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很好奇,广东工业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为何能在科研赛道上“弯道超车”?
对于这一问题,小编查询资料发现,该校能在科研领域表现突出,名副其实。
前段时间,自然指数官网更新了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广工进入全球高校前150强,位列全国高校第60位,这个成绩直接把不少211高校甩在身后。要知道自然指数靠的是顶级期刊论文贡献度说话,能冲进全球前 150,说明广工的科研成果早就得到国际认可。
![]()
更厉害的是,该校的工程学学科还冲进ESI全球前0.3‰,这可是国际顶尖水平的标志,放眼全国省属高校都没几个能做到。并在“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里,广工更是有182人次入选,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厚度肉眼可见。
别以为广工只有个别学科“拔尖”,其实该校的学科矩阵早就形成“多点开花”的格局。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9个学科都进入了ESI全球前1%,其中3个学科更是冲进前1‰,学科实力在省属高校里绝对是“天花板”级别。
![]()
而本科专业建设也不含糊,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不管是想学计算机、自动化,还是材料、化工,都能在这里找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再看师资力量,12人次中外院士领衔,400余人次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这样的配置让很多同类高校羡慕。
就拿谢胜利教授团队来说,作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们研发的数字智能听诊器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制定了行业团体标准,连欧盟CE认证都拿到了,马上就能量产服务老百姓。
还有陈新/陈云教授团队,在Mini/Micro LED显示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联合企业研发的设备实现了产业化,直接助力我国显示产业“装上中国芯”。这些老师不仅搞科研厉害,带学生也有一套,很多研究生跟着团队做项目,毕业时手里都攥着专利或高水平论文,就业竞争力直接拉满。
![]()
而广工最让人佩服的,是把“创新”刻进骨子里。自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该校以第一完成单位斩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何梁何利奖,24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
此外,广工不仅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还和华为签约“鲲鹏昇腾原生人才计划”,成为全国首家合作高校;在新材料领域,联合诺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共建实验室,学生有机会跟着顶尖科学家做研究,既瞄准国际前沿,又扎根产业需求,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
在人才培养上,广工的“工科特色”更是发挥到极致。2.5万平方米的“工大创谷”,给300多个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落地空间,从创意到产品的全链条支持,让“敢想敢干”的学生有了施展舞台。
近五年,该校学生在学科竞赛里拿奖拿到手软,全国大学生竞赛榜单上位列全国第14、广东第1。“挑战杯”“互联网 +”等顶级赛事里,广工学子的身影从不缺席。更贴心的是,学校还跟华为、腾讯、广汽埃安这些大企业合作开创新班,把企业的真实项目搬进课堂,学生毕业就能快速适应职场,不少人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预定”。
![]()
办学67年来,广工已经培养了50多万名毕业生,93%扎根广东,80%以上奋战在产业一线。从华为的工程师到广汽的技术骨干,从中国500强企业的高管到自主创业的老板,到处都有广工人的身影。
现在的广东工业大学,早已成长为一所能在科研、教学、就业上全面开花的“实力派”选手。广工也用成绩证明,只要有真本事,照样能在科研和职场上“乘风破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