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误将蛇窝当“天然蹦床”蹦跳,网友惊呼:与死神共舞!
一片松软的落叶堆,一次无知的弹跳,江西上饶的李女士在社交平台分享的“野生蹦床”趣事,意外演变成一场生死警示教育课。
李女士与朋友在江西上饶徒步时,发现一处落叶堆积、富有弹性的区域,兴奋地踩上去蹦跳玩耍。她在上面轻松跳跃时,完全不知道脚下踩的是眼镜王蛇的巢穴。
玩耍几小时后,她们在返回途中意外遇到两条蛇,才匆忙撤离。事后将视频发到网上后,网友纷纷指出她踩踏的“蹦床”实为蛇窝,有人根据规模猜测“下面至少有几百条蛇”。
![]()
01 致命蹦床:蛇窝上的死亡之舞
10月26日,李女士与朋友进入江西上饶山区徒步。途中,她们发现一处看似普通的落叶堆积区,脚感却异常柔软且有弹性。出于好奇,李女士走上这个“天然蹦床”开始蹦跳,朋友还拍下了这一场景。
视频中的李女士在落叶堆上轻松弹跳,笑容灿烂。她回忆说:“当时觉得特别新奇,像天然的蹦床一样。” 然而,这片看似无害的落叶区隐藏着致命危险——它是一个精心建造的蛇窝。
根据央视科教频道纪录片显示,眼镜王蛇建造的巢穴类型与李女士踩踏的“蹦床”相似。它们用枯枝落叶堆成金字塔状的结构,中间有产卵的腔室,通常是为繁殖做准备。
02 生死瞬间:与毒蛇的惊险邂逅
李女士和朋友在山中徒步拍摄近三小时后,两条蛇突然从落叶堆附近窜出。 李女士描述,一条身形细长如棍,另一条则有扁扁的头部。
遭遇蛇的出现,两人顿时魂飞魄散,立即花费一个半小时迅速撤离山林。李女士事后感到后怕:“要是被咬,山里难走、车进不去,根本没办法求助。”当时山中手机完全没有信号,增加了危险系数。如果真被毒蛇咬伤,救援将面临巨大挑战。眼镜王蛇的毒性极强,被咬后半小时内不注射抗蛇毒血清死亡率高达90%。
03 网友科普:从无知到后怕
李女士将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后,迅速引发网友关注。有眼尖的网友立即指出她踩踏的不是普通落叶堆,而是蛇窝,更有人猜测是眼镜王蛇老巢。
网友评论惊呼:“第一次见有人在蛇窝上蹦迪,祖坟冒青烟都难救!” 更有人警告:“按这个规模,‘下面至少有几百条蛇’。”
面对网友的“科普”,李女士随后更新视频回应:“谢谢大家的科普,确实从没见过,也没刷到过。承认自己的无知,以后会多了解这类知识。”她表示看到评论后心里都犯怵,直言“现在想想后背还冒冷汗”。
04 蛇窝识别:四大特征避开危险
户外专家指出,蛇窝有明显特征可辨识。温度与触感方面,蛇窝区域因蛇体散热常比周围温热,踩踏时有明显下陷感。
环境痕迹也是重要线索。蛇蜕多呈半透明薄膜状,附近草丛常有被压弯的蜿蜒小径。蛇的粪便和特殊气味也是警示信号,混合腥味的黑团块粪便是最强信号。
生物活动 patterns 也能提供信息。若发现鼠洞却无鼠类活动,可能已被蛇类占据。眼镜王蛇是唯一会筑巢的蛇类,它们的巢穴多在树根处,是分层堆积的落叶堆。
05 户外安全:专家建议的保命法则
户外遇到蛇类时,专家建议切不可“狭路相逢勇者胜”,而应“退避三舍绕路行”,不与毒蛇接触的机会。
正确的防蛇措施包括:穿长衣长裤、高帮鞋子,裤脚绑紧;进入林区戴帽子;穿过草丛时采用“打草惊蛇”方法,边打边通过;可涂抹硫磺软膏在脚部和小腿。
若发现可疑地面,应先用登山杖轻戳试探,观察是否有蛇窜动。若误触蛇窝,应立即静止并缓慢后退,避免惊扰蛇群。事后务必记录蛇类特征,如头部形状、花纹,以便精准救治。
李女士在更新视频中坦言“这次命大幸好”,同时提醒大众勿效仿这一危险行为。
户外活动日益普及,但安全常识普及仍任重道远。每一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都是对生与死的深刻体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