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美战略博弈已拉开序幕,不少人心中都有个疑问:为何总见美国主动出招施压,我们却多是针对性反制,不主动在更多领域发起冲击?
根据最新的消息,中美两国已经在韩国釜山进行史诗级会晤,这次会晤也是自特朗普2.0时代的首次进行。
这次会面也引起全球人民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两国在经贸等多领域进行多次对话,这次就中美关系达成了更深的交流。
![]()
长期以来美方基于全球博弈格局与第三方立场的精准布局,美国想拉拢盟友围堵中国、截留资本工业要素,可现实早已偏离其预期。
最直观的例证就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船舶市场。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近52%,新接订单量68%,手持订单量65%,即便新接订单同比微降2%,三大核心指标仍全部过半。
![]()
这份数据背后,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在绿色船舶、大型集装箱船等高端领域的技术突破,以及全产业链配套能力的支撑,这种硬实力让第三方国家用订单投了票。
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比利时、阿联酋、新加坡等国纷纷向中国下达大额船舶订单。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乏北约成员国,就连有美国驻军、依赖美军事保护的阿联酋也选择与中国合作。
![]()
这让美国坐立难安,公开呼吁北约成员国联动对华加征关税,甚至想让军事组织介入国际贸易体系,特朗普的急切姿态更暴露了其焦虑,在他眼中本该追随自己的盟友“阳奉阴违”,反而与中国深化合作,美国的影响力正在松动。
美国的焦虑源于全球存量竞争的现实。当前世界经济增量有限,中国持续在其“传统势力范围”突破,通过技术输出、产能合作等方式投放综合要素,抢占全球市场与利润空间。
![]()
过去美国凭借霸权“张口就能分蛋糕”,如今中国的外向型发展让其资源获取难度陡增,这才急于在战术点位全面打压,试图扭转战略被动。
我们的应对逻辑早已超越“你打我防”的层面。全球贸易与经济全球化关联着中国庞大的就业市场,外贸不仅是对外窗口,更支撑国内生产链与供应链稳定,盲目主动出击反而可能破坏自身存量利益。
![]()
因此我们选择“精准反制+开放谈判”的组合:“打”是点对点直击美方要害,“谈”是保留对话空间,核心是在守住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比拼双方耐久力。
船舶领域的交锋就是典型案例。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征收额外费用。
中国实体运营船舶每净吨收50美元,非中运营的中国制造船舶每净吨18美元,或按集装箱每箱120美元择高收取,不缴费则禁止靠港。
![]()
这套政策看似凶狠,实则暴露美国民用造船业的短板,其产能连韩国的零头都不及,根本承接不了转移的订单,本质是想打破现有贸易体系逼资源流向自己。
我们的反制更显精准。10月14日起对符合条件的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不仅覆盖美国直接所有或运营的船舶,更直指美国资本的隐蔽布局:明确美国直接或间接持股25%及以上的企业船舶同样缴费。
![]()
这25%的比例经过精准测算,刚好覆盖“实际控制权”的门槛,哪怕美方通过多层控股隐藏股权,也难逃监管。同时我们保留人性化条款:同一船舶一年最多收5次,多港口停靠仅首港缴费,既展现强硬又留有余地。
船舶领域的交锋只是中美多维度博弈的一个缩影,在战略资源领域,双方的精准对垒同样激烈。
![]()
我们对稀土及提炼设备实施严格管控:稀土及其制成品出口需商务部许可,先进提炼技术和设备也纳入管制,境外使用中国技术或核心部件的稀土产品同样需许可,中重稀土更有针对性管制。
这些措施于2025年10月9日起陆续生效。稀土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工业维生素”,美方依赖度极高,这记反制直戳其痛点。
![]()
美方还试图打地缘牌,在巴基斯坦频频动作,却意外促成了反恐领域的“间接协同”。每当美巴互动,网络就会出现“中巴关系生变”的言论,实则巴基斯坦与美国早有渊源,中国从未将其视为“傀儡国”。
中国在巴投资的最大难题是恐怖主义,而美国若要参与巴港口开发,也需稳定环境,这迫使美方与我们共同应对恐怖势力。
2025年10月8日巴塔伏击巴军致16人阵亡后,巴方跨境打击阿富汗境内据点,毕竟双方在反恐议题上有共同诉求,这种“隐性协同”反而为中巴经济走廊营造了更安全的环境。
回看美方博弈逻辑,不难发现其致命缺陷:特朗普政府既想借对华强硬巩固政治支持,又试图搅动金融市场为自身牟利。
![]()
他擅长在关键节点制造“大新闻”,比如突然升级贸易战,趁金融市场波动让团队提前布局获利,这种“公私兼顾”的操作让美方政策缺乏连贯性。
更关键的是,中美经贸关联已深度绑定,贸易战本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方想逼工业和资本要素从中国流出,却忽视了中国全产业链的不可替代性,至今未达预期。
![]()
这场博弈的核心,早已不是单一领域的攻防,而是战略定力与综合国力的比拼。美国靠霸权护存量,我们靠精准守增量;
美方政策反复无常,我们始终锚定“保就业、稳产业链、守核心利益”的主线。从船舶到稀土,从关税到地缘,每一次反制都精准对应美方痛点,每一次开放谈判都守住底线。
正如历史反复证明的,霸权主义的“强取豪夺”终将败给“精准施策+持久韧性”,这便是中国在博弈中始终占据主动的关键,也是这场较量最清晰的结局指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