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走近农民手艺人

0
分享至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30日 第 12 版)


王秀丽


热西提·依米提

阿尔达克摄


杨翔军


王春艳


陈爱国

陈 雷摄


高英凤

古老手艺焕发时代新光彩

■ 王秀丽 海南五指山

我今年56岁,是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土生土长的黎锦手艺人。从11岁第一次跟着母亲学织锦算起,已经和黎锦打了40多年交道。

我的母亲王玉梅,是村里有名的织娘。小时候最深的记忆,就是母亲坐在黎族踞腰织机前,五颜六色的线在她手中穿梭,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筒裙和上衣。黎族没有文字,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祖祖辈辈的故事,就全藏在这经纬之间。母亲常说,黎锦是“穿在身上的历史”。

受母亲影响,我也开始织锦,后来在一家黎锦公司做了十几年的打版师,专门负责设计图案。但我总觉得,这门手艺的根还是在乡村,在乡亲们的手中。

2014年,我辞去公司的工作,回到水满乡,成立了自己的传习所。村里的织娘们看我做得不错,也想跟着干。于是我就把设计好的图案打成“版样”,分发给大家。她们在家里就能织锦,带娃、干农活也不耽误,织好了我再收回来,帮她们卖出去。

2019年,我女儿也辞职回乡,我们娘俩一起成立了“锦家人”公司。我主要负责守住老传统,做原汁原味的黎族服饰;女儿脑子活,专门搞创新,把黎锦元素做成了年轻人喜欢的发箍、耳环、钥匙扣和时尚包等产品。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

传承,光守着不行,还得向外传。这些年,我被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聘为农村办学点黎族织锦技艺专业课教师,前前后后教过的学生有两万多人。孩子们对这些五颜六色的图案很感兴趣,看着他们,我就看到了黎锦的未来。

如今,政府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先后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南海工匠”“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是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一辈子不长,能把织锦这一件事做好,让古老的手艺焕发时代新光彩、造福乡亲们,我就心满意足了。

(本报记者 孙海天采访整理)

库车大馕的新名片

■ 热西提·依米提 新疆库车

我打了一辈子馕,如今是库车大馕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馕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吃食。

库车大馕被誉为“馕中之王”,它大如车轮,平均直径超过半米,其馕坑口径和炉壁相比其他馕坑更大,因而更考验制作者的技术。打馕的时候很考验功夫——力道要稳、火候要准,时机要恰到好处。

每天天不亮,我和家人、徒弟们就开始忙活。和面、揉团、塑形,各有分工,秩序井然。我常跪坐在馕坑边,将擀好的面饼利落地贴在滚烫的坑壁上。10分钟左右,麦香与柴火香交织升腾,一张金黄饱满的大馕便新鲜出炉。一天下来,我们能打出一两千张馕,但仍然供不应求。

如今,我的馕店成了库车大馕的一张“活名片”,天南地北的游客慕名而来。我总是热情地向大家讲述库车大馕的历史和制作门道,有时还手把手教感兴趣的游客体验贴馕、翻馕。看到他们亲手尝试后露出的惊喜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这门手艺是父亲手把手传给我的,如今我又传给了儿子和徒弟们。现在,我已经培养出近百名徒弟。2020年,我去广东广州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华绝技”展演。当我行云流水般打出一张库车大馕,台下掌声阵阵,那一刻特别自豪,我让更多人了解了库车大馕的制作技艺。

如今,传统馕赶上了新潮流。年轻人把馕做成各式精致伴手礼,还有人创造出馕配酸奶、馕配咖啡的“网红”吃法。看到自己打了一辈子的馕被这么多人喜欢,尤其受到年轻人青睐,我心里暖暖的。

现在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习惯带上几块自家打的馕,请新老朋友品尝。听到他们由衷赞叹“真香”,我就知道,他们通过这张馕,记住了新疆,也记住了库车。

(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采访整理)

老物件儿变成新潮玩

■ 杨翔军 浙江丽水

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景区,叮叮当当的凿木声,是我独特的语言。作为创意木匠、“有个木匠”小木作工坊负责人,我守着木工坊,把木材变成一件件木作。不过,我的故事不止于传承,还有让老手艺换上新装。

我是莲都区大港头镇河边村村民,此前大港头镇人以木材加工为主业。小时候,我常在爷爷的木工坊里,看他用刨子推出卷曲木花,空气中满是杉木香。那时,家家户户都需木匠打造澡盆、桌椅等。后来,工业制品增多,行当逐渐冷清。我也曾迷茫:守着这手艺,能养家吗?

转折发生在古堰画乡景区。来这里的游客对量产纪念品不感兴趣,却总问:“有没有更特别、有本地味道的东西?”这话点醒了我:传承不是供着老物件,而是让老手艺与年轻人对话。于是,我大胆创新,将传统榫卯结构与家乡风景结合,设计出小驴凳、猪猪凳、通济堰坝文创摆件等。看着游客在工作室体验木作之乐,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深切感受到,小木作从老物件儿变成了新潮玩。

自2014年起,我成立古堰画乡“有个木匠”店铺,还开设了一家结合木制手工艺特色的民宿,专注技艺传承,开发产品与体验项目,构建起集体验、销售、住宿于一体的产业链,推动小木作产业化。

工坊成了集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平台。我与景区合作,将其打造成特色旅游点。游客既能选购木作,又能亲手体验、聆听木纹故事,让旅游更有韵味。此外,我探索“订单+农户”模式,招揽本地年轻人当学徒,让手艺成为增收技能。小小木工坊正成长为带动就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

我最大的心愿,是人们提到古堰画乡,就能想到这门手艺。希望小木作成为大产业,让年轻人觉得回乡学手艺有前途,让木匠制作这门老手艺成为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的新助力。

