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潞安环能的三季报与大额投资公告同时刷屏煤炭圈:前三季净利润同比下滑44.45%,三季度净利跌幅更是扩大至63.96%,却宣布拟斥资不超过242亿竞买煤炭资源,还计划花1.36亿买下60万吨/年的产能指标。这家常年霸占山西煤炭类上市公司盈利榜首的巨头,正在行业低谷期下一盘大棋。
![]()
潞安环能的"逆势出击"早有苗头。去年8月,公司就以121.26亿元拿下襄垣县上马区块近8.2亿吨煤炭探矿权,时隔一月又斥资6.95亿元收购古城煤矿采矿权。此次再推百亿级收购计划,加上子公司伊田煤业的产能指标收购,形成了"资源储备+产能提升"的双线布局,其"能争尽争,能拿尽拿"的资源策略显露无遗。
这波操作看似与业绩颓势相悖,实则暗藏对行业周期的判断。国泰海通最新研报指出,2025年煤市已呈现"冰火反转",6月以来夏季用电高峰带动需求回升,叠加"查超产"政策收紧供给,煤价已进入快速上升通道,预计2026年下半年煤价有望重回800元/吨以上 。此时出手收购,恰好踩中了行业周期转向的节点。
从行业环境看,潞安环能的扩产时机颇具巧思。一方面,山西正推动省属国企"增强主责主业"的改革部署,为本土煤企整合资源提供政策支撑;另一方面,中煤集团等企业正"甩卖"山西亏损煤矿,市场上不乏优质资源标的。而国家能源局7月以来的"反超产"调控,进一步限制了未来产能增量,让现有资源储备更具价值。
![]()
不过,高投入背后仍有隐忧。242亿的投资规模相当于公司总资产的30%,若后续煤价回升不及预期,可能加剧资金压力。且参考中煤集团旗下部分山西煤矿持续亏损的案例,新收购资产的盈利能力仍需时间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潞安环能的布局已初见协同效应。伊田煤业获得60万吨产能指标后,核定产能将增至180万吨/年,区域竞争力显著提升。若叠加2026年火电需求恢复、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行业红利,这些新增资源有望在周期上行期释放利润弹性 。
行业低谷期的每一笔投资都是对未来的下注。潞安环能的242亿豪赌,既是响应山西国企主业强化的改革要求,也是对煤炭"能源压舱石"地位的长期看好。随着供需格局持续改善,这场逆势扩产能否让其扭转业绩颓势,或许2026年的煤价走势将给出最终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