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西丰城市一位老人遇到了烦心事。自己30年前曾经缴纳过养老保险,缴纳时承诺到了年纪可以领取养老金。但如今到了退休年龄去领取的时候,却被告知保险早已取消,无法领取养老金。而在事情曝光之后,有参保人表示自己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明明缴纳过养老保险,却领不到养老金。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老人具体发生了什么?
据这位老人表示,1994年10月份的时候,自己曾经在江西某一镇经营餐馆。那个时候在村干部的要求下,他缴纳了200元的养老保险费,并且拿到了一本红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手册。这个本子上清晰地记录着他的投保信息,并且还明确的标注2021年11月1号开始起就能够领取标准42.5元的养老保险。
![]()
要知道在1994年,200元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虽说当时这位老人不太愿意缴纳,但因为到那时承诺退休后能够领取保险金,所以他也就缴纳了这200元。当30年过后,他拿着这本缴费手册到相关部门去办理领取手续的时候,却被告知这类保险早已经被取消。也就是说当年交的200元打了水漂,自己根本领不到养老金。
这件事情被曝光之后,不仅当事人觉得难以接受,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
那么为什么会取消呢?为什么领不到养老金呢?
事实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发展历程是不断变化的。这位老人参加的实际上是上世纪90年代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就是俗称的老农保。但老农保这项制度在设计的时候其实就是有缺陷的,因为当时的养老保险主要依靠个人缴费,缺乏集体的补助和国家的财政投入,基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物价上涨,当初设计的养老金水平已经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了。再加上老农保管理运作是不规范的,部分地区的养老金保持增值困难,所以老农保也开始了转型。也就是变成了现如今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也是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逐步发展的过程当中,从前的老农保就被新制度替代了。说到这儿,相信大家也会疑惑,即便是老制度被新制度替代了,那从前缴纳的钱呢?难道就只能打水漂了吗?
![]()
从旧制度转向新制度,如何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但现实是在制度转型的过程当中,部分地区对于老农保和新农保的衔接政策的确是落实的不到位,也没有能够及时清晰地告知参保人相关政策以及过渡办法,就导致像这位老人一样,明明缴纳过养老保险,但却领不到养老金。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政策规定是可以退还本金和利息的。只是对于参保人来说,30年的时间价值绝对不是本金加利息能够弥补的,更重要的是参保人对养老保障的心理预期落空,这种失落感也是非常难受的。
![]()
那么针对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才更加合理呢?
其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追溯机制,比如对于那些曾经参加过老农保的参保人员,都可以考虑将他们的缴费年限按照规定折算为新型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这样一来才能够让他们的缴费得到合理合规的体现。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受到损失的,应当由地方政府牵头设立一些专项的基金,给予这部分人适当的补偿,弥补他们因为转型带来的损失。
除此之外,加强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也是必要的,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去排查,及时通知相关的人员,让参保人能够理解这项转变,意识到自己的保险已经不能用了。尽快去调整养老规划,做好相应的准备。
![]()
综合来说,制度更新迭代的确是必然的,但是在推进改革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参保人的利益都应当被重视,更应当被妥善处理。大家生活当中有这样的现象吗?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