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府之肺”四川雅安,坐拥得天独厚的大熊猫资源,目前正在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雅安市两级法院紧扣这一使命,将代表委员监督深度嵌入司法工作各环节,构建多层次、常态化代表委员联络体系,形成“监督—反馈—提升”的良性循环和“双向互动、同频共振”的监督联络格局。
近年来,雅安法院在代表委员监督、调研、献策下,将环资审判与文旅产业融合推动,机制共谋、生态共护、纠纷共调,创新构建“司法供给—生态保护—治理协同”三链体系,让全链条司法服务保障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的每一步都浸润民意、凝聚共识,共同绘就“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的法治新图景。
“结对联络”优化司法供给链
国家级4A景区龙门溶洞地处芦山县龙门镇,是一个形成于白垩纪时期的砾岩溶洞,被誉为“亚洲最大砾岩溶洞”“中国地质奇观,巴蜀砾岩世界”。但开发龙门溶洞的某旅游开发公司,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深陷多起诉讼案件,某旅游开发公司涉及多起诉讼案件,公司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涉案当事人众多,公司资产和多名隐股投资人资产严重混同,存在高额负债,已无力正常经营归还欠款,导致龙门溶洞的升级打造一度被搁置。
“近年来,雅安法院构建全覆盖监督联络矩阵,不仅在全市法院建立了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机制,还下沉到县区、村社,与各县区诉讼服务站相结合,设立代表委员联络站,定期邀请代表委员进站交流,听取我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川省人大代表何培友表示,当他了解到龙门溶洞的困境后,直接向诉讼服务站的“一对一”联络员进行了反馈。“龙门溶洞这样好的旅游资源不能被白白浪费。”何培友说。
龙门镇诉讼服务站法官迅速上报代表建议,在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筹协调下,包括何培友在内的十几名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了调研组,与法院相关负责人一道前往芦山实地调研,并现场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进行座谈。
“近年来,我院找准司法、文旅和营商环境三者的结合点,在深化代表委员联络机制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全面建立‘一对一’结对联络制度,由院庭长、资深法官与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点对点’结对,同步收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同时,在出台重大司法举措、关键案件取得进展时第一时间进行走访。”雅安中院副院长饶三祥介绍。
“我们在辖区设立8个诉讼服务站,创新采用‘坐诊’驻站解纷、‘巡诊’排查风险、‘访诊’上门调解、‘会诊’化解难题、‘听诊’电话答疑、‘复诊’案后回访的‘六诊’工作法,对县域文旅重点项目涉及的关联纠纷案件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代表委员均可通过服务站及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并且受邀参与到我们的‘六诊’工作法中。”芦山县人民法院龙门人民法庭负责人杨涛介绍。
龙门溶洞的案子正是一起在代表委员监督联络、法院主导、各方参与下共同解决的案子。股份拍卖;预贴资产处置公告,迫使隐股投资人主动现身;明晰资产债权债务关系,引导员工、未诉债权人通过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进行整体资产处置……“我们共清查出应诉未诉当事人39名、隐股投资产生的债务47户132人,涉案应诉标的额930余万元。”承办法官回忆道。法官多次实地走访、翻阅卷宗,将案情梳理清晰后,依法、公正地对案款进行分配,形成了让各方满意的财产处置和分配方案。
龙门溶洞“活”了过来,以全新的外貌和十足的活力,吸引各方旅客前来游玩,为地方文旅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在处置该案的经验范本下,雅安法院多次邀请代表委员座谈,就形成‘司法供给—生态保护—治理协同’三链体系,以司法服务保障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征集意见建议。我们了解到后续成果明显。”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表示。雅安法院在4A级以上景区设立巡回法庭,在重点景区设立特色文旅法庭、诉讼服务站,推动“无讼景区”建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2%,形成“半小时司法服务圈”;发布《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司法白皮书》,在牛碾坪茶旅综合体、草科温泉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中化解土地纠纷、合同争议等87件,保障数十亿元投资平稳落地。
