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石塞雁归,我与鸡鹿塞的千年共情

0
分享至

戈壁的风是时光的信使,携着两千年的烽烟与雁鸣,掠过阴山山脉的西端。我怀着对汉代边塞的执念、对昭君故事的怅惘,奔赴巴彦淖尔这片苍茫大地,只为赴一场与鸡鹿塞的千年之约。当那座灰褐色的石城遗址在戈壁尽头浮现,像一头静卧的巨兽,我的脚步顿住,泪水已在眼眶中打转 —— 这不是普通的废墟,是贯通阴山南北的军事咽喉,是承载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的历史坐标,是刻在戈壁上的无声史诗。



鸡鹿塞,这座始建于汉武帝时期的石城,藏在乌拉特后旗的荒漠深处。它没有长城的蜿蜒壮阔,没有古城的繁华遗迹,却以纯石垒砌的坚韧,守着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也守着一段关于忠诚、牺牲与柔情的传奇。我踏着碎石,一步步走向它,指尖划过冰冷的石墙,仿佛触到了历史的脉搏,听到了那些沉睡千年的故事,正顺着风的轨迹,向我娓娓道来。

戈壁中的石城风骨

车出巴彦淖尔市区,一路向西,城市的喧嚣渐渐被戈壁的寂静取代。公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芨芨草在风中摇曳,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天际,留下孤寂的剪影。远处的阴山山脉青灰如黛,连绵起伏,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导游说,鸡鹿塞就藏在阴山的一个山口处,是当年汉军扼守阴山、抵御匈奴的重要要塞。

行至戈壁深处,路面变得崎岖不平,车轮碾过碎石,发出 “咯吱” 的声响,仿佛在叩问大地的记忆。就在我以为前路无尽时,前方的地平线处,忽然出现了一片灰褐色的轮廓。那轮廓越来越清晰,是一座方形的石城,静静地矗立在山口之间,与周围的戈壁、山脉融为一体,却又格外醒目。

“那就是鸡鹿塞了。” 导游的声音带着几分敬畏。我推开车门,一股凛冽的风扑面而来,夹杂着沙砾与泥土的气息。这风,仿佛从汉代吹来,带着边塞的苦寒与苍凉。我站在原地,仰望这座石城,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



鸡鹿塞的形制并不复杂,是一座方形的堡垒,周长约 200 米,城墙高约 7 米,全部由当地出产的青灰色岩石垒砌而成。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合剂,却咬合得严丝合缝,历经两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虽然已经残破,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巍峨。城门开在南侧,门道狭窄,仅容一人一马通过,门上的石臼、门轴痕迹清晰可见,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士兵开关城门的身影。

我沿着城墙缓步前行,脚下的碎石硌着鞋底,那是两千年岁月的沉淀。城墙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风雨侵蚀的痕迹,有的石块已经剥落,露出里面的岩层;有的地方则被岁月打磨得光滑,仿佛是时光的手掌轻轻抚摸过。我伸出手,抚摸着冰冷的石墙,指尖传来粗糙而坚实的触感。那触感中,似乎还残留着当年将士们的体温,残留着烽烟与战火的余温。

考古资料记载,鸡鹿塞始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 127 年),是汉代 “外城” 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北接匈奴腹地,南连河套平原,是贯通阴山南北的咽喉要道。当年,汉军在这里屯兵驻守,一旦匈奴骑兵入侵,士兵们便会迅速关闭城门,凭借坚固的石城抵御敌军;同时,烽火台上会燃起狼烟,将警报传递给沿线的要塞与城池,形成一道严密的军事防线。



站在城门处,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两千多年前,这里旌旗猎猎,鼓声震天。身着铠甲的将士们手持戈矛,在城墙上巡逻,目光如炬,警惕地注视着北方的草原。城门处,士兵们严格盘查着往来的行人与商旅,防止奸细混入。远处的阴山山脉连绵起伏,成为天然的屏障;近处的戈壁滩上,偶尔有商旅的驼队经过,铃铛声清脆悦耳,与城墙上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鲜活的边塞图景。

