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HR在做人效赋能时,容易掉入四个陷阱。我必须要坦白地表达,问题其实不在陷阱本身,问题在于,大家明知这些陷阱,却很难逃离。就像现实中,我明明知道一个朋友在和渣男交往,但就是劝不回来。想想,这不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吗?
01 HR必须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其实,大多数的HR之所以陷入这种宿命,还是几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想清楚了这几个问题,HR才会有不同的活法,人力资源专业才有新生。
![]()
一是要不要懂生意。要不要懂财务报表?要不要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战略?眼睛里看不看得到“钱”在哪里?没有这种思维,HR做的事情就只有维护陈旧的组织秩序,有了这种思维,HR才能用人力的投入去推动业绩产出,才能不仅看人效分母,也看人效分子。
二是要不要懂业务。要不要理解业务的运转模式?要不要理解流程?要不要理解流程对于客户体验的影响?要不要学会分析流程的效率、堵点?只有清楚流程里的每个环节,清楚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联系,才能够对业务有发言权。否则,人家业务部门说哪个岗位要几个人,你就觉得应该给几个人,怎么可能提升人效呢?
三是要不要下基层、打硬仗。究竟是稳坐机关,当一个政策的制定和监管部门,还是做一个赋能前台作战的部门?前者是打软仗,后者是打硬仗。现在,我们的组织变革实践里,已经有尝试通过HRBP赋能业务部门的效果,来核定人力资源部的部分业绩的例子。我们坚持推动人力资源部派HRBP,坚持要衡量HRBP在业务部门的利润分享,就是想用硬指标,逼他们打硬仗。想想,几个职能部门都派BP到一线,我们财务部的BP今年获得了300万的利润分享,而你们人力资源部的BP今年只获得了200万。如果你说大家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觉得说不过去。
四是要不要帮老板、提人效。究竟是帮业务部门找老板要资源?还是一边帮老板压业务,一边背地帮业务骂老板?还是帮老板分配资源、赋能业务、控制人效这类投产比?HR们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穆胜咨询坚持认为,HR的客户有且仅有老板一人,HR的使命就是提升人效。先把自己位置找准了,说明了,自己才不会变成求生存的“墙头草”,相信我,那种别扭的姿态,真的特别不好看,特别low。
上述这些问题,但凡我问HR们,大家的答案一定都是肯定的,但他们内心的答案真的是肯定的吗?我不觉得。
02 让HR心寒的一个故事
最后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一个有意向的国有企业客户心急火燎地找到我们,说要做“人效赋能”。听她的意思,应该是老板下了人效提升的紧急指令,而她自然想到要寻找特效药。我们首先和她对齐了什么是人效管理,而后介绍了人效解码和人效赋能两个模块的工作。她反馈:“人效解码我们已经做了,你们就告诉我们怎么做人效赋能就行了。”
他们如何做人效解码的,我基本上猜得到,可能就是简单地分解了同一个人效指标,如人均营收、人均利润等。这显然是有问题的,面对这种情况,其实解题还得从这里开始。但他们坚持这样的人效解码没有问题,我们也不再强求了,无非是做个培训或工作坊的小单嘛。
好,既然您关注人效赋能,我们就谈人效赋能。于是,我们尝试简单介绍一些人力资源专业的新方法,如组织升级、激励创新、知识管理等。我们当然不会详细陈述,毕竟是做生意,不是做慈善,但至少会让对方有导入这些方法之后的画面感。
哪想到,没等我介绍两句话,对方就按耐不住了——别整这些人力资源的东西了,没用,我们要直接提升人效的方法。
人生最大的陷阱不是别人不相信你能行,是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行。我想说的是,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而自己心中的成见是汪深渊,大山易翻越,深渊难逃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