![]()
雅安中院邀请代表委员实地考察大熊猫国家公园,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法官工作站运行情况。
旁听庭审共筑生态保护链
![]()
雨城区人民法院邀请代表委员参与“千年古树·司法守护”古树名木保护活动。
“判决朱某某以参加植树、巡山护林等公益性以劳代偿方式,对所损害的生态环境进行替代性修复。”
在旁听了一起由宝兴县人民法院审理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狩猎,非法持有枪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后,四川省政协委员唐晓琴想起了她2022年旁听的一起盗伐林木案:“我还记得,在那起案件中,6被告以自愿认购‘碳汇’的形式用于对盗伐林木行为的替代性生态修复。该案还是四川省首例引入‘碳汇’理念开展修复性司法案件,当时被很多主流媒体报道。雅安法院在司法护航绿水青山上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郑望春表示:“‘碳汇+司法’的修复性司法探索,我在汉源县人民法院旁听的案件中也了解过不少,这些经验形成了可参考借鉴的地方样本,值得肯定!”如今,这种“司法+碳汇”模式已推广至耕地修复、增殖放流等5种场景,全市累计认购碳汇338.14吨,补植复绿13612株、放流鱼苗17.2万尾,开展“绿色矫正”166人次。
除了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雅安法院还搭建了代表委员参与生态保护的平台,根据代表委员的职业背景、专业特长等,组建生态保护调解人才库,邀请代表委员参与生态环境类案件的调解,将代表委员专业优势与法治力量相结合。如在一些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的案件中,邀请相关专业的代表委员提供专业意见,协助法院更好地制定保护措施和调解方案。在代表委员的支持与协助下,雅安法院持续探索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碳汇+司法”等多种修复性司法实践路径;在代表委员参与下,雅安法院构建起古树名木“一树一档”司法保护体系,积极推动7处古树公园成功转型为生态旅游景点,带动周边村民年均增收超百万元。雅安法院还主动开展“青绿雅州·你我共护”等代表委员专项联络活动,将监督联络工作与护航文旅融合,邀请代表委员深度参与、监督“三链体系”的构建与运行,进一步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推动雅安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
雅安中院开展“青绿雅州你我共护”代表委员专项联络活动,就环资工作向代表委员征求意见建议。
搭建平台扭紧治理协同链
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里,生长着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桢楠群落,被誉为“中国最美桢楠林”。这里有建档古树名木199株,平均树龄500年,树龄千年以上的楠木有15棵,其中两株树龄超过1700年的桢楠树尤为壮观,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
雅安中院邀请代表委员实地考察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了解当地旅游纠纷调处情况。
2024年6月5日,雅安法院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开展了“以司法为盾,守护绿色活化石”系列宣传活动。在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内,雅安法院联合荥经县委、县政府、政法委及雅安市林业局、荥经县林业局、荥经生态环境局等单位,举行“云峰‘桢’法——桢楠王公园法官工作站”揭牌仪式,并邀请20余名代表委员参与仪式。
“在桢楠王公园法官工作站设立过程中,代表委员发挥了‘双向纽带’作用:一方面,代表委员通过专项联络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对‘生态司法+部门协同’这一模式提出优化建议,共同将法官工作站打造为‘法治宣传、纠纷调处、生态保护’三位一体平台。另一方面,代表委员也是生态法治教育的‘宣传使者’,比如荥经县政协委员黄继以‘本土守护者’身份为群众讲述古树历史文化价值,强化公众对‘绿色活化石’的情感认同。”荥经县人民法院法官蒲彦桦介绍。
雅安法院还注重发挥代表委员在治理协调中的作用,借助代表委员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优势,更好与其他机关单位联动,形成紧密的“法院+代表委员+各机关单位”三合一联动机制,完善文旅融合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治理工作。
![]()
雅安中院邀请代表委员实地调研桢楠王公园法官工作站,了解工作站运行情况。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真切感受到了雅安法院对优化法治协同链所作出的努力。法院在代表委员的协助下,与各机关单位联动合作,为守护桢楠王公园、保护生态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必须点赞!”四川省人大代表詹良兵表示。
