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海鸥策略?比亚迪在日本推出微型车RACCO(海獭)
10月29日,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开幕。比亚迪携仰望U9、腾势D9、海豹、海豚等多款热门乘用车及纯电卡车T35、小型纯电动巴士J6 living car概念车、中型纯电动巴士J7等多款商用车亮相,并首发亮相了K-Car车型—RACCO(海獭),以期借助自身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差异化竞争策略,实现在日本市场的突围。
![]()
今年是比亚迪布局日本市场的第20个年头。20年来,比亚迪从商用车的突破,逐渐实现乘用车全品类的覆盖。
商用车方面,比亚迪已形成J6(小型)、J7(中型)、K8(大型)三大车型矩阵,覆盖日本全国公交系统,占据日本电动巴士市场超80%份额;
乘用车方面,ATTO 3(元PLUS)、DOLPHIN(海豚)、SEAL(海豹)、SEALION 7(海狮)等车型已先后登陆日本市场,并取得不错的销量成绩和用户积累。截至2025年9月,比亚迪在日本累计售出7123台。
本次车展,仰望U9、腾势D9等高端车型,以及RACCO入门车型的亮相,预示着比亚迪未来将在高低两端发力,通过持续深耕日本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
RACCO车型是比亚迪专门针对日本市场推出的定制化K-Car车型。其方正的造型,跟国内的五菱宏光MINIEV有点像,加上其微型车定位,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内的“老头乐”。
实际上,K-Car在日本已有70多年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轻自动车文化”。由于日本城市道路狭窄,K-Car的短悬设计和侧滑门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刚需。日本K-Car整体市占率约38%,K-Car更是丰田、铃木等日本车企的“基本盘”,长期占据超90%市场份额。
当前,日本K-Car市场多以燃油车为主,电动化进程缓慢(2024年纯电K-Car渗透率不足5%),这就为比亚迪切入K-Car市场,提供了绝佳契机。
RACCO配备20kWh刀片电池,CLTC续航180公里,支持100kW快充,15分钟可补能120公里。智能配置方面,RACCO搭载L2+级智驾系统、10.1英寸旋转中控屏和全景影像。这配置在同级当中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据悉,新车将于2026年夏季在日本市场销售,并提供两种续航版本,预计起售价为260万日元(约合12.1万元人民币)左右,与日本最热销的纯电K-Car——日产Sakura(253万日元,约11.8万人民币)几乎站在同一价格起跑线。
![]()
参考国内比亚迪海鸥对微型车市场的冲击,RACCO的上市也必将搅动日本K-Car市场的风云。铃木汽车社长铃木俊宏已公开表示,比亚迪的入局是“巨大威胁”。丰田、本田等也已启动“防御战”:丰田计划提前至2027年推出电动K-Car,本田计划将e:NS1的价格降至200万日元以下。
有人可能会好奇,比亚迪为何不在海鸥的基础上做微调,推出日本版的SEAGULL(海鸥),而要重新设计一款新车?
![]()
这一方面源于日本严苛的法律法规,一方面也源于日本消费者的审美偏好。
法规方面,日本对K-Car的车型尺寸(长≤3.4米、宽≤1.48米)、动力(最大功率≤47kW)和税费(保险、停车成本仅为普通车的1/3)有严苛限制。比亚迪海鸥车长3.78米,宽为1.715米,远超K-Car标准;而RACCO车身尺寸为3395×1475×1800mm,完全符合K-Car定义,可充分享受日本政府的补贴政策。
审美方面,K-Car经典的“方盒子”造型已成为日本消费者的普遍认知,采用同样造型和设计风格的RACCO,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的接受门槛;而海鸥偏流线型的车身,略显“异类”,与日本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可能会存在一定偏差。
由此,综合来看,本次比亚迪在日本推出RACCO,或将成为比亚迪再度叩响日本市场大门的一把利剑,而能否上演五菱宏光MINIEV在国内的销量神话,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
结语:
长期以来,日本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存在“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但本次比亚迪RACCO的推出,势必要扭转这一偏见。而仰望U9、腾势D9等高端车型的亮相,也将进一步拉高比亚迪的技术品牌形象,从而在高低两端实现中国品牌的形象升维与销量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