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建德大洋蓝龙虾登陆
央视《中国短视频大会》第二季,
凭着鲜亮的蓝紫色外壳和扎实的鲜美口感,
让网友纷纷种草,
这个藏在浙西稻田里的
“宝藏美味”终于藏不住了!
这份能登上央视的鲜美,
源自建德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
作为名贵淡水虾种,蓝龙虾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严苛,而建德澄澈的水源、温润的气候,恰好为它们打造了天然“宜居宝地”。更特别的是,这些蓝龙虾采用“稻虾共养”的生态模式培育——5月插秧后虾苗入田,10月随水稻成熟同步上市,水稻为龙虾遮阴供氧,龙虾排泄物则成为天然肥料,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绿色循环。这样养出的蓝龙虾,个头堪比成年人手掌,虾青素是普通小龙虾的6至7倍,最高达到9倍,虾肉紧实弹嫩无土腥味,咬下去满是自然鲜甜。
![]()
从稻田到央视,这只蓝龙虾的走红,更是一场乡村共富的生动实践。2023年,大洋镇首次探索“稻虾共养”便实现“一亩地、百斤虾、千斤稻、万元钱”的目标;今年的养殖规模有300余亩,亩产蓝龙虾80至120斤,预计每亩利润可达三四千元,总利润能达到100万元左右。目前项目已带动40名周边农户就业,通过土地出租和劳务输出,村民人均每年新增收入2.5万元,曾经的低洼歉收田,如今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田”。
![]()
![]()
从稻田的生态培育,到短视频镜头的生动呈现,再到央视舞台的全国亮相,大洋蓝龙虾承载的不仅是一口生态美味,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劲动能。这只自带“蓝色光环”的小龙虾,正以鲜活的姿态,向更多人讲述着建德的生态故事、共富故事。

不妨循着央视的推荐,
尝尝这份来自大洋的限定鲜美,
在虾肉的鲜甜中,
感受山水与匠心交织的独特滋味。
来源:建德发布
”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