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等不到贺电,高市露出真面目,针对中方做两件事,王毅斩钉截铁

0
分享至

前言

10月20日高市早苗正式就任日本首相,上任一周时间过去,中方并未就此致官方贺电,却没想到高市内阁抢先打破沉默。

一边高调宣布要进一步加码国防开支,一边公开"关切"中俄朝军事行动,字里行间暗含对中国在台海、南海行动的限制意味。



就在舆论聚焦这场"开局不睦"时,10月28日,外长王毅直接与日本新任外相茂木敏充通电话,用斩钉截铁的语言强硬表态划定红线,一场关乎中日关系根基的较量已然拉开序幕。



高市早苗的“右翼底色”

通常而言邻国新政府就任后,双边高层会通过贺电等形式传递友好信号,但2025年10月的中日关系却出现了罕见的"冷启动"。

从10月20日高市早苗在众议院正式就职,到10月27日一周期满,中日双方均未发布官方贺电,这种沉默令外界感到意外。



而高市内阁在此期间的一系列动作,更让局势添了几分紧张。

10月24日高市早苗在众参两院发表就任后首份施政演说,将国防政策作为核心议题抛出重磅计划。

其表示不仅要延续岸田政府提出的"2027财年防卫费占GDP 2%""累计增加43万亿日元预算"目标,还明确指示内阁研究"进一步上调"方案。



为筹措这笔巨额开支,日本政府已开始酝酿加税方案,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烟草税都被纳入财源考量,这种"勒紧裤腰带强军"的姿态,在战后日本历史上极为罕见。

更值得警惕的是,高市在施政演说中特意加入"关切中俄朝军事行动"的表述,虽未直接点名中国,却在后续记者会上通过内阁官房长官释放明确信号:"对地区国家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军事活动感到担忧"。



结合其此前多次宣称"台海和平稳定与地区安全直接相关""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言论 ,这番表态的指向性不言而喻。

本质上是变相"不许中方在南海动武""不许改变台海现状",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公然触碰。

高市内阁的对华强硬姿态,与其一贯的政治立场一脉相承。



这位被称为"女版安倍"的极右翼政客,不仅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还长期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力推发展"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此次上任后她迅速将安保政策调整提上日程,除了加码防卫预算,还计划彻底改革武器出口规则,讨论撤销仅限非战斗目的的装备出口限制,甚至公开提及引进核潜艇的必要性。



这些举措层层递进,直指突破日本战后"专守防卫"原则,其背后暗藏的对华制衡意图,即便隔着外交辞令也清晰可辨。

面对高市内阁上任初期的密集动作,中方的回应精准而坚决。



中方回应斩钉截铁

10月28日中国外长王毅同日本新任外相茂木敏充通电话,这场迟到的"首次官方接触",成为中方阐明立场的关键场合 。

通话中王毅首先明确中方对日政策的连续性,同时话锋一转抛出核心要求,希望日本新内阁迈好对华交往的“第一步”,扣好“第一粒纽扣”。



这句比喻式表态看似温和,实则分量十足,"第一粒纽扣"一旦扣错,后续所有交往都将偏离方向,这既是提醒也是警告,直指高市内阁上任初期的对华挑衅倾向。

紧接着王毅直击问题核心,强调日方要正视历史和台湾问题,与中方一起维护好双方的政治基础。



这一表述并非首次出现,3月王毅会见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时就曾强调,但此次在高市内阁刚上任的敏感节点重申,显然是针对其近期动作的直接回应。

王毅的表态精准戳中了中日关系的"命门",高市内阁一边炒作"军事关切",一边推进突破战后体制的强军计划,恰恰触碰了这两大"根基性问题"。



对于中方的明确立场,茂木敏充在通话中作出了看似积极的回应,称"高市首相高度重视日中关系""日方从来无意同中方脱钩断链",希望加强交往、妥善处理分歧。

但这种表态与高市内阁的实际动作形成鲜明反差,一边说"重视关系",一边加码国防开支、炒作涉华议题,这种"言行不一"的双重标准,让外界对日本新内阁的对华政策充满疑虑。

高市早苗上任伊始就急于摆出"对华强硬+强军备战"的姿态,本质上是内外多重压力下的政治选择,其背后藏着清晰的利益算计。



高士早苗强硬背后的动机

在众议院选举中,高市领导的自民党虽保住执政地位,但议席数量大幅缩水,不得不与日本维新会组建联合政府。

经济层面日元汇率持续走低,能源进口成本飙升,民生压力不断加大。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炒作"外部安全威胁"转移国内矛盾,成为自民党屡试不爽的手段,而中国则成了最直接的"靶子"。



更重要的是讨好美国、巩固美日同盟是高市内阁的核心战略诉求,高市在特朗普访日前夕炒作涉华议题,本质上是想通过打"中国牌"博取美国认可,进而换取关税优待和安防支持。

美国一直施压日本增加防卫费分担,高市提出的"超2%防卫预算"方案,恰好迎合了美方的期待。



与此同时日本希望借助美国的支持推进"国家正常化",而在涉台、涉南海问题上呼应美方立场,成为其换取美国背书的重要筹码。

但高市的算盘显然打错了,中方早已明确表态,在台湾、历史等核心利益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空间。



王毅强调的"关系根基",本质上是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若日方继续在这些问题上挑衅,即便经济合作仍在继续,中日关系也难以真正稳定。

更重要的是炒作"中国威胁论"并不能解决日本的内政困境,巨额防卫开支反而会挤占民生投入,最终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不满。

高市内阁的政策转向不仅影响中日关系走向,更可能引发东亚安全格局的连锁反应,让本就复杂的地区局势雪上加霜。



中日关系未来走向

面对高市内阁带来的中日关系新挑战,破局的关键仍在回归双边关系的根本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原则和方向。

王毅在通话中的表态正是点明了正确路径,对于日本新内阁而言,"迈好第一步"的关键在于"言行一致"。



若真心重视中日关系,就应停止炒作涉华议题,恪守在台湾、历史问题上的承诺,而不是一边说"重视合作",一边搞"强军扩武"。

若真想"妥善处理分歧",就应通过对话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拿"外部威胁"说事。只有真正扣好"第一粒纽扣",才能避免中日关系走入歧途。



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中方的立场坚定明确,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的,任何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

这种"软中有硬"的态度,既展现了合作诚意,也守住了原则底线。

这场外交交锋再次显露出了中日关系的复杂性与脆弱性,高市早苗的"强军秀"与对华暗线,王毅的"红线警示"与原则坚守,背后是两国利益与战略的深层碰撞。



但无论碰撞多激烈,有一点不会改变,中日合则两利,斗则俱伤,高市内阁的任期才刚刚开始,中日关系的"第一粒纽扣"还来得及扣正。

关键在于日本新政府能否认清现实,靠炒作"中国威胁"无法解决内政难题,靠依附美国无法实现真正的"国家正常化"。



唯有回到四个政治文件的原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才能让中日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否则等待日本的不仅是中方的坚决反制,更是地区安全格局动荡带来的巨大风险。

信源来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青橘罐头 incentive-icons
青橘罐头
2023年11月3日
2009文章数 1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