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期待‘全球最快高铁’在成渝中线上敞跑,也期待建成后重铸成渝两地交通格局,助推两座城市经济发展。”
张涛是中铁二院成渝中线项目总工,作为一名已经工作18年之久的铁路设计师,一名长期坚守一线的铁路建设者,对于未来5年他满怀期待。
![]()
▲张涛
“作为成渝中线的项目总工,我期待这条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项目如期开通。它不仅缩短了成渝两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未来成都至上海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城市间联系将更加紧密。”张涛说,作为一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项目,这条线路在建设中不仅有国内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隧道,还建设了世界最大跨度无推力组合拱桥,创新引入多项智能、智慧化设备。“这些创新性技术、设备的应用,将为国内铁路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对于自己,未来5年张涛更希望能大展拳脚。
张涛今年46岁,已经陆续参建川青铁路、新成昆铁路、成渝中线高铁等数个重大铁路建设项目。
“过去的18年,从铁路建设新兵,到陆续啃下川青铁路的跃龙门隧道、平安隧道,再到参建新成昆铁路的小相岭隧道、吉新隧道等,我积累了丰富的山区铁路建设经验,现在又有幸参建成渝中线高铁,我希望下一个5年,这些经验发挥更大的作用。”张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桥梁——田柳湾特大桥
从2008年到2025年,眨眼间已是18个年头。至今他仍然记得参与川青铁路勘测时的辛苦,也记得步行两三天都没能完成3公里勘测的艰难,也是在那时,他意识到交通对百姓出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智能、AI等机械设备大面积投入铁路建设,无人机、3D扫描等技术全面应用,让勘测、建设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张涛期待着,未来5年借助高科技装备的应用普及,成都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大动脉能够打通,也期待川内交通更加便利,给更多人出行送去便利。
此外,他同样期待国家科技水平能取得更多突破,高新科技装备应用能更加普及,以此助力国家交通建设大发展,也让全国各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希望祖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成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