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有一个重达1.5公斤的"隐形器官",它决定着你的健康、情绪甚至免疫力
![]()
深夜的外卖订单、应酬时的酒局、加班时的宵夜......这些现代人的生活日常,正在悄悄摧毁一个关乎健康的重要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
"很多人的肠道菌群已经亮起了红灯。"北京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专家表示,"我们接诊的患者中,超过六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
01 认识你的"第二大脑":肠道菌群
在人体肠道内,居住着约100万亿个微生物,它们的总数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这些微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被科学家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菌群就像人体的一个'隐形器官'。"消化内科专家解释说,"它不仅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调控着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代谢平衡。"
更令人惊讶的是,肠道菌群还与我们的情绪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肠道通过"肠-脑轴"与大脑进行双向沟通,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
02 警报:这些信号说明你的肠道菌群在求救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身体会发出多种警示信号:
消化系统问题
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的表现。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亿人遭受功能性胃肠病的困扰。
情绪波动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与肠道健康有关。2023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免疫力下降
经常感冒、过敏,也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衡的信号。据了解,人体约70%的免疫细胞居住在肠道。
皮肤问题
痤疮、湿疹等皮肤问题,有时根源也在肠道。"肠-皮轴"理论揭示了肠道健康与皮肤状态的密切关联。
03 摧毁肠道菌群的"四大元凶"
现代人的哪些生活习惯正在伤害肠道菌群?
饮食结构失衡
外卖、快餐等高脂高糖饮食成为健康杀手。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日均膳食纤维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60%。
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在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会误伤有益菌。"专家指出,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压力与熬夜
长期精神压力和睡眠不足会影响菌群多样性。研究表明,连续熬夜7天就会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显著改变。
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减缓肠道蠕动,影响菌群环境。
04 重建计划:打造健康的肠道微生态
如何重建受损的肠道微生态?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多样化饮食
"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每周食用至少30种不同的植物性食物。"营养专家表示,多样化的饮食能为不同菌群提供养分。
具体可以:
• 主食中加入全谷物
• 多吃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
• 适量摄入豆类和坚果
规律运动
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升菌群多样性。
科学补充
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补充益生元和益生菌。但要注意,不同菌株针对的问题不同,需要专业指导。
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给肠道菌群充分的修复时间。
05 专业干预:何时需要医疗帮助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持续存在的消化道症状
•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 血便或黑便
• 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临床上会采用肠道菌群移植等专业治疗方法。"专家介绍,"这是一种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帮助重建正常菌群的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治疗必须在严格的医疗监管下进行,确保供体筛选、制备流程都符合规范标准。
06 今日行动:从小改变开始
改善肠道健康,可以从今天开始的小改变做起:
早餐
用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加一份水果
午餐
选择富含蔬菜的餐食,细嚼慢咽
晚餐
控制食量,睡前3小时不进食
加餐
用酸奶、坚果代替零食
运动
每天步行30分钟
作息
提前30分钟入睡
"肠道健康是整体健康的基础。"专家最后强调,"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肠道菌群。"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肠道健康,共建体内的"绿水青山",享受由内而外的健康生活。
想了解更多的肠道菌群健康知识,请关注公众号“君享未来”!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肠道菌群移植等专业治疗,务必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