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一则震动全球商界的消息引发热议,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援引1952年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突然冻结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资产。
![]()
更通过法院裁决将闻泰持有的安世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并暂停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而卡雷曼斯对这一系列操作的解释,竟是“必要之恶”与“唯一选项”。
这场披着“国家安全”外衣的行政干预,不仅撕开了西方在科技领域滥用规则的遮羞布,更让本就脆弱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陷入剧烈震荡。
![]()
合规收购成“眼中钉”
安世半导体,本是中企海外合规收购的标杆案例,这桩交易始于2017年谈判,2019年正式完成交割。
闻泰科技以约340亿元人民币(折合47亿欧元)收购安世100%股权,需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时候安世已脱离荷兰飞利浦体系,并非直接从飞利浦手中收购,只是其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部门。
![]()
此后几年,在中企运营下,安世半导体实现跨越式发展,营收规模翻近三倍,从行业排名第11位跃升至第3位。
更重要的是,安世并非只顾自身盈利,还为欧洲经济注入强心剂,不仅稳住了当地数千个就业岗位,每年缴纳的税款更成为荷兰财政的重要补充。
作为华为、苹果、大众等全球巨头的核心供应商,安世在全球车规级功率芯片市场占据19%的份额,本应是全球产业链协同共赢的典范。
![]()
可在荷兰政府眼中,这样一家合规经营、持续创造价值的中资企业,却成了“技术外流隐患”。
他们反复宣称接管股权是为防止知识产权被窃取,避免欧洲研发中心被掏空,但自始至终未能拿出任何实质性证据。
为让这场干预显得“师出有名”,荷兰政府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首先是法律工具的滥用。
![]()
《商品供应法》本是冷战时期为应对战争、保障物资供应制定的“沉睡法案”,从未用于正常商业场景。
如今却被拿来针对一家合规经营的中资企业,彻底背离了荷兰长期标榜的“自由主义”“贸易至上” 理念。
更颠覆认知的是荷兰法院的操作,按照常规司法程序,此类股权、管理层纠纷需经过庭审、听取双方意见、严谨论证后才能裁决。
![]()
可荷兰法院仅用几天就完成了“冻结资产—暂停CEO职务—强制股权托管”的全流程,全程跳过庭审环节,未给闻泰科技任何申辩机会。
所谓“公司治理缺陷”“CEO 掏空资产”,不过是用来掩盖政治目的的借口。
而且荷兰这场“行政突袭”的背后,始终笼罩着美国的影子,这一连串精准到天的操作,哪里是什么荷兰自主决策?分明是主动对美国科技围堵战略站队。
![]()
要知道,荷兰作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ASML的所在地,本应在产业链中保持中立立场,可如今为迎合美国,不惜牺牲自身商业信誉。
这种“仆从式”配合,不仅让荷兰企业失去中国市场信任,更让全球对欧洲营商环境的稳定性产生质疑。
面对荷兰的非法打压,中方企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一系列精准反击措施,既守住了合法权益,更掌握了供应链主动权。
![]()
闻泰科技第一时间向荷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就资产冻结、股权托管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安世中国同步宣布独立运营,明确拒绝执行荷兰总部的非授权指令,员工薪资由中国公司直接发放,确保在华产能稳定。
中方的反击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既是全球半导体的重要消费市场,更是关键供应链的核心环节。
![]()
荷兰政府以为通过控制欧洲资产就能拿捏中国,显然低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也忽视了中国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安世半导体事件,已然成为全球化退潮中的标志性案例,它直白地告诉世界:在关键科技领域,西方所谓的“规则”,不过是服务于自身利益的灵活工具。
卡雷曼斯口中的“必要之恶”,从来不是无奈选择,而是“强权即真理”的野蛮演绎。
![]()
这种无视国际法、践踏商业规则、肆意打压中企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根基,更加剧了各国间的信任危机。
要知道,如今全球经济早已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操作,最终都会反噬自身,荷兰政府若不及时纠正错误,未来恐将失去更多中国投资与市场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