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打拼二十余载,2025年9月,陈姐迎来了人生新阶段——50岁3个月退休。从2001年6月踏入职场,到2025年9月告别岗位,1975年6月出生的她,总缴费年限322个月(约26年10个月),个人账户攒下346037.43元。
当拿到养老金核算单时,她既期待又好奇:“这养老金到底咋算的?”今天,咱们就跟着陈姐的账单,拆解深圳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计算逻辑~
一、陈姐的退休关键信息,藏着她的职场轨迹:
• 出生年月:1975年6月 → 2025年9月满50岁3个月退休(退休年龄决定养老金计发月数,是计算的核心参数之一);
• 参加工作年月:2001年6月 → 至2025年9月,总缴费年限322个月(26年10个月,每月持续缴费为未来养老“攒底气”);
• 个人账户余额:346037.43元 → 职场生涯中,自己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叠加利息,全沉淀在这笔积蓄里。
二、养老金“三加一”:四笔钱怎么来的?
深圳企业职工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地方补助组成(陈姐无过渡性补助,重点看前三项+地方补助)。咱们逐个拆解公式与陈姐的实际情况:
![]()
1. 统筹养老金:
公式:(退休时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总缴费年限(年)× 1%
• 退休时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11181.0元;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6202.39元(与个人历年缴费工资挂钩,缴费基数越高,该项数值越高);
• 总缴费年限:322个月÷12≈26.833年。
代入计算:(11181 + 16202.39)÷ 2 × 26.833 × 1% ≈ 3673.94元。
2. 个人账户养老金:
公式: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 个人账户储存额:346037.43元(个人缴费的8%+历年利息,全部为个人积累);
• 计发月数:193.8个月(50岁3个月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
代入计算:346037.43 ÷ 193.8 ≈ 1785.54元。
3. 过渡性养老金:
公式: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老)× 享受比例 + 总缴费年限中“符合条件年限”× 4 + 100
• 符合条件的缴费年限:26年(陈姐总缴费中,属于过渡性养老金认定的年限);
• 固定补贴:100元(政策兜底,照顾早期参保群体)。
代入计算:0 × 0 + 26 × 4 + 100 = 204元。
4. 地方补助:“深圳特色”的福利钱
公式: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12 × 月平均缴费指数 × 18.5 + 20
• 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296个月(约24.666年);
• 月平均缴费指数:1.4491;
• 固定补贴:20元(政策附加福利)。
代入计算:296÷12 × 1.4491 × 18.5 + 20 ≈ 681.27元。
三、养老金合计:3673.94 + 1785.54 + 204 + 681.27 = 6344.75元
四项待遇相加,陈姐退休后每月能领约6344.75元。看着核算单,陈姐感慨:“原来每一笔钱都和自己的奋斗挂钩——缴费越久、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越厚实!统筹账户托底,个人账户积累,地方补助添彩,这养老钱算得明白,领得安心!”
若你也在深圳参保,不妨对照自身缴费年限、个人账户金额,结合公式提前规划退休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