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智活动
民智读书会第四期:
《对工作说不》
10月25日,民智国际研究院举办了第四期“民智读书会”,阅读并探讨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大卫·弗雷恩(David Frayne)的著作《对工作说不》(The Refusal of Work)。本次读书会由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邵逸飞主持。
![]()
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邵逸飞
本次读书会包含章节梳理和阅读评论两个环节。章节梳理环节的第一部分由新媒体部门领读。
首先,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王薪尧同学解读了本书的前言与核心框架,同时介绍了弗雷恩的“问题意识”。
![]()
宁波诺丁汉大学王薪尧同学的演讲
紧接着,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谢靓同学和来自南开大学的袁语浩同学带我们深入了前三章,探讨了工作的殖民力量以及部分现代工作是如何消耗我们的时间、索取我们的情感、影响我们的情绪,从而陷入“工作-消费”这一循环牢笼的。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刘笑薇和黄楚滢在此基础上,聚焦本书第四、五章,重点关注那些选择“少工作”或“不工作”的人,是如何试图在实践中寻回时间、尊严、主体性与创造力的。
章节梳理环节的第二部分由研究部领读。来自外交学院的于润婷同学分享了第六章,探讨了在结构性困境之下,个人与社会的可能性究竟在哪里。该部分还指出,当人们不再将自我完全抵押给工作,才有可能重建与他人的真实联结,探索一种更自主、更完整的生活。
![]()
外交学院于润婷同学的演讲
来自北京大学的蔡心怡同学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于博同学带来了本书第七、第八章的分享,讨论主题涉及工作、道德和伦理规范。
![]()
北京大学蔡心怡同学的演讲
于博同学也围绕“时间政治”这一概念对本书内容进行了总结。
![]()
北京外国语大学于博同学的演讲
最后,在阅读评论环节,主持人邵逸飞以“蜂鸟”为引,抛出了当代人普遍面临的“悬浮”状态。他引用著名人类学家项飙的观察,并指出,“悬浮”的本质是对当下的悬置——我们不直接面对生活本身,而是把当下视为迈向未来的跳板,总想尽快跨越。当人们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又无法直接离开时,这种心态,正是本书作者弗雷恩所说的,在牢笼内部进行消极抵抗的典型例子。
本次读书会也有许多来自各行各界的社会人士报名参加。子矜同学也在该环节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个人对工作的反思,强调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平衡的重要性。
最后,民智国际研究院秘书长刘畅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点评,鼓励大家保护内心批判性思维的火苗。
本次读书会对《对工作说不》这本著作的深入探讨,不仅让大家理解了书目的核心内容,也激发了大家的深刻思考:“对工作说不”并非鼓励简单的逃避,而是倡导一种清醒的分析性意识:在现代工作伦理的牢笼中,保持对生活的主动权,在“附近”寻找具体的光和改变的突破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期待我们下一次民智读书会再次相聚,共同探索更多思想的火花。
![]()
合影留念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民小智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