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0月27日发布明确指引,强调公众在购药时应首选具备合法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或药品零售机构。
2. 对于网络购药行为,也必须通过已取得互联网药品销售许可的正规平台进行。这些平台所售药品具备完整质量追溯体系和安全保障机制,能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3. 相比之下,微信朋友圈、社交群组、直播带货等非规范渠道中流通的所谓“网红神药”“低价特效药”“祖传偏方”“秘制良方”,均未获得药品经营许可,属于非法销售范畴,坚决不可购买使用。
4. 此项警示并非无的放矢,而是针对近年来非正规渠道售药乱象频发、虚假宣传泛滥、群众健康受损事件不断上升的现实情况,划出的一条清晰安全底线。
![]()
5. 非正规渠道推广的“神药”普遍依赖夸大其词的营销话术吸引消费者,尤其对中老年群体形成较强误导性。
6. 在各类直播间内,“五代中医世家传人”“国家级医学专家”等虚构身份层出不穷,将普通非处方药包装成可“瞬间排毒”“治愈数十种慢性病”的万能药物。
7. 例如一款名为“华佗延寿酒”的常规药酒产品,被主播宣称具有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风湿骨病等多种病症的功效,并捏造所谓“飞秒级炮制技术”,谎称药效增强达60至70倍之多。
![]()
8. 微信圈群中的偏方则常以“邻居亲身体验有效”“家族独家秘方”为噱头,辅以伪造的康复前后对比图和虚假患者证言,诱导用户轻信并下单。
9. 合法医疗机构与持证药品零售单位,均须严格遵守《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配备注册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
10. 消费者在购药过程中可获得专业的用药指导服务,药师会根据具体病情提供合理建议,避免盲目购药、误用药物带来的潜在风险。
11. 正规线上药品销售平台同样需具备相应审批资质,其网页展示内容必须包含药品的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详细说明书、生产企业信息等关键要素,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可查可溯。
12. 用药遵医嘱
13. 国家卫健委特别强调,公众在使用处方类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用法用量和疗程执行,严禁擅自调整剂量或更改服药频率。
14. 医生制定处方方案时,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状态、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等因素,每一项用药标准都基于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处于安全有效的科学范围之内。
15. 表面看似微小的“多服一次”或“少服一粒”,实则可能打破体内药物平衡,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这是每位公民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基本体现。
16. 自行加量用药往往源于“多吃快好”的认知误区,但实际极易导致毒性累积,带来不可逆的身体伤害。
![]()
17. 以常见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为例,成人每日最大安全摄入量不得超过4克,一旦超量服用可能导致急性肝损伤,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而用于心衰治疗的地高辛,若剂量稍有超出,即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18. 擅自减量或中断用药同样存在巨大隐患:高血压患者突然停用降压药,可能引发血压剧烈反弹,增加脑出血风险;抗生素疗程不足时,细菌未能彻底清除,易产生耐药菌株,使后续治疗难度显著提升。
19. 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期间,随意变更剂量还可能加剧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加重肝脏与肾脏代谢负担,进一步威胁机体功能稳定。
![]()
20. 针对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的慢性病患者群体,国家卫健委建议在医生与执业药师共同参与下开展药物重整服务。
21. 药物重整是一项系统化、专业化的用药优化流程,通过对患者当前全部用药清单进行全面梳理,核对实际用药与医嘱的一致性,识别重复用药、剂量偏差、潜在药物冲突等问题,最终实现个体化用药方案的精准调整。
22. 该服务尤其适用于同时服用五种及以上药物的人群、肝肾功能减退者及老年患者等高风险人群,能够显著降低用药差错率,提升治疗依从性与疗效稳定性。
![]()
23. 非正规渠道购药
24. 通过非正规途径销售的所谓“药品”,最根本的风险在于质量失控。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非法渠道查获的“药品”中,含有非法西药成分或重金属超标的比例高达56.3%。
25. 如某位拥有大量粉丝的主播推销的一款减肥“神药”,实际检测发现非法添加了利尿剂成分氢氯噻嗪,消费者服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电解质紊乱等症状,长期使用更会导致脂质代谢异常、胰岛素分泌受抑等深层健康问题。
26. 许多民间偏方甚至连基本的成分说明都没有标注,普遍存在铅汞砷等重金属超标、微生物污染等情况,持续服用极易造成肝肾实质性损伤。
27. 非正规渠道销售的“神药”几乎无一例外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度投诉统计报告,涉及假药类投诉中,因夸大疗效、虚假宣传引发的问题占比高达71.7%。
28. 这些产品惯于混淆药品与保健食品的法律界限,将普通食品或营养补充剂包装成具备疾病治疗功能的“特效疗法”,鼓吹“一粒降糖”“一盒降压”“十天根治顽疾”等违背医学常识的效果。
29. 不少患者受此类宣传蛊惑,放弃正规医疗干预,转而依赖所谓的“神药”控制病情,最终导致原发病持续恶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30. 非正规渠道的药品交易大多为一次性现金或即时转账模式,缺乏正规发票、购药凭证及售后服务体系支撑。
31. 消费者在发现问题产品或出现身体不适后,试图申请退款、追究责任时,常常面临无法联系卖家的困境。
32. 直播带货者可能随时注销账号逃避追责,朋友圈代购人员也会迅速拉黑删除客户失联,致使消费者维权路径完全中断。
33. 更重要的是,此类销售行为本身即属违法,一旦发生健康损害事件,受害者虽可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权利,但仍面临证据收集困难、责任主体难以锁定、赔偿执行难等多重障碍。
![]()
34. 结语
35.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药品是特殊商品,承载着治病救人的核心功能,绝不能因其获取便捷或价格低廉就忽视购买渠道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36. 面对健康问题,首要选择应是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师进行诊断并在指导下科学用药,这才是保障疗效与安全的最优路径。
37. 若发现有人通过社交平台、直播或其他非正规方式非法销售药品,应及时向全国市场监管热线12315或卫生监督举报专线12320反映线索,共同构筑全民用药安全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