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场冬日的暴雪刚刚过去的清晨。街道上的积雪还未完全清理干净,空气中透着寒凉和松树的清香。她站在公交站台边,头发凌乱,神色却分外平静。手里的一张塔罗牌丢弃在灰白的地上,寒风刮过,带动一角微微翻动。那是一张“塔”牌——一幅象征毁灭、冲突与重建的牌面。可她没有低头去看它,而是紧了紧围巾,拉起羽绒服的拉链,等下一辆公交。
![]()
其实不重要。她从不问塔罗,也从不相信星座。那张牌是昨夜从好友那里莫名拿来的,而此刻竟无来由地出现在手中,仿佛带着某种勘破一切的嘲弄。也许她隐约认定这是一种暗示——不过是世间几乎人人都经历的时刻,变故中的毁灭与重生而已。
可话说如此,对于一个刚刚失去工作的年轻职场人来说,她的内心也不是完全无波澜的。是啊,昨天老板选择关掉某部门时通知速度很快,几个冷面人坐在那里,连安慰的话都省了。这样的情景有些像一张塔牌:暴力的断裂,一片失序,塔楼几乎瞬间被强光击溃。可谁又能否定,从瓦解中也有可能创造一种新秩序或者个人新起点呢?她想着那些人严肃的面孔,回忆起那一份电子邮件里的所有公式化用语,那种无动于衷的冷漠是她无法忘记的。这种时刻,总会激发你的自问:努力、责任,这些平时被不断提到的词语,其实只是找一匹快马撑过泥泞的日子吗?
她当然知道,这份职业变故里并没有什么她所能控的成分。不像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那样的主导性时刻,更不用说传说里解读“塔”的智慧导师那般,会牵引出重建和成长的某种诗意哲学。她只是一个普通人。而普通人的“塔”时刻,通常是不带解读的残酷,像一阵刮过后把树连根拔起的风。那么,是否只有一部分人能在“塔”式时刻重建技能、关系甚至心灵,而其他人呢?
她的答案是:先别想那么远。
这一点,和某些“崩塌即为机遇”的哲学理论并不完全对得上。昨夜,她看了一小会儿微博,也发现有许多天秤座的账号在聊如何通过冲突来练习人际沟通的盲区。这些热衷于星座解读的博主很真诚,甚至感性地写道,“每次争吵让我重建自我”。她感受不到直接的说服力,或许是因为她觉得大多数冲突并不通向什么新生,而是只会让原本无法弥补的裂缝变得更深、分歧更明显。可她也想,某些东西还能维系,也许这种维系本身就部分替代了个人重建。
公交车来了。她看着几双手从车上抓住扶杆,老人们的拐杖与年轻人的咖啡杯在空气里交错。她忽然记起一个最近的事,是一款新型社交APP的上线导致大批用户隐私泄露,并引发热议时,有关团队如何迅速沟通危机、修复漏洞的问题。她记得用户的反应像潮水一样涌过网络,焦急怒火与合理追究混杂一片,而开发团队的邮件声明直接承诺技术补救与隐私方案升级。当然,她不觉得这种教科书式快速轮转能用于每一个领域。她的“塔”时刻不在建立技术应对,而是在满身泥巴后如何找到自己新的一条路——这门心思谁教得了?
上车后,她坐到靠窗的座位。身旁的乘客疲惫地低头刷着手机,车窗外的景色换了又换。平静和空荡间,她脑海里闪过甘地主张的非暴力调解原则,闪过鲁迅说的“希望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句话像从来不属于她,但现在无端地和“不逃避显得最有用”的念头撞在了一起。
有希望吗?她看着车稀稀落落停在站台,那被遗弃的“塔”牌反射阳光,居然还有点温暖的感觉。或许希望是偶然的、顺带的,不值得追求,但也不应该完全放弃。想从人生的枪林弹雨里重新站直,却没有人会为你喊加油。可谁需要这些?所有回来的路都是自己的规律在修复,即使短时间内看不出门在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