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金沙江、岷江在四川省宜宾市汇流成长江,滚滚东流。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如何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10月30日上午,宜宾市“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新闻发布会在宜宾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宜宾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贾利华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宜宾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进展和成效。
![]()
放归长江的长江鲟。(伍雪梅 摄)
他说,宜宾始终牢记嘱托,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如今,宜宾实现了从“化工围江”到“绿色绕城”,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历史性转变。长江鲟归来、红嘴鸥常驻,国家级美丽河湖“江之头”美景吸引八方游客,“宜宾蓝”频频刷屏朋友圈。“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汇聚成我们守护一江清水的亮眼答卷。”
![]()
游客在宜宾三江口观鸟喂鱼。(游天木 摄)
贾利华介绍,具体来说,宜宾的成效体现在“三个同步”。
第一是实现了产业“含金量”与生态“含绿量”的同步提升。宜宾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导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较2021年,在宜宾市GDP累计增长27.2%、绿色低碳产业占比达到44.8%的同时,22个国省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长江干流Ⅱ类水体比例均保持100%。PM2.5浓度累计下降12.3%,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上升16位,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是实现了科技赋能与精准治污的同步深化。宜宾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十大行动、推进水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攻坚,投资86亿元建成生态缓冲带91公里,恢复沿江自然岸线约1703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87%;出台大气污染防治18条硬措施,全面推进“从常态化管控为主向工程治理为主转变、从中心城区为主到全域考核转变”,印发实施《2025年宜宾市PM2.5完成35微克每立方米攻坚方案》,制定30条攻坚措施。今年以来,PM2.5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3;优良天累计255天,同比增加23天,改善幅度全省第1。
同时,宜宾更着力构建“水陆空”一体化的智慧环保体系:“水质CT”明察秋毫,智慧水质监测实验室日均检测能力达1000样次,化学需氧量等31项指标尽在掌握;“流动哨兵”精准溯源,利用出租车、公交车实时监测大气污染,实时捕捉污染源,实现精准溯源与快速处置;“生态理疗”焕活土地,通过分区管控与智慧修复,推进污染地块综合治理,腾出绿色发展新空间。
![]()
位于宜宾市南溪区的长江第一湾。(南溪融媒供图)
第三是实现了环境治理与民生福祉的同步增进。宜宾坚持创新干事、团结干事、干净干事“3个干事”,强力推进服务100个重点项目、100个重点企业、解决100个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3个100”服务机制,精准解决企业、项目和群众的环保难题。同时,打造“环保小哪吒”等志愿服务品牌,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社会新风尚,让“三江六岸常绿,一江清水东流”成为市民朋友圈的常见主题,切实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贾利华表示,下一步,宜宾将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四川先行区,加快建成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宜宾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