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借力省农科院驻村帮扶“东风”,在大沙坝乡、聚凤乡、本庄镇等乡镇打造3000亩制种油菜基地。从免费供种、技术蹲点到统一收购,一套“全链条”帮扶举措为农户筑牢种植“定心丸”,这片油菜田也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田”。
![]()
大沙坝制种油菜种植基地。
“公本栽40厘米的退步行,母本退步行栽30厘米左右……”,这几天在石阡县大沙坝乡何家坝村的制种油菜种植基地,农技人员正围绕移栽规范、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向村民细致讲解技术要领,确保每一株油菜苗都能“扎根”沃土、科学生长。今年,何家坝村规划种植制种油菜300亩,依托省农科院帮扶资源,不仅为农户免费发放种子、肥料,更派驻技术员全程蹲点指导,成熟后由企业统一收购,彻底打消农户“种不好、卖不出”的顾虑。目前,全村已完成移栽240余亩,预计月底可全面完成种植任务。
省农科院派驻大沙坝乡何家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欢说:“后续我们也会邀请技术员和油菜种植专家,为老百姓持续提供技术保障,包括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管理,让老百姓种得放心,有一个更好的收成。”
![]()
栽种好的制种油菜。
同样,在大沙坝龙硐村,村民们正抢抓利好天气移栽制种油菜。今年是该村种植制种油菜的第二年,去年,该村试种了300余亩油菜,配套全程栽培技术指导,并以每斤8元的价格回收,每亩实现了1000多元的效益,这份实打实的“甜头”,让村民种植热情愈发高涨。“去年种8亩制种油菜,卖种子赚了钱,还榨了几百斤油,今年得多种两三亩!”龙硐村村民安绍育一边移栽油菜苗,一边算起增收账。
今年,该村整村推进制种油菜种植,发展制种油菜500亩,目前,移栽进度达75%,预计10月底完成全面移栽。
省农科院派驻大沙坝乡龙硐村驻村第一书记胡权介绍说:“采取的是统一发放种子、统一培训制种农户、统一移栽,移栽完成后,采取统一病虫害防治。”
![]()
赵欢正在查看村民刚刚移栽的油菜苗。
在枫香乡金丰村制种油菜也同样全面开启移栽工作,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娴熟地挖沟,并将一株株制种油菜的父本苗、母本苗按照标准间距移栽到地里。“前几年我种了2亩,这个经济效益比较好,一亩地可以产个一千多块钱的纯利润,今年准备种植5亩,预计十天之内要栽完。”村民徐明珊说。
据了解,金丰村于2023年在省农科院的帮扶下引进了制种油菜种植项目,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本村村民发展制种油菜产业。今年,该村计划种植320亩制种油菜,其中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种植80亩,75户农户分散种植240亩。同时,该村在农户自主育苗的基础上,还采取村集体集中育苗并免费的方式,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减轻农户种植压力。
枫香乡金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德桂说:“我们村集体今年育苗的话有4、5亩,可供移栽总的面积有160多亩,然后在群众自育苗不够栽的情况下,我们村集体就免费提供苗给他们去移栽”。
![]()
驻村第一书记赵欢正在为村民培训制种油菜移栽技术。
不仅要解决“种得好”的问题,更要打通“卖得好”的渠道。省农科院派驻金丰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制种企业签订订单合同,构建“订单式”种植模式,从源头解决销售难题。同时,常态化开展制种技术培训,让农户既懂种植、又会管理,真正让制种油菜成为稳定增收的“金钥匙”。
枫香乡金丰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欢说:“制种油菜采用订单式种植,一个是可以保障我们村集体有一个稳定的收益,同时可以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务工,他们自己种这种油菜可以增加家庭收入。”
截至目前,石阡县3000亩制种油菜移栽工作已接近尾声。这片承载着科技力量与帮扶温度的油菜田,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成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金钥匙”。(图/文 杨文美、杨佳、蒋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