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广东,安徽省逆袭,中国汽车第一省易主!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各省汽车产量的数据,安徽省以240.44万辆位居全国第一,超过广东的208.84万辆。全年稳居第一已经没太大悬念。
![]()
消息一出,很多安徽人都忍不住感慨,太不容易了!安徽成为汽车大省,这个结果放在十年前几乎没人敢想。
毕竟之前大家提到安徽,很多人第一印象还是农业大省,谁能想到会在汽车制造上逆袭?
众所周知,这些年广东一直占据着汽车第一省的名号,无论是产量销量,还是产业链、出口,每样都很强。
作为沿海经济扛把子,广东GDP已经连续36年全国第一。其中汽车产业绝对是广东的经济支柱。2016年以来,广东省汽车产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迄今为止,广东汽车产量已经连续近10年保持第一。尤其是去年,还断层式领先第二名两倍多。
安徽呢?十年前,大家还觉得“汽车工业跟安徽没啥大关系”,可现在这个中部省份却成了全国汽车产量的新王者。说安徽是逆天改命,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那么安徽登顶汽车第一省,到底凭的是什么?为何它能超越广东这个经济大省?这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探究。
首先,得感谢国家统计规则的调整。以前我国算汽车产量,看的是企业总部在哪,比如比亚迪总部在深圳,哪怕车是在合肥生产的,产量也得算到广东头上。
现在规则改了,改成“哪里生产算哪里的”,合肥工厂的产量全部归安徽。光比亚迪合肥工厂,去年产量就突破了95万辆,这一下就让安徽在总量上大大加分。
![]()
位于合肥的比亚迪汽车生产线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再比如奇瑞在安徽生产的出口车型也不再计入广东上海等地,而是直接归入安徽产量。统计口径的改变,确实帮了安徽一把。
![]()
其次是安徽自身产业的积累。安徽的逆袭,有统计规则的帮助,但绝不仅只靠规则。其实,这些年安徽在汽车产业上的积累和沉淀,早就为这一天埋下了伏笔。
安徽能在各省中脱颖而出,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机遇。
2020年前后,成为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这一年,蔚来遭遇生死关头,是安徽政府果断出手投了70亿,把蔚来救活了,也把蔚来总部和研发制造基地彻底留在了合肥。安徽的这个举动,不仅救了一个车企,更带动了200多家上下游企业落户,把新能源产业链一步步补齐。
![]()
全球最大的蔚来中心旗舰店坐落合肥
也是在这一年,大众安徽成立,为安徽汽车产业注入强大动力。一年以后,新能源王者比亚迪的到来,更是让安徽的汽车产业如虎添翼。包括奇瑞、江淮、蔚来、大众、比亚迪……这些耳熟能详的车企,如今都在安徽扎根。
那么安徽是靠什么吸引并且留着这些车企呢?
首先是政策上有前瞻性。早在2022年,安徽就出台了“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把目标定得很清楚——到2025年,汽车产量超30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超过40%。从今年年上半年的成绩来看,这一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其次是产业配套齐全。配套厂商一环扣一环,市县联动搞产业集群,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各城市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比如合肥主打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芜湖有奇瑞的全球研发中心,马鞍山则盯着高端装备。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齐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种全链条、全生态的布局,是安徽最大的底气。
![]()
芜湖奇瑞全球研发中心
不过,话说回来,安徽现在风光无限,能不能一直坐稳“汽车第一省”的宝座?这还真不好说。
首先,广东不会甘心被超越。广东的产业基础在那放着,广汽、本田、丰田这些车企都在广东,反击战随时可能打响。其次,长三角的兄弟们也在虎视眈眈。江苏、上海还有重庆,这些对手个个不弱。
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安徽已经走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大舞台中央。从历史看,汽车工业对于一座城市、一个省,早就不是单纯的产值和就业问题。它背后带动的产业链升级、技术进步、城市能级提升,甚至改变区域经济格局才是最核心的东西。
曾经,一汽之于长春,二汽之于十堰、襄阳和武汉,汽车工业的落地,往往能让一座城市实现逆袭。如今安徽终于也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时刻。
风水轮流转,格局还会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