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本该和“原创突破、学术准绳”绑定。近期,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刘建国却因为两条线索在媒体和网络上反复被提起:其一,刘建国儿子的青少年科创获奖作品与研究所里的国家课题成果被对照出“名称、原理、外观都一模一样”,并直接进入升学通道;其二,个人论文被集中指向“同题多刊、内容高度重合”,部分条目出现撤稿记录。把这些放在“院士候选人”的身份坐标里,自然会让公众把显微镜倍数拧到最大。
![]()
先看装置这条线。时间回到201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名单里,有个听上去非常“硬核”的项目——“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拿了三等奖;同年在安徽省赛道上,也以“科技发明类”项目获奖。公开信息介绍它用的是污染气体的“指纹”吸收光谱来做快速识别和定量检测,覆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苯系物等十余种气体,技术描述颇为完整。与此同步的另一端,安光所官网早有说明:“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就是该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点课题的成果;后来,这类装置还写进了2018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申报文本,配套措辞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把两个舞台的图文一对,网络对比结论相当直白:名字一样、工作原理一样、外观一样——甚至有一张对照图强调,少年参赛装置底部单位落款的位置以黑胶条遮挡,而所内成果照的落款清晰可见。
![]()
![]()
![]()
这份“少年科创经历”不只停在奖状上。合肥多所高中公示的特长生报名名单显示,报考条件明确包含“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这一条,意味着这件“一模一样”的装置直接进入了升学路径。在公众的朴素公平感里,问题就变得非常具体:装置到底来自哪里?是否有书面授权?哪些零部件、算法、数据允许复用?孩子在设计、搭建、调试、验证各环节的独立贡献在哪儿?这些都得靠台账而不是口头描述来回答。
三年后,既视感再次出现。2018年,刘建国之子凭“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又在全国青少年创新成果竞赛中获奖,同时在安徽省赛获一等奖,并拿下一件实用新型专利(CN209928763U)。而追溯更早,2011年刘建国本人就拥有“激光酒驾道边在线监测系统”的发明专利(CN102590136B)。网络对比把关键技术点摆在一起:都用红外激光作光源、都选用1.39 μm谱线、都让激光直接穿过车厢做在线监测,并通过探测器接收信号光强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乙醇并计算其浓度——一句话,核心原理完全一样。技术当然可以传承,但当“父—子”与“公共平台—青少年赛事”这两条坐标交叉时,授权记录、资料复用边界、署名与排序就必须经得起复核。
![]()
以上事件在2021年10月曾登上各大平台热榜,主流媒体连续关注、密集报道。中科院方面曾表示“迅速组织调查并将及时反馈”,随后相关单位表示“已组织调查、将及时反馈”,但公开可查的处理结论至今仍未见到。
镜头切到第二条主线:论文“套娃”。网络信息把“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的样本按时间分好几组,跨度从1997年到2015年:
l1997—1998年的“卷尺测长技术”三连:两篇被指“文字描述完全一致、100%雷同”,第三篇与前两篇约八成内容重合。
l2015年的TDLAS风洞测量两篇:研究对象、方法、模型到实验数据与结果都一致。
l1998年的电机驱动两篇:研究对象与结论完全相同。
l2008年的FTIR—氯仿测量精度两篇:内容被描述为100%雷同。
l……
![]()
“靠感觉”当然不够,行业的尺子其实写得很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将“重复发表”的典型表现列得很清楚:不注明首发而二次发表、不加说明重复使用已发内容、在多篇论文中重复使用一次实验的数据、基于同一实验每次只补少量数据多次发表相似结论等,都算。它要保护的,是“新知识—旧材料”之间的真实对应关系,防止通过“拆分包装”去扰动学术评价与职称体系。刘建国以上几篇文章,显然可以和上述学术不端行为规范中提及的“重复发表”对号入座。
公众为什么关注“院士候选人”?因为“院士”在我国代表着科学技术的最高荣誉与学术风范,是科研共同体的价值标尺。院士候选人不仅要有过硬的原创贡献,更要在学风操守、利益边界与公共责任上经得起放大镜。程序可以给时间,标准不能降;事实可以核查,底线不可碰。凡存在重大争议、社会影响尚未消除者,应当暂缓或中止增选;凡触及学术不端或损害公共资源、公平原则者,一律不得入选。与其勉强“保一人”,不如坚决“保一线”——保学术清誉、保制度公正、保最高荣誉的含金量。让“院士”二字,持续代表中国科学最值得信赖的高度。
声明:本文系作者投稿,文责作者自负。本号之所以推送此文,是希望借此呼吁关注“学术拼爹”导致的不公现象,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