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10月30日,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成都启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十四五”收官之战,本轮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升级,将PM10和NO2两项污染物的削减任务纳入攻坚计划,制定各区(市)县攻坚目标分解表,区(市)县按时序完成减排目标。
据统计,今年截至10月28日,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1天,同比增加15天。主要大气污染物中,PM2.5、PM10浓度分别为28、4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6.7%、6.4%,NO2浓度为2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上升9.1%。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庆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今年的秋冬季攻坚,是对成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旨在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将从治理思路、治理手段、治理格局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让“成都蓝”常驻。
在治理思路上注重源头防控。将围绕三个方面开展:首先在移动源管控上,将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分区域对国三及以下小客车实施限行,压缩老旧车上路行驶的时间和空间,推动运输结构绿色转型,倡导“绕城高速(G4202)内工地全面使用新能源建筑垃圾运输车,三环路内全面使用新能源混凝土运输车”。持续开展“打黑油、端窝点、断链条”专项行动,坚决遏制使用非法油品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工业源治理,将着力提升行业排放标准,推动全市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达到30mg/m³以下的更高标准,通过调低污染物的“出厂浓度设置”,实现污染物减排。最后是扬尘源管控,强化源头治理,要求所有在建工地严格落实“十必须、十不准”等文明施工要求,建立全流程、标准化抑尘体系,实现扬尘污染的精细量化管控。
在治理手段上强化智慧精准。攻坚期间,成都将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企业安装电力监控设备,强化“非现场监管”,严防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并依托颗粒物组分和氮氧化物监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强化科技巡防精准溯源污染高值区域。
在治理格局上深化社会共治。成都将以美丽社区建设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抓手,将“人盯源”机制与“美丽社区”建设深度融合,把责任压实到最小社会单元。治理重心从普遍约束转向精准服务,完善“用车大户”企业清单。此外,通过绩效评级帮扶、支持企业创建A、B级和引领性企业,让环保绩效先进企业享受更多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同时加强曝光典型违法行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