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欢迎关注!
1977年12月21日,是山东临沭县农家姑娘魏振芳终生难忘的日子。就是这个21岁的姑娘,在田间地头的一次弯腰,改变了她乃至整个县的命运。
那天傍晚,收工的人都已回家,魏振芳却看到一片地还没清理干净,便拿起铁铲返工。正是这个朴实的举动,让她从泥土中挖到了一具硬物。
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扒开泥土,夕阳下,一个鸡蛋大小的淡黄色晶体露出真容,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魏振芳心跳加速——这莫非就是老人们常说的钻石?
她环顾四周,用衣服将宝物包好,匆匆跑回家。
然而,父亲的脸上没有一丝喜悦,只有恐惧与阴郁。沉默良久,他讲起一桩40年前的惨案:
1937年,同乡罗佃邦老人捡到一颗重达281.25克的“金鸡钻石”。消息走漏后,钻石被乡长、警察局长层层觊觎、骗取,最终落入日本人之手。为绝后患,日军将罗老汉一家七口全部灭门。
“怀璧其罪”,在这位老农看来,这不是财富,而是催命符。
果然,消息不胫而走。当地矿区领导闻讯,立刻派人保护魏家,并连夜上门做思想工作。经技术员鉴定,这确是一颗重达158.786克拉的天然钻石,价值连城。
全家人围炉商议。哥哥低声说:“俺魏家捡到的宝贝,得传给子孙后代……”
领导问魏振芳,姑娘手足无措:“俺听俺爹的……”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魏父。他只顾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良久,坚定地一锤定音:
“这钻石,谁买也不卖,谁要也不给!俺要带着闺女去北京,亲手交给国家!”
于是,在专人护送下,魏振芳父女带着钻石抵达北京。经最终鉴定,这颗钻石重117克拉,通体淡黄,晶莹无瑕,是当时中国发现并保存下来的最大钻石,被命名为 “常林钻石”。
1978年1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播报了发现“常林钻石”的消息,魏振芳一夜成名。
国家问她有什么个人要求。这位朴实的姑娘想了想,说:“俺们大队实在太穷了,如果可以,就给俺们配一台拖拉机吧。”
1月7日,公社为她召开表彰大会,奖励她个人3000元,为她办理了“农转非”户口,并安排她到矿上工作。她放弃了轻松岗位,选择了最繁重的一线劳动。
国家同时奖励临沭县100万元,公社20万元。这笔巨款被用于修建水电站,改善基础设施。临沭县因钻石闻名全国,旅游业随之兴起,经济被极大带动。
魏振芳将3000元奖金全部交给父母还债。成为名人后,她收到大量求爱信,而相恋八年的未婚夫李洪轩却因此疏远她。
她主动找到他,坚定地说:“你放心,在我心里,没什么比你更重要。我们结婚吧。”两人就此成家,过着平凡的生活。
命运此后给予她重重考验:八十年代,她患上乳腺癌,抗争五年终获痊愈;丈夫下岗后,家庭重担落在她一人肩上;家中仅有的积蓄被盗,丈夫因此精神失常,她不离不弃,倾尽家财为他治好病。
尽管生活艰难,她从未向国家张过一次口。
![]()
后来,县政府体恤她的困难,为她调换了工作。儿子高考时想让她“走走关系”,被她严词拒绝:“不要靠妈妈,要凭自己努力。人生,吃苦才有甜。”
退休后,多家企业高价请她做代言,均被她婉拒:“我不能毁了国家给我的荣誉。”
如今,魏振芳已退休,尽管每月只有2000元退休金,且需与类风湿病痛抗争,她依然知足常乐,安享晚年。
![]()
她的一生,仿佛与她上交的那颗“常林钻石”形成了奇妙的互文:
钻石的璀璨,源于地底高压下的结晶;而她人格的璀璨,则源于生活重压下的坚守。
真正的价值,从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选择成为什么。最昂贵的宝石,并非深埋于地底,而是植根于人心。
魏振芳自己,就是一块无瑕的、真正的“人间钻石”。
![]()
幸得文史相依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