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一个中空的肌性纤维性器官,形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周围裹以心包,斜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
我国成年男性正常心重约284±50克,女性约258±49克,但心重可因年龄、身高、体重和体力活动等因素不同而有差异。
![]()
心约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
心有时可以反位,成为右位心,通常同时伴有腹腔内脏器官的反位。
![]()
我们大家都知道,心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心,左、右半心各分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
心,由心纤维性支架、心壁和心间隔构成,各自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分别行使不同的生理功能。
![]()
心纤维性支架,又称心纤维骨骼,位于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的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心纤维性支架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为心肌纤维和心瓣膜提供附着处,在心肌运动中起支持和稳定作用。
人的心纤维性支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钙化,甚至骨化。
心纤维性支架包括左、右纤维三角,4个瓣纤维环(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圆锥韧带,空间隔膜部和瓣膜间隔等。
![]()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组成,它们分别与血管的三层膜相对应。心肌层是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
心肌层是构成心壁的主体,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两部分。心房肌和心室肌附着于心纤维骨骼,被其分开而不延续,这样,心房和心室就不会同时收缩。
心肌层由心肌纤维和心肌间质组成。心肌纤维呈分层或束状,心肌间质包括心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及一些非心肌细胞成分等,充填于心肌纤维之间。
![]()
房间隔与室间隔(右面)
![]()
房间隔与室间隔(左面)
心的间隔把心分隔为容纳动脉血的左半心和容纳静脉血的右半心,它们之间互不相通。左、右心房之间为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为室间隔,右心房与左心室之间为房室隔。
心肌细胞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两类:普通心肌细胞和特殊心肌细胞。前者构成心房壁和心室壁的主要部分,主要功能是收缩;后者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心传导系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纤维网。
![]()
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可分为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两部分。
纤维心包为心包外层,浆膜心包位于纤维心包的内面,可分为脏、壁两层。脏层紧贴在心肌的表面,即心外膜;壁层贴在纤维心包的内面。两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称为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
成年人的心脏由大约25%的心肌细胞和75%的结缔组织构成。
心肌细胞数量会随增龄而减少,30~70岁之间心室肌细胞的数量大约会丢失35%。
![]()
心脏老化,或称为内源性老化,定义为在没有严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情况下,随增龄缓慢出现的进行性心脏结构改变和功能下降。
一个老年男性的左心室每年大约丢失4500万个心肌细胞,早期研究提示这种增龄相关的心肌细胞减少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伴随细胞数量减少,残存心肌细胞应力增加,细胞代偿性肥大,加之老化相关的血管硬化降低了动脉弹性使心脏机械负荷增加,造成心肌肥厚,这种结构性变化是心脏老化的特征性表现,是机体应对老化和各种生理刺激、维持心脏功能的一种代偿方式。
虽然左心室通常表现为向心性肥厚,但是室间隔增厚的程度要明显大于心室游离壁,且随着年龄增长左心室长轴逐渐缩短,出现由椭圆形到球形的形态学变化,对心脏的收缩能力产生影响。
![]()
其他与老化相关的心脏结构改变包括心外膜脂肪沉积和瓣膜钙化。此外,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也是老化心脏的特征性表现。
老化相关的瓣膜变化主要包括黏液变性和胶原沉积,统称为瓣膜硬化。主动脉瓣叶和主动脉瓣环钙化呈现年龄依赖性,瓣叶钙化的加重和活动度减低意味着病变的进展。
心脏传导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组织随增龄而增生,脂肪在窦房结周围聚集,有时可造成窦房结与心房肌分离。
窦房结内的起搏细胞显著减少通常发生在60岁之后。有报道发现,75岁时窦房结细胞数量较年轻成年人减少超过90%。
![]()
红景天是一味传统的益气活血类中药材。现代研究发现,红景天中含有红景天苷、酪醇、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缺氧、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鉴于此,研究人员针对红景天苷(Salidroside, CAS: 10338-51-9)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中国药房》2023年第9期文章《基于TLR4介导的细胞焦亡通路研究红景天苷预防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表明,红景天苷对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通路激活。
![]()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4期文章《红景天苷对心肌梗死小鼠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显示,红景天苷(SAL)能够减轻小鼠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纤维化,促进血管新生,减小梗死面积并改善心肌重构。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4年第22期文章《红景天苷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称,红景天苷(Sal)可能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ICM大鼠线粒体自噬,进而改善大鼠心肌损伤。
![]()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文章《红景天苷调控线粒体自噬抵抗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示,红景天苷(Sal)对氧糖剥夺及恢复处理(OGD/R)的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CoECs)和缺血再灌注(MIRI)小鼠梗死区域冠状动脉内皮具有抑制氧化应激和促进线粒体自噬的保护作用。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5年第4期文章《红景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Cx43的影响》称,红景天苷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调控心肌Cx43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及恶性程度。
![]()
据《中国药典》2025版,中药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茎凋枯后采挖,除去粗皮,洗净,晒干。按干燥品计算,含红景天苷不得少于0.50%。
《中国药典》还写明,“气芳香,味微苦涩、后甜。性味甘、苦,平,归肺、心经。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
![]()
红景天苷作为红景天的主要有效成分,在各个属种间含量相差甚远,而大花红景天的红景天苷含量最高。研究发现,大花红景天含量最高为1.515%,含量第二多的高山红景天为1.088%,含量最低的长鞭红景天仅为0.016%。
藏医药典籍《四部医典》将大株红景天归于涩药,“苦甘涩味可解赤巴病”。
据《探秘红景天》一书介绍,现代研究发现红景天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三降六抗四调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