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车企在发布会上的主要亮点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公然嘲讽竞争对手时,这场发布会已经不再纯粹。北京现代近日的“营销批判大会”,表面上是对行业乱象的勇敢抨击,从商业角度来说,这实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博弈——自己碗里没有,就指责别人锅里的饭太香。
![]()
销量滑坡下的酸葡萄心理
北京现代这场“正义感爆棚”的表演,与其惨淡的销售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从2020年50.2万辆的巅峰,断崖式跌至今年前几个月月均不足万辆的水平,“金九”时节仅卖出7575台的冰冷数字,无情地揭示了品牌在市场中的真实地位。当一个品牌常规营销手段全部失效,产品吸引力持续下滑,选择攻击当红对手来博取关注,便成为其最后的救命稻草。
![]()
这种策略本质上与校园里考不好的学生嘲讽优等生“只会死读书”如出一辙。北京现代高调批评别人“遥遥领先反复洗脑”,却闭口不谈自己为何无法创造出让人愿意传播的卖点;指责同行“饥饿营销订单注水”,却回避了自己连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的资格都已丧失的尴尬现实。这不是行业净化者的正义之举,而是失意者的酸葡萄心理在作祟。
新能源赛道上的双重标准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北京现代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比亚迪、蔚小理等国产品牌已实现电动化技术迭代多轮后,北京现代才姗姗来迟地推出EO羿欧,一款用比亚迪电池的前置单电机车型。
![]()
一个在新能源赛道上严重落后的品牌,却对引领该赛道发展的中国品牌指手画脚,这种错位感犹如马车时代末期的马车制造商嘲笑初生汽车“没有马匹的优雅”。
![]()
更值得玩味的是现代汽车集团高管的过往言论。澳大利亚首席运营官那句“韩国车永远比中国车高级”的傲慢表态,与此次北京现代的“批判大会”形成了完美的互文——当无法在价格和产品力上竞争时,便试图通过建立虚无的“等级观念”来维持最后的体面。这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恰恰暴露了其面对中国品牌崛起时的心态失衡。
合资与国产的必然对立
北京现代的这套操作,也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深层结构的转变。在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光环长期压制国产车,享受了十多年的市场红利。如今风水轮流转,随着国产车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全面领先,合资品牌不仅失去了技术优势,连最基本的品牌溢价也难以维持。
![]()
这种权力关系的逆转,使得合资与国产之间的对立日益尖锐。北京现代的选择性批判——只谈营销不谈产品,只说问题不说进步——正是这种对立情绪的集中爆发。它本质上是一场围绕行业话语权的争夺战,北京现代试图通过解构国产车的成功来重建自己的权威,却忽略了市场已经用订单投出了最真实的一票。
结语:批判容易,超越艰难
北京现代的这场表演,短期内或许能吸引一些眼球,甚至赢得部分对当前营销过度反感者的共鸣。但商业史上的所有案例都证明,靠批评对手从未造就过伟大的企业。苹果颠覆诺基亚靠的是iPhone的革命性体验,而非指责功能机营销过度;特斯拉改变汽车行业靠的是电动车本身的突破,而非讽刺燃油车技术落后。
![]()
流量可以短暂获取,但真正的市场地位只能靠产品力赢得。当北京现代把精力从埋头造车转向指手画脚时,已经暴露了其创新能力的枯竭和面对竞争的无力。这场看似犀利的“批判秀”,不过是在为北京现代自己的没落奏响又一曲挽歌——市场从不会因谁会批评而奖励谁,只会因谁会创新而眷顾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