风从山口吹过,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是历史的叹息。我睁开眼,望着这座孤独而坚韧的石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楚。当年的金戈铁马、鼓角争鸣,都已化作过眼云烟;当年的将士们,早已化作一抔黄土,埋在了这片他们守护的土地上。唯有这座石城,依然坚守在这里,向世人诉说着汉代边塞的风云岁月,让我为那些无名将士的忠诚与牺牲而感动,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落泪。

石墙上的家国魂

鸡鹿塞的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这座矗立在戈壁中的石城,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将士们的家,是他们守护家国的精神寄托。

沿着城墙向内走去,城内的遗迹早已湮没在黄土与碎石之下,只剩下一片空旷的场地。但从残存的夯土台基来看,当年城内曾建有营房、粮仓、军械库等建筑。我想象着当年的景象:营房内,将士们整齐地排列着床铺,床上铺着粗糙的被褥;粮仓里,堆满了从内地运来的粮草,散发着谷物的清香;军械库中,戈矛、弓箭、盾牌等兵器整齐摆放,闪着冰冷的寒光。



在城内的西北角,我看到了一处疑似水井的遗址。井口早已被碎石填满,但依然能看出圆形的轮廓。导游说,这口水井是当年将士们的生命之源。在干旱的戈壁中,水是最珍贵的资源。将士们靠着这口水井,汲取着生命的甘泉,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着边疆。想象着当年,将士们顶着烈日,从井中打水,解渴、做饭、洗衣,那一口井水,不仅滋润了他们的喉咙,更坚定了他们守护家国的信念。

最让我动容的是城墙内侧的一些刻痕。这些刻痕深浅不一,有的是简单的符号,有的是模糊的文字,还有的是粗糙的人像。考古学家说,这些刻痕是当年戍边将士留下的,是他们在艰苦的戍边岁月中,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我仔细辨认着那些刻痕,其中一处刻着 “思乡” 二字,虽然字迹模糊,却透着无尽的思念。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年轻的将士,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来到城墙边,用手中的兵器在石墙上刻下这两个字,思念着远方的父母、妻子与孩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汉代的乐府诗,道尽了戍边将士的辛酸。鸡鹿塞的将士们,大多是从内地征召而来,他们远离故乡,告别亲人,来到这苦寒的边塞,一守就是数年,甚至数十年。他们没有怨言,没有退缩,用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守护着大汉王朝的边疆。

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匈奴经常南下侵扰,边疆百姓深受其害。为了抵御匈奴,汉武帝派遣大军北击匈奴,同时在阴山山脉沿线修建了大量的要塞与长城。鸡鹿塞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抵御匈奴、保卫边疆的重要使命。将士们在这里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迎接战斗。每当匈奴骑兵入侵,他们便会奋勇杀敌,用鲜血与生命捍卫城池。

我站在城墙上,望着北方的草原,仿佛看到了当年匈奴骑兵呼啸而来的身影,也看到了汉军将士奋勇抵抗的场景。刀光剑影中,将士们挥舞着戈矛,与匈奴骑兵展开殊死搏斗。有的将士身负重伤,依然坚持战斗;有的将士为了掩护同伴,毅然冲向敌军;有的将士则永远倒在了战场上,再也没有站起来。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戈壁的黄沙,也染红了这座石城的墙壁。

在城内的一处夯土台基上,我捡到了一块残破的陶片。陶片上有简单的纹饰,是汉代常见的绳纹。想象着当年,一位将士用这个陶罐喝水、吃饭,或许在战斗间隙,他会对着陶罐思念故乡,回忆童年的往事。他可能会想起母亲做的饭菜,想起妻子缝制的衣物,想起孩子稚嫩的笑脸。这些思念,成为了他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下去的动力。



