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党岭,20岁江苏盐城游客林女士在徒步时出现高反,之后其被赶来的民警、政府工作人员等轮流背下山。
随后林女士住进了四川省华西医院ICU重症监护室。10月29日,林女士父亲告诉记者,女儿于27日已有苏醒迹象,28日下午经医生评估后已转至康复医院。
![]()
林女士父亲表示:她的康复可能要好几个疗程,前几天只能眼睛睁一下,今天她肚子饿,饿得不得了,看到旁边人家吃饭菜挺香的,她就哭着要吃了,但她吞咽功能还没有,说不了话,目前胳膊跟腿能动,但是不能大幅度的动。
10月9日下午,被救女游客林女士的母亲吴女士告诉记者,女儿脑水肿很严重,医生说她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昨天进行了紧急手术,现在还没醒过来,医生说可能会做第二次手术,也许会醒过来,也许会成为植物人,只能进一步观察。
![]()
民警等将女游客背下山 图据丹巴警方
提起高原户外风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高反,其实比高反更易被忽视却同样致命的 “隐形杀手”是失温。
高海拔地区哪怕晴天,风一吹体温就可能“断崖降”。如若再碰上高反缺氧,等到自己头晕、发抖的时候再重视,可能一切就晚了!
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失温
专家介绍,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会有早晚温差,且户外天气多变,登山、徒步等运动会造成汗湿,涉水运动、漂流时河水会浸湿衣物,若此时再受到风吹,水分蒸发会让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更不用说遇到极端天气。
一旦失温,如何应对?
专家提醒,处于失温状态时,运动和喝热水都无法使核心区温度升高。
正确做法:
一、轻度失温
当感到寒冷、开始颤抖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保持体力,并到避风处躲避减轻风寒效应。
如果衣物潮湿,要立刻脱下,换上干燥衣物,用热水袋、发热贴等物品给脖子、腋窝、腹股沟、脚底等部位加温。
![]()
缓慢回温后,可补充一些流质、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巧克力等,让失温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
二、重度失温
千万不能烤火、喝热水,否则复温过快会引起低血压和休克,要用干爽保暖的衣物、睡袋之类裹住身体,立即送医抢救。

高海拔登山不是“挑战自我”的赌注,安全才是唯一的“通关密码”。不管你是登山老手还是新手,去高海拔地区前该做的准备,该守的规矩,一样都不能少,别等出了事才追悔莫及!
![]()
![]()
![]()
![]()
![]()
来源综合红星新闻、中国消防、四川消防119
(来源:新闻晨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