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医疗深耕录
杭州,凌晨三点,某小区内,68岁的王大伯(化名)因胸痛惊醒,看大伯脸色很差,家人迅速拨打了120电话。急救事件、定位坐标、既往病史等数据同步传输至浙江省数字化院前急救平台。救护车未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医生已通过救护车车载终端查看其电子病历、心电图等信息……9分钟后,王大伯被送入医院急诊。院内医生早已对明确其病情,手术方案已初步拟定,“马上准备冠脉介入!”——这句指令的背后,是AI赋能下急救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本期“数智医疗深耕录”系列报道,我们将带您深度探索“浙里急救”平台的智能内核,剖析人工智能如何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防御”,并最终实现对慢病突发事件患者的“智救”与“智防”双重守护。
![]()
急救孤岛的数字化突围
王大伯这场与心肌梗死的赛跑,因数字神经的提前激活而赢得先机。但曾几何时,浙江的急救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山区海岛呼救难,信息壁垒阻救援,资源失衡救治晚”成为痛点。山区海岛居民突发心梗,救护车需绕行数十分钟甚至以小时为记;跨区急救因系统割裂被迫“舍近求远”;基层急救能力薄弱导致“送不来、救不快”。
曾有一位54岁的男性患者,胸闷胸痛后由朋友陪伴打车就诊,1小时后,患者下车时突发倒地,突发心脏骤停。医护人员最快速度推床至医院门外,胸外按压同时转运至抢救室,继续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除颤及药物应用,抢救期间虽多次自主循环恢复,但仍反复发作心脏骤停。最终通过体外心肺复苏(ECPR),即在ECMO循环支持下进行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虽然现已康复出院,但心脏形成室壁瘤,无法进行重体力劳动。遗憾再次告知我们:“发现延迟、干预延迟”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
ECMO支持下心脏骤停患者的导管室转运
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省城市急救反应时间平均13分3秒,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仅1.42%——每一秒的延迟,都意味着心脏骤停情况下的细胞死亡,都在加剧生命的流逝。
“浙里急救”的数字生命线
2021年8月,浙江省域一体化院前急救系统“浙里急救”上线运行,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承建。这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系统的搭建,更是一场以数字为核心驱动力的急救生态重塑。
![]()
“浙里急救”界面
全域贯通:打通全省所有市县急救中心,整合数百家医疗机构资源,节约财政资金超7000万元,终结“信息孤岛”。
流程再造:从呼救定位、智能派车到院内预警无缝衔接。调度员可秒级锁定呼救者位置,车载终端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使院内抢救团队能提前做好针对性准备,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准备已好”。
能力跃升:构建“村村救”体系赋能乡村,创新“警医联动”机制开辟绿色通道,电子病历调取让救治“先知先觉”。
数字变革的成效立竿见影。2024年全省急救反应时间锐减至9分5秒,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飙升4倍达5.21%。在金华,一位心脏骤停的游客因“警医联动”机制,警车开道护送救护车,从呼救到入院仅用时8分钟,最终成功脱险。
心血管防控的社区哨点
目前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和代谢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仍较为严峻,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每年夺去超过4000万人的生命,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心血管突发事件如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特别是院外心脏骤停(OHCA)的治疗争分夺秒,早期救治极为重要,但目前普遍存在家庭、社区发现晚、识别不准,导致急救延迟的问题。
![]()
![]()
![]()
“救在身边人人救”手机APP
挂靠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牵头开发了“救在身边人人救”手机APP 。掌握CPR术的市民可以注册为急救志愿者,当有急救事件发生,调度员在派出救护车的同时,“人人救”程序启动,通知事发地点周围数百米内的急救志愿者赶往现场,并显示附近AED位置。此外,“浙里急救”关联“浙江省健康档案”,急救医生在到达现场之前,可查询患者既往病史、近期就诊信息,有助于对病情进行早期判断和准备。同样,120现场的患者生命体征、病情资料、实时影像上传“浙里急救”,亦关联院内“预通知”系统,医院将提前知晓何时有一个何种疾病的患者送至急诊,病情是否危重、需准备何种抢救措施等。即使在院前,如有需要也可院内专家远程线上会诊。
![]()
![]()
院前信息实时上传与院内预通知系统
未来,“浙里急救”借助AI将神经末梢向社区深度延伸,推行一系列措施,将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现、预警进一步前移至社区,包括慢病突发事件的高危筛查预警、开发居家非接触式雷达波对呼吸心率的监测等,以期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进而进一步降低患者致残率、致死率。
当毫米波雷达在卧室无声扫描心跳呼吸,当智能手表在腕间守卫每一次心跳,科技的温度已融入生命保障的毛细血管。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有分秒必争的系统升级——因为每压缩一秒急救响应时间,都可能从死神手中夺回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在健康中国2030的宏图里,浙江的实践印证:对生命的最高礼赞,是把“来得及”变成一种制度性承诺。
就诊指南
急救中心
浙江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设有急诊诊疗区、抢救区、急诊重症监护室、创伤与急诊外科病房等四个功能单元。每年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万人次,其中胰腺炎、心脏骤停、多发伤以及多器官功能支持能力较为突出。
医院急诊医学科在重症胰腺炎救治方面成功率高,已形成特有的治疗体系和流程,注重内外结合和营养支持,在地区内有很高的影响力;心脏骤停的抢救除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及高级生命支持外,可快速建立ECMO支持的辅助循环即ECPR,ECMO支持下的急诊冠脉介入已常规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多发伤患者入院后立即于抢救室进行复苏,床旁超声快速评估,启动MDT流程,多学科会诊可在10分钟内开始,极大提升了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率;对危重症特别是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可进行循环支持(ECMO、IABP)呼吸支持(呼吸机)、肾脏支持(CRRT)、肝脏支持(人工肝)等脏器支持手段,同时能对危重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精准病情评估(床旁超声、PICCO、颅内压监测等)。
【常年开放哪些急诊】
医院常年设急诊内科、外科、神经内科、儿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眼科、口腔科,犬伤门诊预计于2025年底开放。
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Type="norma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