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19日晚,成立20周年的基因三重奏将携贝多芬亲自编写作品登陆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这是一场穿越220年的音乐对话,既是三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家对古典巨擘的致敬,更将让广州乐迷亲历“昔日宫廷珍品走入音乐厅”的听觉奇迹。
“三个人的交响乐”
基因三重奏音乐会
![]()
2025年12月19日(周五) 19:30
广州大剧院 实验剧场
票价:180 280 380
双人套票:650(2*380) 500(2*280)
(套票请按对应票档张数下单,
不再叠加会员折扣)
* 演出时长:约90分钟(含15分钟中场休息)
* 每人一券,身高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 演出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敬请留意。
识别二维码收藏购票页面
本场演出适用【会员积分换购】规则,会员最高可用积分抵扣订单金额的10%,每50分抵扣1元,仅限微信公众号下单使用,可叠加会员折扣或套票优惠。
音乐会后将有艺术家现场签售
上半场:
从七重奏到三重奏,贝多芬的改编智慧
1800年的维也纳,30岁的贝多芬正值创作盛年。这一年,他为木管与弦乐器创作的《降E大调七重奏》(Op.20), 一经问世便风靡全城,街头巷尾都能听见这段明快悠扬的旋律。这部包含七件乐器的作品篇幅宏大,却以通俗灵动的音乐语言征服了贵族与平民,成为当时维也纳最受欢迎的室内乐作品之一。
但贝多芬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七重奏庞大的编制难以适应家庭演奏场景,当时贵族沙龙的小型演出更青睐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组成的三重奏组合。为让更多人听到这部佳作,他在1803年亲自动手改编,将七件乐器的织体精心压缩为三件乐器的对话,1805年出版时赋予其新作品号《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Op.38)。
改编绝非简单地做声部间减法,而是一次精妙的再创作。原作中单簧管的俏皮、圆号的温暖与低音提琴的沉稳,被贝多芬拆分重组:小提琴接过木管的歌唱性旋律,大提琴复刻低音线条的厚重,钢琴则以和弦与琶音撑起整个和声骨架,甚至在快速音阶段落模拟木管的灵动跳跃。既保留了原作的田园气息,又让三件乐器的互动更具张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改编曲在贝多芬生前演出频繁。1805年维也纳的一场沙龙音乐会中,贝多芬亲自担任钢琴演奏,当三重奏奏响《七重奏》中最著名的小快板主题时,在场听众竟跟着轻声哼唱,足见其可听性早已深入人心。如今听来,这段旋律仍鲜活如初:钢琴的明亮、小提琴的柔美与大提琴的温润交织,仿佛能看见维也纳街头的阳光与微风。
下半场:
海林根施塔特的呐喊,藏在三重奏里的命运抗争
如果说《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是贝多芬的“亲民之作”,那么《D大调第二交响曲》(Op.36a)三重奏版则藏着他最坚韧的生命力量。这部作品的诞生,本身就是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1802年,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区海林根施塔特疗养,耳疾的恶化让他陷入绝望,甚至写下了著名的《海林根施塔特遗嘱》,字里行间满是对命运的控诉。但正是在这段最黑暗的时光里,他完成了《D大调第二交响曲》,用昂扬的旋律对抗内心的痛苦。1803年首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一位评论家形容其为:受伤的龙在痛苦中挣扎,最终在第四乐章燃尽力量。
为让这部交响曲突破管弦乐的限制,贝多芬在首演后着手改编三重奏版,1805年正式出版。改编过程中,他展现了惊人的配器智慧:将铜管的辉煌段落交给钢琴高音区,弦乐的抒情主题由小提琴与大提琴分担,定音鼓的节奏则转化为钢琴低音的厚重敲击。以第四乐章为例,原作中管弦乐的洪流被浓缩为三件乐器的冲刺:钢琴以音阶掀起浪潮,小提琴与大提琴交替奏响主题,结尾处三者齐鸣,强弱对比明显,比管弦乐版更显紧凑有力,向命运宣战的激情扑面而来。
有趣的是,这部改编版在19世纪曾是沙龙常客,但随着交响曲原版的普及逐渐被淡忘。而基因三重奏是这两部作品在国内首演的中国重奏组,将让听众听见贝多芬「以小见大」的创作魔力——没有庞大乐队,却依然能感受到“命运敲门”般的震撼。
基因三重奏:二十年的室内乐探索
基因三重奏(DNA Trio)成立于2005年3月,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提琴家宋昭组成。三位成员共同⽣活学习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三⼗余载所缔结的深厚友谊,是创立组合的初衷。在他们的演奏及创作中始终保持音乐的单纯性,坚持艺术音乐基因的传承,并关注它的发展。
2005年4月,基因三重奏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演音乐会后,先后与北京、天津、上海、宁波、⼴州、武汉、苏州、长沙、福州、哈尔滨等地的音乐厅合作,进⾏了⼀系列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专场音乐会,应邀在多所⼤学、艺术院校交流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泛关注。在研习传统经典作品之余,他们还积极介绍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品,并重新编配、改编了许多国内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2007年3、4月间,基因三重奏组参加了德国“西门⼦艺术基⾦会”在华举办的首届国际室内乐⼤师班,受到了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雷纳尔·库斯茂尔(Rainer Kussmaul)教授及前东京四重奏团⼤提琴家原田禎夫(Sadao Harada)教授的悉⼼指点,得到极⾼的评价。
自2011年,基因三重奏在北京中⼭公园音乐堂、武汉琴台音乐厅、苏州⽂化艺术中⼼⼤剧院等地举办了平安夜、情⼈节、七夕系列主题音乐会,与青年作曲家周静、陈欣蕾合作,改编、演奏了⼤量经典流⾏歌曲,用精致、严谨的态度诠释通俗音乐,受到了各界音乐爱好者的肯定与欢迎。2015年,基因三重奏应邀在北京⼤学百年讲堂、北京中⼭公园音乐堂、福建⼤剧院音乐厅、武汉琴台音乐厅、国家⼤剧院资料中⼼等地成功举办“回到原点——基因三重奏⼗周年”系列音乐会及活动,被各地媒体⼴泛报道。
