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周学津)“凌晨两点,活活被痒醒,腿上的皮肤像被小虫爬,越抓越痒,根本停不下来。”最近,随着多地气温骤降,不少人在社交平台分享类似经历。医生提醒: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皮肤过敏,而是“乏脂性湿疹”在作祟。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樊一斌10月29日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乏脂性湿疹,也叫干燥性湿疹,是一种因皮肤表面油脂和水分严重减少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在秋冬季节尤为常见。
“气温降低、空气干燥,人体皮脂分泌减少,如果再频繁使用强力清洁产品、热水洗澡,就容易破坏皮肤屏障,导致锁水能力下降,出现干燥、瘙痒、脱屑甚至红疹。”樊一斌解释道。
![]()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樊一斌正在为患者看诊。受访者供图
有网友反映:“一开始以为是过敏,吃了药也没用。每天晚上一钻进暖和被窝就发痒,后背和小腿特别严重,觉都睡不好。”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樊一斌解释:“当我们进入温暖的被窝,体温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神经末梢敏感性增强,加上被子摩擦刺激,本就干燥敏感的皮肤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瘙痒感。”
值得注意的是,乏脂性湿疹不只与天气有关,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诱因之一。例如过度清洁、使用碱性强的沐浴产品、洗澡水温过高、时间过长等,都会破坏皮肤表面的天然皮脂膜。北方冬季室内供暖,湿度偏低,也会加剧皮肤水分流失。此外,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人群,以及长期熬夜、压力大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年轻人,都属于高发群体。
止痒关键在于让皮肤“喝饱水”。樊一斌建议,秋冬季节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40℃左右,时间不超过15分钟。少用肥皂、强力去油沐浴露,可以换成温和产品,浴后也可涂抹身体乳。“室内放个加湿器,可用湿度计监测,环境湿度保持在40%~60%;床单被罩选纯棉材质,减少摩擦刺激。”
“如果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者皮肤出现结痂、脓疱等感染迹象,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樊一斌表示,皮肤瘙痒不是“忍忍就好”,其实是皮肤在呐喊“缺水缺油了”。乏脂性湿疹在冬季和湿度低的环境下容易反复发生,秋冬季大家一定要重视皮肤的保湿护理,避免诱发乏脂性湿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