙皮掉得一块一块的。根据监控显示,唐某进了3号楼。
“一层一层找,注意动静。”老陈压低声音。四人分成两组,小周和一名辅警上三楼。刚走到三楼平台,就听见302室传来“咔嚓”一声——像是相机快门声。小周冲辅警使了个眼色,上前敲了敲门。
门开了条缝,露出张警惕的脸,正是监控里的唐某。看到门口穿警服的人,他眼神瞬间慌了,想关门却被小周伸手挡住。“警察,例行检查。”小周推门进去,客厅沙发上,那台索尼相机正摆在茶几上,镜头被卸下来放在一边。
唐某没反抗,耷拉着脑袋蹲在地上。“我以为他们加班忙,不会发现……”他嘟囔着。从王姐报警到唐某被抓,刚好三个小时。
带回派出所审讯时,唐某交代,他最近手头紧,就想着重操旧业。“我白天在解放碑转悠,看哪家公司晚上加班人少,门又好进。”他说,盯上这家直播公司好几天了,“昨天晚上看他们灯亮着,门没锁死,就进去了。”至于为什么专偷相机,他说:“看着值钱,体积小,好带。”
第二天一早,王姐带着小张来派出所领相机。看到机器完好无损,小张摸着镜头笑了:“真是神速!我们还以为找不回来了呢。”王姐给民警递了面锦旗,上面写着“破案神速,尽职尽责”。
回公司的路上,王姐在群里发了条消息:“以后晚上加班,必须锁好门,安排人轮流看一下四周。”当天下午,公司就请人装了新的指纹锁,还在门口加了个红外报警器。小李把相机放进带锁的柜子里,钥匙自己和王姐各拿一把。
这事很快在周边商户间传开了。隔壁做设计的公司,晚上加班时特意让前台多巡逻几圈;楼下的咖啡店,打烊后会把吧台里的现金存进保险柜。物业也加强了夜间巡逻,保安师傅每小时都会在楼道里走一趟,手里的手电筒照得老远。
老陈和小周依旧每天出警、巡逻。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件再平常不过的小案子。“但对老百姓来说,东西丢了着急,找回来了安心。”老陈说,“我们多跑几步,多盯一会儿,他们就能睡得踏实点。”
重庆的夜依旧热闹,写字楼的灯亮到深夜的越来越多。只是那些加班的人们,在埋头工作时,总会不经意地抬眼看看门口,确认那扇门是否锁好。而在城市的角落里,总有穿着警服的身影在巡逻,像路灯一样,默默守护着这份深夜的安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