风从戈壁吹来,带着刺骨的寒意。我裹紧了衣衫,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这些戍边将士,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但为了家国安宁,他们放下了个人的情感,选择了坚守与牺牲。他们的家国情怀,就像这座石城一样,坚不可摧;他们的精神,就像戈壁中的胡杨,顽强不屈。这些石墙上的刻痕,这些残破的陶片,都是他们家国魂的见证,让我为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而感动,为那些将士的牺牲而落泪。

昭君雁鸣中的柔情骨

鸡鹿塞的历史,因王昭君的传说而多了一抹柔情。这座冰冷的石城,因为这位绝代佳人的匆匆一瞥,便有了温暖的底色,有了跨越千年的怅惘与感动。

导游说,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 33 年),王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她从长安出发,经河套平原,穿越阴山山脉,前往匈奴王庭。鸡鹿塞作为贯通阴山南北的重要通道,是昭君出塞的必经之地。传说中,昭君曾在鸡鹿塞停留休整,登上石城,眺望远方的故乡,留下了不舍的泪水。

站在鸡鹿塞的城墙上,我仿佛看到了那位身着华服的女子,在侍从的簇拥下,缓缓走上城墙。她的容颜倾城,眉宇间却带着淡淡的忧愁。她望着南方,那是故乡长安的方向。长安的繁华热闹、宫墙的红墙绿瓦、亲人的欢声笑语,都在她的脑海中浮现。而眼前,是苍茫的戈壁、连绵的阴山,是未知的远方、陌生的族群。那一刻,她的心中该是何等的不舍与惆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的诗句,道尽了昭君的命运。这位美丽的女子,以一己之力,换来了汉匈两族数十年的和平。她不仅带去了中原的丝绸、茶叶、粮食种子,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文化,促进了汉匈两族的交流与融合。她的大义之举,被后人永远铭记。

我想象着昭君在鸡鹿塞停留的日子。清晨,她迎着戈壁的朝阳,在城墙上漫步,看着将士们操练、劳作;傍晚,她伴着落日的余晖,坐在石墙边,听着风的呼啸、雁的悲鸣。她或许会想起宫中的岁月,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与眼前的边塞风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或许会为将士们的忠诚与牺牲而感动,为边疆百姓的苦难而落泪。

在鸡鹿塞的城门内侧,有一块平整的石板,上面刻着一朵模糊的莲花。导游说,这朵莲花是后人为了纪念昭君而刻的。莲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就像昭君的品格一样。我抚摸着那块石板,想象着昭君当年或许也曾站在这里,抚摸着冰冷的石壁,心中思念着故乡。她的泪水,或许曾滴落在这块石板上,滋养出这朵象征和平与美好的莲花。



传说中,昭君在鸡鹿塞停留期间,曾为戍边将士们弹奏琵琶。那琵琶声婉转悠扬,带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也带着对和平的期盼。将士们听着琵琶声,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想起了家乡的美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匈奴的使者听着琵琶声,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昭君的诚意。那琵琶声,跨越了民族的界限,成为了汉匈两族和平的序曲。

我站在城墙上,仿佛听到了那穿越千年的琵琶声。那声音,时而低沉忧伤,诉说着昭君的思乡之苦;时而高亢激昂,表达着她的家国大义;时而温柔婉转,传递着对和平的期盼。那声音,与风的呼啸、雁的鸣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动人的边塞乐章。

风从阴山吹来,带着雁鸣的声音。我望着远方的天空,仿佛看到了一群大雁正排成 “人” 字形,向南方飞去。它们或许是昭君当年目送的那群大雁,带着她的思念,飞向故乡长安。而昭君,却永远留在了北方的草原,用自己的一生,守护着汉匈两族的和平。

这位绝代佳人,用她的柔情与大义,为鸡鹿塞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故事,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汉匈两族交流的道路;她的精神,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后人的心灵。鸡鹿塞因为她的传说,不再只是一座冰冷的军事要塞,而是成为了承载着柔情与大义的历史丰碑,让我为昭君的牺牲与奉献而感动,为那段跨越千年的和平传奇而落泪。

