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经过苦苦挣扎,发现就算将安世半导体弄到自己手上,不仅发挥不了它的作用,反而造成了全球大部分地区汽车芯片供应链的紊乱,思来想去,荷兰政府找了个代理人来接手,可中方会答应吗?
当地时间10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一则消息,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揭露,荷兰政府眼见无法成功将安世半导体抢走,另辟蹊径找了代理人。看样子,强抢安世不成,荷兰政府是希望中方能因此高抬贵手。
![]()
据报道,闻泰的一名发言人指出,荷兰政府“似乎意在让一家新的荷兰本土企业接手安世半导体”。从气势汹汹地引用1952年《物资供应法》,试图强行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再到偃旗息鼓选择通过中间商接手,是什么促成了荷兰政府的“大变脸”?
关键其实就在于荷兰政府发现,即便掌握了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总部,也难以独立运营。而这又是因为其核心的封装测试产能高度依赖中国。安世半导体约有70%至80% 的芯片需要在中国完成最终的封装和测试。这意味着,离开了中国的产能,安世半导体无法生产出可以交付给客户的最终产品。
![]()
另外,根据闻泰科技的财报,中国市场贡献了安世半导体近一半的营业收入。失去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支持,安世半导体的商业价值将大幅缩水。由此可见,任何试图将安世半导体“荷兰本土化”的计划,如果无法整合中国的业务与产能,都会面临重大的运营障碍。
另一方面,荷兰政府的接管行动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使其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首先是中方的反制,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实施了出口管制,这直接导致全球多个地区的汽车芯片供应出现断裂危机,包括欧洲、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均发出警告,称芯片短缺可能引发生产中断。大众、沃尔沃等车企也表示其欧洲工厂可能因此暂时关闭。
![]()
正因如此,荷兰政府日前转变了思想,变成倾向于和中方谈判达成解决方案。让本国企业接手是荷兰政府最新想到的办法,但很遗憾,中方同样不能答应。闻泰科技这位发言人斩钉截铁地表示,任何接受安世半导体的荷企都“注定要失败”,因为“客户不会追随新公司”。
安世半导体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全球化分工,其核心竞争力建立在欧亚协同的基础上。在大多数芯片在欧洲工厂完成前道生产后,约70%至80%的芯片将继续运往中国进行最后的封装测试,才能成为可销售的产品。
![]()
闻泰之所以这么有信心,就是因为知道任何试图将安世半导体“荷兰本土化”的计划,都无法整合中国的业务与产能,荷兰政府不管找了哪家公司来接手安世半导体,强行割裂只会让接盘者拿到一个失去核心产能的空壳。
更重要的是,安世在这数十年的经营中,不仅积累和稳定了客户关系,还建立了深度绑定的供应链,并凭借其可靠的质量体系深得用户的信赖,这些加起来构成了安世的核心资产,也恰恰是新公司最难以承接的。一个在政治风波中诞生、可能失去中国庞大产能和市场支持、且内部充满了斗争的新公司,如何才能获得客户的信心?荷兰政府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意识到无论用什么办法,都不可能将安世抢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