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
![]()
为什么在唐朝之前,历史上有很多门阀世家。比如说弘农杨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任你改朝换代,我自岿然不动,家族传承不断。但是到了唐朝之后,这种能够延续千年的大家族,却仿佛一下子就消失了呢?
难道说,真的是因为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因为黄巢照着族谱一顿乱杀,直接把这些世家门阀,从物理上斩尽杀绝了?
其实从客观角度来说,黄巢的原因,当然是有的,但是并没有那么离谱。
![]()
从根本上来说,原因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在唐朝之后,因为生产力的提升,世家门阀千年不断的生存土壤,逐渐消失了。生产力的提升,导致世家门阀对于教育的垄断,逐渐失效了。再加上科举制的推广,这些世家门阀再难依靠垄断上升通道。
在这之后,一个家族想要在某一个朝代盛极一时,这或许能做到。但是想要穿越朝代更迭,那就太难了。
![]()
这个问题,我们看看那些历史上顶级豪族的家族子弟,在唐朝之前和唐朝之后的生存情况,大概就能明白了。
先说唐朝之前的范阳卢氏。
作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五姓七望之一,卢家的家族历史,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齐国。不过,范阳卢氏这一脉的老祖宗,却是三国时期的卢植。
![]()
对于卢植的大名,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卢植是刘备的老师。
对于卢植的故事,这里我们不多说。作为东汉末年的名将,卢植打了一辈子仗,最后却在乱世到来之后,只能回家养老。
但也就是回家养老之后,卢植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对于三国历史走向,没啥影响。但是对于范阳卢氏这一脉来说,那可就太重要了。
![]()
这件事,就是写书。
晚年的卢植,回家之后,左右闲着也是无聊,所以他就开始搞学术工作。在这期间,卢植就给《尚书》和《礼记》写了注解。
这两本注解,后来就成了卢家立身的根本。
![]()
卢植写的这两本注解,到底是什么概念呢?如果说四书五经这基本儒家经典,相当于现代的教科书。那么卢植做的注解,就是给教科书写的‘教材辅导’。
而从卢植开始,从三国一直到唐朝,卢家人就一直在吃这两本教辅书的红利。
举一个例子:在南北朝时期,一个卢家的旁系子弟,从他高祖那一代开始,就是庶子。到了他这一代,已经算是卢家的远房子弟了。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没做过官。所以到了他长大之后,他除了姓卢之外,和其他普通人没啥区别,也得靠种地养活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百姓。
![]()
但是,卢这个姓氏,却还是给他带来了一个最关键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读书。
这件事很好理解!毕竟书是他家祖宗留下来的,既然是卢家子弟,那自然就有读书的机会,也有看卢植写的教辅书的机会。
再之后,某一天,朝廷要选拔人才做官,派了一些官员下来进行考察。然后,有一个官员就来到了卢家,开始当面对卢家子弟进行面试。
在这次面试当中,这个卢家的远房子弟,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但是却把卢植留下的那两本书,背的很熟。所以在面试的时候,就给这个官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认为他通晓《尚书》和《礼记》,家学渊博,最后就给了他一个上品的评价。
![]()
与此同时,还是在这个郡,这个官员又面试了其他寒门子弟。有一个寒门子弟,《尚书》和《礼记》背的都很熟,但是他没看过卢植写的注解。所以在面试的时候,他给考评官留下的印象,就是不学无术。
这个寒门子弟,倒也不是不勤奋,他也想努力。但问题是,在市面上他根本就买不到相关的书籍。他也想过去卢家借书,结果人家压根就不借他。
于是,这个寒门子弟,虽然可能比那个卢家子弟更努力,但却只能得到一个下品的评价。
![]()
最后,当这个官员,拿着自己的考评结果,回京城去报告的时候,所有人都说他办事确实很公平。而接下来,卢家那个旁系后人,就可以做官了。而那个寒门子弟,就只能继续做老百姓。
这就是卢家人最大的生存红利。
虽然从家族内部,得不到太多的经济支持,小时候日子过得也挺苦。但靠着范阳卢氏这个姓氏,卢家人有机会去做官。反之,只要你不姓卢,你再努力也没用。
![]()
这样一来,卢家人自然就抱团了,因为抱团的好处大于坏处。
而对于高层权贵来说,他们想要这个地区稳定,想要选拔优秀的人才,自然就只能尽力拉拢卢家。哪怕改朝换代,下一个朝代的皇帝,想要选拔人才做官,还是得来找卢家。就这样,卢家平安穿越了改朝换代,一直从三国延续到了唐朝。
然后,我们在说说唐朝之后的顶级豪门。
![]()
大概在南宋初年的时候,有一个人,名叫赵鼎。他是岳飞的顶头上司,南宋朝中坚定的主战派,一度官至宰相。就是因为他被秦桧陷害,丢掉了宰相的位置,这才给了秦桧陷害岳飞的机会。
而赵鼎被撸下来之后,眼瞅着金国人就要打过来了。所以,赵鼎回家之后,就给家里人写了一部家规。赵鼎写的这部家规,囊括了赵家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口粮分级供给、婚嫁统一标准等具体制度。
在后来的历史上,赵鼎写的这部家规,几乎成了所有顶级家族的家规范本。大家都是照着这部家规,来管理自己的家族。
![]()
但这样一来,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出现了。
按照赵鼎的家规,赵家后辈的儿孙,以后所有劳动所得,都不能自由分配,必须得上缴家族,然后再由家族统一分配。
这样一来,传了几代人之后,赵家的旁系子弟,发现了一件事。
![]()
自己辛辛苦苦耕种一年,所有劳动所得,都得上交家族。虽然家族管婚丧嫁娶和日常开销,也管孩子上学。但是如果自己不上交的话,自己的收入,其实已经完全可以覆盖这些支出。
也就是说,在经济上,有些赵家人是亏本的。
而在向上通道方面,此时科举制已经彻底普及了。就算是赵鼎的后人,想要做官,那也得老老实实去考科举。而在考试的时候,他们家的人,和普通考生没有任何区别。
这样一来,有些人算了一下账,发现好像还是自己单过,更划算一点。
![]()
当然,赵鼎家族的情况,其实已经算很好了。因为赵鼎的后人,做事还算公允,家族内部分配也比较妥当。可是放在其他家族,就很容易出现更奇葩的情况了。有些家族,旁系子弟的收入全部都要上交,自己过得很苦。但是家主那一脉的孩子,却可以天天吃喝嫖赌,挥霍无度。
然后等到要求上进的时候,家里除了能支持日常学习之外,在考试的时候,再也无法提供任何便利。
这种家族,凝聚力自然就弱了。传了几代之后,家族就分崩离析了,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千年传承了。
![]()
所以说到底,唐朝之前的那些家族,之所以能传承千年不断,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生产力不足。在那种环境下,普通人需要依靠家族生活,需要依靠家族获得上升通道,朝廷也需要靠这些家族治理地方……于是,这些世家门阀有了生存土壤,自然就能传得下去了。
但是到了唐朝之后,随着生产力提升,普通人获得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再加上科举制的推广,就算不依靠家族,也能活的很好,也有机会做官。
这样一来,这个家族传了几代人之后,很容易就分崩离析了,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传承千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