石塞中的文明痕

两千年的岁月流转,鸡鹿塞在风雨中坚守,见证了朝代的更迭、文明的兴衰。这座石城,就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用它的每一块石头,记录着文明的痕迹。

我沿着城墙仔细观察,发现石墙上有许多不同时期的刻痕与遗迹。有的是汉代将士留下的军事符号,有的是后世商旅途经时留下的题记,还有的是游牧民族刻画的动物纹饰。这些不同时期的痕迹,叠加在石墙上,形成了一部跨越千年的 “石书”,记录着鸡鹿塞的历史变迁。



在城墙的西侧,我看到了一处唐代的题记。题记的字迹已经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 “贞元年间” 的字样。考古学家说,唐代时,鸡鹿塞依然是贯通阴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商旅往来频繁。这些题记,是当年商旅们途经此地时留下的,记录着他们的行程与心情。想象着当年,一支支驼队从这里经过,商人们带着中原的丝绸、茶叶,前往西域换取皮毛、玉石。他们在鸡鹿塞休整,品尝着粗粝的食物,喝着井水,然后继续踏上漫长的旅途。这些题记,是他们艰辛旅程的见证,也是唐代商业繁荣的缩影。

在城内的东南角,我发现了一些游牧民族的文物残片。有带有动物纹饰的铜饰,有打磨光滑的石箭头,还有残破的毛织衣物。这些文物,见证了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历史上,鸡鹿塞不仅是军事要塞、商旅通道,也是民族交融的重要场所。汉族的农耕技术、纺织技术在这里传播,游牧民族的骑射技术、畜牧技术也在这里交流。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里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边塞文明。

我捡起一块带有鹿纹的铜饰残片,上面的纹饰栩栩如生。想象着当年,一位游牧民族的工匠,用精湛的技艺打造出这件铜饰,或许是一件饰品,或许是一件工具。他与汉族的商旅、将士们在这里相遇,分享着彼此的文化与技艺。这种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让鸡鹿塞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中华文明更加博大精深。

岁月无情,鸡鹿塞在风雨侵蚀、战火洗礼中渐渐残破。但它依然坚守着,用残存的身躯,向世人展示着文明的力量。在城墙的一处缺口,我看到了一棵顽强生长的沙棘树。沙棘树是戈壁中的耐旱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扎根在石墙的缝隙中,枝干扭曲,却依然枝繁叶茂,结出了鲜红的果实。这棵沙棘树,就像鸡鹿塞的象征,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守着,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我坐在沙棘树下,望着这座残破却坚韧的石城,心中感慨万千。两千年的岁月,足以让沧海变成桑田,让繁华变成废墟。但鸡鹿塞所承载的历史与文明,却永远不会消失。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戈壁之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那些刻在石墙上的痕迹,那些出土的文物残片,都是文明的见证,是历史的遗产。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看到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看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风从戈壁吹来,卷起地上的沙砾,打在石墙上,发出 “沙沙” 的声响。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听到了汉代将士的呐喊、昭君的琵琶声、唐代商旅的驼铃声。这些声音,穿越千年时光,依然在鸡鹿塞的山谷中回荡。它们是文明的脉动,是历史的记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鸡鹿塞的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一段历史,都蕴含着一种精神。它们让我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感动,为历史的沧桑变迁而落泪。

故塞中的新希望

如今的鸡鹿塞,早已不再是军事要塞、商旅通道,却成为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考古工作者、历史爱好者、摄影发烧友…… 他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文明的热爱,来到这片戈壁,探寻鸡鹿塞的千年秘密。



在鸡鹿塞的遗址旁,我遇到了一位正在进行考古调查的专家。他告诉我,近年来,考古工作者们对鸡鹿塞进行了多次发掘与保护,清理出了大量的文物遗迹,为研究汉代边塞历史、民族交融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鸡鹿塞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它,让它的历史与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专家的话语坚定而有力,让我看到了鸡鹿塞的希望。

