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这次亚洲行,本来外界并没抱太大希望。但没想到,李在明如此狡猾,让美国轻描淡写地扔出两个重磅消息:韩国出3500亿美元,美国回赠低关税。
更重要的是,美国正式同意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
![]()
3500亿美元和核潜艇,韩国这回真捞到了
特朗普在韩国的那条社交媒体贴文,只有短短几句话,但信息量极大。
首先是贸易协议:韩国政府将出资3500亿美元,换取美方降低关税。这笔钱不是简单的“买单”,而是打包在多个领域的投资和采购中,包括芯片、汽车、航天和能源等。
但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第二条:美国首次正式放行,允许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
这不是普通的军事合作,而是一个敏感的战略转折——核动力潜艇意味着长期水下作战能力,意味着韩国海军从“区域防御”走向“远海投送”。
长期以来,韩国军方内部一直有发展核潜艇的呼声,尤其是面对朝鲜不断升级的导弹和潜射核威胁,韩国认为自己的“水下战力”不足以应对。而美方过去一直以“技术外泄、地区军备竞赛”为由,坚决不松口。
![]()
但这次,特朗普明显是“松了口”。为什么?很简单:他急着要在亚洲拿出成果,韩国政府则非常聪明地抓住了这个窗口期。
更重要的是,这笔交易背后不是单纯的“安全合作”。李在明很清楚,如果只靠“朝鲜威胁”这一套说辞,美国不会轻易让步。
所以他在贸易谈判中“吊着特朗普”,一边故意在媒体上放出“谈判症结仍未解决”的言论,另一边私下里促成交易,最终把核潜艇这个“战略技术突破”捞了回来。
特朗普以为自己拿到了3500亿的大单,李在明则拿到了更长期、更敏感的战略武器许可。谁输谁赢,不言而喻。
特朗普这次亚洲三国行,路线顺序是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看起来是一次常规的外交拜访,但了解特朗普风格的人都知道,他不会轻易走一趟“无利可图”的行程。
![]()
可惜的是,前两站的情况,并未给他带来太多“外交加分”。
在马来西亚,特朗普可以说是吃了个闭门羹。刚离开马来西亚没两天,马来西亚就高调宣布与中国签署了一份经贸升级协议,内容直指中马在新能源、数字经济、港口合作等方面的进一步深化。
这个时间点非常敏感,不仅让特朗普的刚刚落地韩国的新闻瞬间被抢了风头,也让外界看清楚一个事实:东盟国家并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而在日本这边,特朗普虽然受到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热情接待,但结果同样不尽如人意。双方确实签了一份稀土合作协议,但问题在于,日本本身并不是稀土资源大国,这份协议实际操作性不强,显得更像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利益。
更尴尬的是,美日之间在俄罗斯原油这个问题上没谈拢。现在是2025年,日本对俄罗斯原油的依赖并没有因为西方制裁而完全中断,而美国则持续施压盟友“选边站”。
![]()
结果显而易见,日本的回应是“继续买”。这不仅让美方不满意,也让高市早苗在这次外交中空手而归。
所以,前两站看下来,特朗普想要用“美式合作”在亚洲收一波政治红利,基本落了空。直到韩国,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掏钱又配合”的伙伴。
日本和马来西亚,博弈陪跑
在这场三国外交中,高市早苗作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她上任之初备受瞩目,被期待能在对美关系中打出一张“温和而坚定”的牌。但这次会见特朗普,她显然准备不足。
日本与美国确实签署了一项稀土合作协议,但外界普遍质疑这份协议的实际意义。日本并不是稀土生产国,依赖进口资源,尤其是来自中国和东南亚的供应链。
![]()
换句话说,这份协议更像是“政治姿态”,而非真正能落地的项目。
而在俄罗斯原油问题上,日本坚持自己的能源政策,不愿意完全听命于美国,这让特朗普颇为不满。高市早苗在国内的民调也因此受到影响,批评声音集中在“对美外交太软”、“没有争取到实质利益”等方面。
对比之下,马来西亚的态度则更为鲜明。他们几乎没有给特朗普留下什么“谈判空间”,特朗普刚走,马来西亚就转头握紧了中国的手,签下了中马经贸升级协议。
这不光是一个外交动作,更是一种明确的信号:大国竞争的棋局上,东南亚国家不愿被当成棋子。
美国想靠传统盟友在亚洲“围堵中国”,已经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当盟友之间开始“内卷”,像韩国这样能谈出核潜艇的,像日本这样“空手而归”的,结果一对比,高下立见。
![]()
很多人对李在明的评价两极分化。他在韩国国内一方面是进步派的代表,主张福利改革、经济公平;另一方面,也因为曾经的激进言论和政治斗争方式,被批评为“民粹”“强硬”。但这次在对美外交中的表现,却让人不得不重新评估他的手腕。
在美国国内党争剧烈、外交成果稀少的背景下,特朗普急于在亚洲拿出一个亮眼成果。李在明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在核潜艇问题上“逼”特朗普松口。
核潜艇是韩国军方的长期目标,也是民众普遍支持的战略升级方向。拿下这个项目,不仅可以在军事上增强“自主防卫”能力,也能在政治上稳住支持度。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因为急于求成而在贸易谈判中妥协,而是通过制造“谈判僵局”来倒逼美方让步。这种“软中带硬”的策略,很明显奏效了。
![]()
所以,说他“狡猾”,其实也是在承认他在这场博弈中的主动权。相比之下,高市早苗显得过于温和,缺乏筹码;马来西亚则干脆不玩这套,另起炉灶。
而李在明,则是既拿到了钱,也拿到了战略技术,还顺便让特朗普“心甘情愿”发文宣传。
从表面上看,特朗普这趟亚洲之行有些“雷声大雨点小”。在马来西亚被冷处理,在日本收效甚微,最终只在韩国得到了想要的“轰动效果”。
对中国来说,韩国发展核潜艇,不是件可以轻视的小事。它直接改变了东北亚的水下军力平衡,也意味着未来在印太地区,中国将面临更多不确定的军事挑战。
韩国现在要的是实打实的利益,不是空头支票。
参考资料:
特朗普:美韩即将达成贸易协议
2025-10-29 21:40·参考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