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这场中美博弈的隐形战场,正悄然改写全球军事与科技格局。一架F-35隐形战斗机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推进器离不开铽磁体,而美国国防部80多万套武器系统中,87%的零部件依赖中国稀土。
![]()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掀起巨浪——对含有中国成分超过0.1%的境外稀土产品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掐住了美国军工产业的“咽喉”。
美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五角大楼的报告显示,90%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而美国本土连一座重稀土精炼厂都没有。
尽管美国拥有芒廷帕斯矿这样的资源,但采出的矿石只能运往中国加工,因为美国缺乏关键的串级萃取技术。特朗普政府一度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但转头又向澳大利亚、日本和加拿大求援,试图组建“稀土联盟”摆脱依赖。
10月20日,美澳签署85亿美元合作协议,日本甚至转让稀土分离技术,但业内专家泼来冷水:重建产业链至少需十年、耗资数百亿美元,且中国掌控着92%的重稀土精炼能力,美澳联盟注定“政治正确、经济破产”。
![]()
中国的底气来自半个世纪的技术壁垒。上世纪70年代,“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发明串级萃取法,将稀土纯度提至99.99%,成本骤降四分之三。
如今,中国已从出口原料升级为掌控全产业链:从开采、冶炼到磁材制造,连美日澳的精炼设备都绕不开中国技术。中国的新规更精准锁定“技术链”——只要使用中国技术或含中国稀土的超微量产品,出口必须经中方审批。这意味着,即便美国在澳大利亚建厂,若设备源自中国,仍会被“长臂管辖”卡住脖子。
军用稀土成为博弈的胜负手。中国管制措施尤其瞄准钬、铒、铥等中重稀土,这些元素是导弹制导、雷达隐身和核潜艇反应堆的核心材料。2025年9月,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暴跌30%,福特电动车停产三周,F-35生产线告急。美军方急得砸钱自救,时隔77年重启商业规模稀土生产投资,但试点工厂成本超2000万美元,全面投产还需上亿美元。
![]()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制裁中国,一边通过非洲、缅甸甚至乌克兰获取稀土,却被地方武装、环保抗疫和技术短板拖累,被嘲“病急乱投医”。
这场战争早已超越贸易战,升维至“威慑平衡”。中国握有稀土、市场和制造三张王牌,美国仅剩半导体短期优势,双方陷入“相互保证瘫痪”的僵局。但中国的飞轮效应正在加速:每年舰艇下水吨位抵欧美总和,东风-26导弹射程覆盖关岛,而美国“福特号”航母电磁弹射故障频出。当特朗普一边加税一边喊话“愿访华谈合作”时,全球看清了一个事实——供应链的扳手,握在中国手中。
![]()
稀土战争没有硝烟,却注定重塑未来三十年的军事霸权。美国能否用盟友换时间?中国的技术铁幕又能否锁死突围?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