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鸡鹿塞的保护与开发。他们修建了通往鸡鹿塞的公路,设置了保护围栏,安排了专人巡逻,防止遗址遭到破坏。同时,他们还积极挖掘鸡鹿塞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其与昭君文化、边塞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让更多的人了解鸡鹿塞、走进鸡鹿塞。

在鸡鹿塞的山脚下,我遇到了一位放牧的老人。老人告诉我,他是当地的牧民,从小就在这片戈壁上长大。“我爷爷的爷爷就说,这座石城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是守护我们的神山。” 老人指着鸡鹿塞,眼中充满了敬畏。他说,每当放牧经过这里,他都会停下来,绕着石城走一圈,祈求平安。如今,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参观,老人感到十分欣慰。“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这座石城,知道我们这里的历史。”

我还遇到了一群前来研学的学生。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背着书包,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地听着导游的讲解。他们手中拿着笔记本,不时记录着什么,偶尔会提出一些稚嫩却深刻的问题。“昭君真的在这里停留过吗?”“汉代的将士们真的很勇敢吗?” 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我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之情。我知道,鸡鹿塞的历史与文化,将会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夕阳西下,余晖将鸡鹿塞的石墙染成了一片金红。我站在城墙上,俯瞰着这片苍茫的戈壁,心中充满了感慨。鸡鹿塞,这座跨越千年的石城,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岁月的侵蚀,依然屹立不倒。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明的传承者。它承载着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承载着王昭君的柔情大义,承载着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离开鸡鹿塞的那天,天很蓝,云很白,戈壁的风依然凛冽。我坐在车上,回头望去,鸡鹿塞的身影渐渐远去,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这次鸡鹿塞之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是一次与文明的相拥。我不仅看到了石城的壮美与沧桑,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与文化自信。

汽车缓缓驶离戈壁,我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那些石墙、刻痕、文物,那些将士、昭君、牧民,那些故事、情感、精神,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它们会时刻提醒我,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它们会时刻激励我,要传承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泪水再次滑落,这一次,是感动,是不舍,是期盼。感动于先辈们的忠诚与牺牲,不舍于鸡鹿塞的壮美与沧桑,期盼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鸡鹿塞,戈壁中的石城史诗,雁鸣中的和平传奇,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砥砺前行,续写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雁归故塞,情系千年

回到城市的喧嚣中,我常常会想起鸡鹿塞的戈壁、石城与雁鸣。那座矗立在阴山山口的石城,就像一颗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底。每当夜深人静,我仿佛还能听到风穿过石城的呜咽,听到昭君的琵琶声在山谷中回荡,听到戍边将士的呐喊声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

鸡鹿塞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戍边史,是一部动人的和平史,是一部灿烂的文明史。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勇敢,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柔情与大义,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与融合。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遗产,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如今,鸡鹿塞已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保护。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千年石城将会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它的魅力与价值。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更应该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让鸡鹿塞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雁归故塞,情系千年。鸡鹿塞,这座跨越两千年的石城,将会永远屹立在阴山之畔,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它将像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将像一面旗帜,引领我们传承文明、守护家国。而我,也将会把这次鸡鹿塞之行的感动与感悟,珍藏在心底,化作前行的动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拼搏,砥砺前行。

#打卡金秋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药典:3种中草药已被禁用!有肾毒性还致癌,别再以为是好药

药典:3种中草药已被禁用!有肾毒性还致癌,别再以为是好药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025-10-29 20:43:56
没有中建八局中不了的标;没有中建三局干不了的活;这是啥意思呢

没有中建八局中不了的标;没有中建三局干不了的活;这是啥意思呢

爱江山更爱快乐
2025-11-06 21:35:25
快船后场新援:队友们都在鼓励我,我的目标是保持健康继续打下去

快船后场新援:队友们都在鼓励我,我的目标是保持健康继续打下去

稻谷与小麦
2025-11-08 01:40:42
专家最新回应“康熙生父为洪承畴”:采样过雍正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后代,DNA证实其努尔哈赤支系

