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做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的,都知道GMP符合性检查是绕不开的关键环节。但不少企业总觉得这是临检前才要操心的事,平时忙生产、赶订单,就把相关准备抛在脑后,等到检查通知下来,才慌慌张张补材料、整现场,最后效果还不一定好。其实GMP符合性检查看的不是一时的表面功夫,而是企业日常质量管理的真实状态,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怎么把检查要求融入平时,不用临时抱佛脚。
首先得明确,日常管理里有两个核心点,直接关系到GMP符合性检查的结果。第一个是文件管理,很多企业的质量手册、SOP更新不及时,比如原料供应商换了,对应的采购验收规程还没改;或者新设备引进了,操作流程还是老版本。等到GMP符合性检查时,检察官一核对实际操作和文件,马上就能发现问题。之前帮一家药企做辅导,就碰到过车间用新的灭菌设备,但SOP里写的还是老设备的参数,这种情况在检查里很容易被判定为不符合项。所以咱们平时要养成定期梳理文件的习惯,只要生产流程、设备、物料有变动,对应的文件就得同步更新,而且要确保每个岗位拿到的都是最新版本。
第二个核心点是设备管理。不管是生产设备还是检验仪器,都是GMP符合性检查的重点关注对象。有些企业觉得设备能正常运转就行,却忽略了校准和维护记录的完整性。比如车间的压片机,明明每月都做维护,但记录只写正常,没写具体维护的部件、用的耗材;或者检验用的液相色谱仪,校准过期了还在用来检测产品。这些细节在检查时都会被仔细核查,一旦发现问题,不仅影响检查结果,还可能导致产品追溯出现漏洞。建议大家建立设备“一人一档”,从采购、安装、校准到维护,每一步都记清楚,这样不管什么时候迎接GMP符合性检查,都能快速拿出完整的资料。
![]()
GMP符合性检查
除了这两个核心点,把GMP符合性检查要求融入日常流程也很重要。比如员工培训,不能只在新员工入职时搞一次,而是要定期组织。可以结合平时的生产案例,讲清楚哪些操作符合GMP要求,哪些做法会在检查中出问题。比如称量原料时,必须按SOP要求双人复核、及时记录,要是图省事少了一步,不仅可能导致产品质量波动,在GMP符合性检查里也会被扣分。还有定期自查,不用等第三方来,企业自己每月或每季度抽几个环节查一查,比如洁净区的温湿度记录、物料的存储条件,发现小问题及时整改,比临检时整改大问题要轻松得多。
最后再提个实操细节,就是记录填写的规范性。很多企业员工觉得只要做了就行,记录随便写,比如批生产记录里的时间填错了,直接划掉改个数字,没签名也没注明原因;或者检验记录里的数据潦草,看不清具体数值。这些看似小事,在GMP符合性检查中都是检察官重点关注的内容,因为记录是产品质量追溯的关键依据,不规范就意味着追溯链条有风险。所以平时要提醒员工,记录要“写我所做、做我所写”,字迹清晰、修改规范,养成好习惯,检查时自然不用慌。
其实GMP符合性检查不是考核,而是帮企业发现管理漏洞、提升质量管控能力的机会。如果咱们平时把这些细节做到位,不仅能轻松应对检查,还能减少生产中的质量风险。当然,如果企业在日常梳理中觉得找不到重点,或者想更精准地对标检查要求,也可以找专业的第三方医药咨询机构——CIO合规保证组织(即广东国健医药咨询有限公司)做辅导,毕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能少走不少弯路,也能让GMP符合性检查的准备工作更高效。
CIO合规保证组织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医药咨询顾问机构,可提供GMP符合性检查前检查,确保企业一次性顺利通过监管部门的GMP符合性检查。有需要办理的企业欢迎与我司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