“‘法院+代表委员+各机关单位’的三合一联动机制,也使得我们在审理跨区域生态案件中,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凝聚合力,提高了办案效率。”汉源法院环资审判庭庭长罗奥表示。
在该机制的推动下,雅安法院持续打造“青绿雅州”品牌,创新“节气普法”活动,结合茶叶采摘、樱桃收获等时令节点开展法治宣传135场次。创新“案例活化”教育模式,联合文旅部门推出“生态法治研学”特色产品,将典型案例转化为沉浸式法治教育体验项目,共接待研学团队30余批次,让法治基因悄然融入文旅血脉,成为雅安文旅的独特“名片”。
![]()
代表委员在石棉县人民法院安顺青年法庭调研司法护航文旅发展情况。
监督联络工作不断完善,法治护航文旅发展的脚步也永不停歇。从碧峰峡熊猫基地到禹贡蒙山千年茶园,从318大本营打卡点到周公山温泉小镇,从红色文化圣地夹金山到“红军胜利场”安顺场……雅安法院将持续推动民主监督,深化“三链融合”机制,让司法服务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熊猫家园。
![]()
四川省人大代表,汉源县清溪镇同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牟峰丽
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省人大代表,我深切感受到雅安法院在监督联络工作中展现出的主动性与实效性。这种精准的监督联络机制,让我们基层代表能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司法实践过程中,不仅监督了法院工作,更将基层的民意和智慧转化为推动问题解决的力量。
特别是在“司法供给—生态保护—治理协同”“三链融合”机制的相关司法活动中,雅安法院主动将联络工作下沉到县区、村社,在诉讼服务站设立代表委员联络站,并建立“一对一”结对联络机制,让我们能第一时间将群众关于文旅项目发展、生态保护中遇到的涉法问题反馈给法院。在司法供给链方面,形成了以法院主导、代表监督、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成功化解复杂纠纷,盘活龙门溶洞等闲置资源,直接惠及当地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在生态保护链方面,邀请我们旁听案件庭审、参与纠纷调解,创新“碳汇+司法”、补植复绿等修复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司法护航绿水青山、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可行路径,这对我们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极具启发。在治理协同链上,法官工作站的设立、专项联络活动的开展,搭建了法院、代表、基层组织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形成了基层治理的合力。
![]()
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富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科党支部书记 马建华
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界的省人大代表,我对雅安法院在监督联络工作中体现出的创新意识和开放姿态印象深刻。雅安法院通过定制化联络机制,针对不同行业代表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联络活动,可以从专业视角对法院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尤其是在服务重大文旅项目、“生态司法+N”联动机制研讨、构建“三链融合”机制等司法活动中,通过“一对一”结对联络、专项主题活动等方式,主动向我们通报重大司法举措、关键案件进展,这种“零距离”监督让我们感受到法院对代表声音的真切重视。
我特别赞赏法院将“司法供给—生态保护—治理协同”有效融合的做法。雅安法院在司法供给中注重倾听企业声音,走访征求代表意见,致力于通过精准的司法服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生态保护中,吸纳转化民意智慧,探索“碳汇+司法”等创新模式,不仅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营造了可持续投资发展的环境。在治理协同中,法院搭建多元参与平台,促进法院、代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与协作,这种“三合一”联动机制提升了跨领域复杂问题的解决效率。
( 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
来源:人民法院报·5版
记者:姜郑勇丨通讯员:高夕杰 骆明泽
责任编辑:陆茜坤丨联系电话:(010)67550947|电子邮箱:luxik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杨书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