专家最新回应“康熙生父为洪承畴”:采样过雍正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后代,DNA证实其努尔哈赤支系

扬子晚报
2025-11-06 12:13:35
票房从17亿下降到169万,我感慨:这块金字招牌算是砸了

票房从17亿下降到169万,我感慨:这块金字招牌算是砸了

失宠的小野猪
2025-11-05 09:02:27
同学会要交8万''入场费'',我果断退群,隔天警察告知:昨晚班长没了

同学会要交8万''入场费'',我果断退群,隔天警察告知:昨晚班长没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31 15:30:25
34岁阿联酋国脚奥马尔宣布退役,曾被誉为“海湾梅西”

34岁阿联酋国脚奥马尔宣布退役,曾被誉为“海湾梅西”

懂球帝
2025-11-07 10:08:10
争议!阿莫林当选英超10月最佳主教练 枪迷为塔帅喊冤

争议!阿莫林当选英超10月最佳主教练 枪迷为塔帅喊冤

球事百科吖
2025-11-08 03:30:30
百病不离肝!对肝脏最好的3种食物,一周吃2次,养肝护肝,别错过

百病不离肝!对肝脏最好的3种食物,一周吃2次,养肝护肝,别错过

阿龙美食记
2025-10-30 11:53:11
多名网友爆料,手机信号栏被运营商塞广告

多名网友爆料,手机信号栏被运营商塞广告

黑猫科技迷
2025-11-06 22:00:39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1 09:24:49
哈马斯:以色列向地道灌混凝土困我们的战士,严重违反协议

哈马斯:以色列向地道灌混凝土困我们的战士,严重违反协议

桂系007
2025-11-04 22:41:12
国家重拳整治!四类退休人员成重点,一个逃不掉

国家重拳整治!四类退休人员成重点,一个逃不掉

慧眼看世界哈哈
2025-11-06 05:46:35
女医生出轨后续!高清私照被扒,身材好气质佳,难怪副院把持不住

女医生出轨后续!高清私照被扒,身材好气质佳,难怪副院把持不住

一只番茄鱼
2025-11-07 15:38:20
湖南2名原副厅级干部,被提起公诉

湖南2名原副厅级干部,被提起公诉

湖南法治报
2025-11-07 21:16:51
汽车行业不但订单注水,销量可能也造假,压库存让经销商难以承受

汽车行业不但订单注水,销量可能也造假,压库存让经销商难以承受

柏铭锐谈
2025-11-07 12:40:35
1.5亿欧悍将回归!利物浦2大新援齐上阵,斯帅或笑傲光头德比

1.5亿欧悍将回归!利物浦2大新援齐上阵,斯帅或笑傲光头德比

锐评利物浦
2025-11-07 23:03:42
你和同事干过最暧昧的事是啥?网友:大家公司都这么精彩的吗

你和同事干过最暧昧的事是啥?网友:大家公司都这么精彩的吗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06 00:10:03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热点菌本君
2025-10-01 17:24:05
汪小菲真宠女儿,八万元的外套一下买两件,小玥儿穿上很显贵气

汪小菲真宠女儿,八万元的外套一下买两件,小玥儿穿上很显贵气

鋭娱之乐
2025-11-05 08:44:46
2025-11-08 03:44:49
天予杜哥
天予杜哥
资深媒体人, 堪作当代鲁迅, 关注百姓生活, 解读世间百态! 号称笔吞昆仑“杜天予”
755文章数 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旅游要闻

稻城亚丁冲古寺看仙乃日雪山的最佳角度在哪? 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教育
艺术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亲子要闻

教育部等三部门:科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

教育要闻

多部门出手!成都学子的专属秋假大礼包来了

艺术要闻

地球的巨眼?亚洲第一铜矿藏190层深渊,能吞下59个西湖!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