自2017年每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贝多芬及维也纳古典乐派巨匠的钢琴三重奏作品系列专场音乐会;2020-2024年在京津冀保利院线及深圳、珠海、佛山、广州、厦门、武汉、杭州、鄂尔多斯等地音乐厅成功举办贝多芬、德彪西、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的室内乐重奏专场音乐会;2021年参加中法文化艺术之春艺术节,在北京、上海举办圣-桑作品专场音乐会。2025年3-4月基因三重奏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成功举办贝多芬九首钢琴三重奏(Op.1、11、36a、38、70、97)系列音乐会,并于同年5-8月在天津安里甘艺术中心再次演出了贝多芬八首钢琴三重奏。
基因三重奏发行的录音专辑包括:2009年中唱广州公司出版发行《基因三重奏现场录音》;2021、2024年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作曲家周静作品集《穿越时光》、《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基因三重奏现场录音》;2018、2021年由中国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制作出版发行《贝多芬、莫扎特、海顿钢琴三重奏》、《贝多芬“大公”三重奏》;2022年由星外星古典发行贝多芬钢琴三重奏专辑《超越时代的声音》;2025年由太平洋影音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专辑《柴可夫斯基·四季》。
![]()
小提琴|张精冶
张精冶是当今最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目前执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同时他还是室内乐演奏家、北京交响乐团特邀乐队首席以及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总监。他是很多小提琴比赛的获奖者,在他所获得的众多奖项中,包括中国最高音乐奖项“金钟奖”小提琴比赛、以及意大利“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等等。他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巴赫演奏最佳奖”。作为目前演出最为频繁的年轻才俊之一,他的演出活动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在诸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等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成功演奏过音乐会,并由瑞士国家电台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灌制过唱片。
⼤提琴|宋昭
1998⾄今,宋昭以先锋⼤提琴艺术家的身份活跃于国内外音乐会、戏剧、舞剧、展览、影视等前沿艺术领域,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应邀参加香港艺术节、墨尔本艺术节、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美国Coil Festival、以⾊列国际术节、波兰比亚韦斯托克艺术节(Bialyztok Art Festival)、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戏剧节、贝多芬音乐节、克罗地亚艺术节、保加利亚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线艺术节,并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DAAD)⽂化艺术交流基⾦⾼额奖学⾦,获得已故世界音乐⼤师姆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的赞赏,被称为“天才⼤提琴家”、“不可多得的⼤提琴⼈才”。以策划⼈、制作⼈、导演等多元身份,制作多部⼤型当代东⽅音乐艺术项目,其作品赢得包括全球40个国家观众的⾼度赞誉,被誉为国内最赋予创造⼒的多元音乐艺术家。
钢琴|张佳林
合作钢琴演奏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与多位享誉国际的著名歌唱家、演奏家长期合作音乐会,录制CD唱片⼆⼗余款,分别由中国唱片公司(CRC)、环球音乐(UMG)、国家⼤剧院古典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等公司制作发⾏。作为特邀撰稿⼈曾在《音乐周报》《钢琴艺术》《国家⼤剧院》等等国内各类期刊发表音乐评论及观点⽂章,著有《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书。为演出及学术机构、⼴播电视、⽹络媒体策划古典音乐推⼴活动,并主讲声乐、钢琴作品系列讲座。
作为国内顶尖的室内乐组合,基因三重奏20年来始终专注于不同音乐作品的挖掘、创新与诠释。此次选择这两部旋律动听的作品作为周年专场,既是对贝多芬创作智慧的致敬,也是对室内乐的探索、热爱和追求。
![]()
“三个人的交响乐”
演出曲目
《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Op.38
Trio in E-flat major, Op.38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改编自作于1800的《七重奏》Op.20)
Arrangement for piano, clarinet or violin and cello or bassoon of the Op.20 Septet of 1799/1800
Ⅰ. 慢板 - 活泼的快板
Adagio–Allegro con brio
Ⅱ. 如歌的行板
Adagio cantabile
Ⅲ. 小步舞曲速度
Tempo di menuetto
Ⅳ. 主题与变奏:行板
Tema con variazioni: Andante
Ⅴ. 谐谑曲:非常活泼的快板
Scherzo: Allegro molto e vivace
Ⅵ. 行板,稍快的进行曲风格
Andante con moto alla marcia - Presto
——中场休息——
《D大调第二交响曲》Op.36a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for piano trio, 1805) op. 36a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1805年改编为钢琴三重奏版)
Ⅰ. 柔板-有活力的快板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
Ⅱ. 近似于行板的小广板
Larghetto
Ⅲ. 谐谑曲:快板
Scherzo. Allegro - Trio
Ⅳ. 很快的快板
Allegro molto
曲目以演出当日为准。
* The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转载自:太平洋之声
或许你还喜欢
【兴业银行购票优惠】
【跨省观演礼遇计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