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稻浪翻滚,又到一年丰收时。趁着周末,不少亲子家庭走进宝山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罗泾镇耕织园,通过割稻、脱粒、炒米等沉浸式农事体验,解锁稻米的多种“打开方式”,在劳动中感受丰收喜悦,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
![]()

![]()
近日,罗泾镇耕织园的稻田里一派热闹景象。孩子们头戴斗笠、手持镰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传统收割技巧,弯腰俯身,亲身体验“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与充实。
![]()

![]()
三年级学生吕旻愉是第一次下田干活。尽管收割稻谷是个体力活,却让他对“一粒米”的来历有了真切的认知。“今天虽然累,但特别开心,我也真正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他在田埂边擦着汗说道。

![]()
现场还有不少像沈老伯这样的“老把式”,曾经种过稻谷,如今虽已搬进居民楼,却始终惦记着让孙辈了解农业、尊重粮食。他特意带着外孙来到稻田,手把手教他如何收割、脱粒,重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收喜悦。“想让孩子体验一下稻谷生长的过程,大米一粒粒种出来不容易,让他们从小知道节约粮食。”他说道。
![]()

![]()

![]()

![]()
除了收割体验,亲子家庭还参与了脱粒、鼓风去杂等传统工序。在土灶边,大家用稻秆生火,亲手将新米炒制成香气扑鼻的炒米茶。谷物在锅中噼啪作响,焦香四溢,每一杯炒米茶背后,都是一段亲手创造的丰收记忆。

1.9万㎡“仓储式奥莱”、72家品牌扎堆……宝山这个“老项目”即将华丽变身,周边居民有福了!
有变化!关于2025上海长滩半程马拉松相关事宜调整的公告
宝山机器人产业企业依法生产经营指引正式发布→
记者:孙子璎 张清宇
编辑:王之仪(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