(本报记者 刘军国采访整理)

绣出家乡的致富路

■ 王春艳 黑龙江北安

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轻轻落在我的绣绷上。指尖捏着银灰丝线穿梭,“打仔绣”结出的细小冰晶在布面上慢慢铺开,这熟悉的触感,让我想起30多年前,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石泉镇老宅里,自己第一次握绣针的模样——那时我还不知道,这根小小的针,会成为绣“活”家乡的钥匙。

10岁那年,我缠着要学绣,手指被针扎得满是红点,绣出的线迹歪歪扭扭,像条小虫子,妈妈却摸着我的头说“慢慢来,针线认心”。就是这份鼓励,让我从“平针绣”练到“打仔绣”,从认不全纹样到懂得每朵花、每条鱼的寓意,把“一辈子做绣”的念头,深深扎进心里。

2013年,乌鱼绣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兴之余,我跟着村里的老书记走访周边村落,看到懂行的老绣娘没剩几位,家家户户箱底的绣品蒙着厚厚的灰,当晚就失眠了:“绝不能让手艺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第二天我就收拾行李,背着一包袱绣品去了江苏苏州、湖南学习。南方刺绣的细腻让我开了眼,但我没忘了咱东北的根——看着火车外掠过的冰雪,我忽然想:“咱这粗犷的针法,配北方的冰雪正好!”

回来后,为了绣出北国风雪的劲头,我试了20多种丝线,用长短平针表现风雪疏密,短针聚处如暴雪,长针散处似轻霜。经过半年多的试验,首幅“冰雪刺绣”《寒江独钓》问世。

“传承的核心是人”,这话我常跟学员说。2014年办培训学校时,看到来学绣的是贫困户姐妹,我当即决定免学费、送材料,甚至送教上门——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缺针少线的难处,不能让她们再受这份苦。

前阵子学员李大姐拉着我,翻开手机里的银行流水:“春艳妹子,以前一年才挣几千,现在一幅绣幅精品就能赚三万块钱!”看着她眼里的光,我比自己赚钱还开心。

此刻教室传来新学员的笑声,我知道,这一针一线绣出的,不只是精美的纹样,更是3000多名绣娘的致富路,是咱乌裕尔河畔家乡的锦绣未来。

(本报记者 郭晓龙采访整理)

让更多人喜欢质朴的土布

■ 陈爱国 河北威县

我家住在河北省威县东王目村,今年55岁,是“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项技艺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纺织工序繁多,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织出的布因工艺不同可分为平布、提花布、别花布等。其中,别花布是织法较为复杂的一种。

威县土布传统的制作工艺是“通经通纬”。在此基础上,我琢磨出了“通经断纬”的技法,纬线可随心断开,接续后毫无痕迹。看似简单,却能处理复杂图案,让“老”布焕新颜。我还将别花技艺从“对样数线法”升级为“称样挑线法”,色彩从单一发展为多样,织出的《脸谱》《寿》《长命富贵》等作品屡获奖项。

以前,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女孩从小就学织布,通过口传心授学会各种纹样的织法。到了我这一辈,会手工织布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土布纹样面临失传,还有一些纹样只留下了标本,但是名字和织法都已经失传。作为老手艺人,我觉得非常可惜。

所以,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将土布纺织纹样制作技艺“存档”,把传统工艺记录下来。这些年,我收藏了486种纹样,我自己还会织1000多种纹样。今年5月,我开始着手“织档案”,将这些纹样一一复原、记录。这需要用手工织布机,将每个纹样织出来,并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经线数量、机杼的密度、土布花纹、名称等。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我需要根据经验一点点试验。经线不动,纬线可以制作纹样,通过改变提综方法,实现纹样变化。

我和丈夫做了分工,我来织,他做记录。5个多月来,我织了120多种纹样,记录了其中52种的完整制作流程。未来,我希望尽快完成“土布纺织纹样制作技艺档案”,做好威县土布纺织技艺的传承,让更多人喜欢上质朴的土布。

(本报记者 张腾扬整理)

剪纸就是我的日记

■ 高英凤 陕西延安

小时候,我最期盼过年。每当春节临近,村里就热闹起来,女人们围坐一团,剪刀在红纸上飞舞,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剪纸就诞生了。那灵动的花鸟、喜庆的福字、寓意美好的图案,仿佛有神奇的魔力,贴在窗户上,让整个屋子喜气洋洋。从那时起,我就被剪纸深深吸引,拿起剪刀,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纸上创作,虽然手法稚嫩,却乐在其中。

岁月流转,这一剪就是30多年。身边的姐妹们都陆续外出打工,我也曾动摇过。但每当拿起剪刀,面对那一方红纸,心就静下来。我剪咱陕西延安甘泉的沟沟峁峁,剪洛河水的蜿蜒流淌,剪春天山丹丹花开,剪秋日谷穗弯腰……我的剪纸,就是我的日记,记录着家乡的四季风华,也倾诉着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时代变了,不能光守着老样子。我寻思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花样是宝贝,但咱得让它“活”在当下。我开始尝试新的题材,把咱陕北的安塞腰鼓、信天游、说书人也剪进画里;我还设计了一些具有现代装饰意味的作品,让剪纸不仅能贴在窗上,还能装进画框,放在都市人的书桌、客厅。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想,剪纸的手艺,能不能带着大家一起干?从2015年开始,我张罗着办起了免费的剪纸培训班。来培训的大多是村里的女子,她们有基础、学得快。我手把手地教,看到她们从不敢下剪刀,到能独立完成作品,再到作品卖钱贴补家用,我比她们还高兴。

后来,我们成立了民间剪纸文化传播公司,把大家的作品统一装裱、找销路。我们还借着甘泉旅游发展的东风,在景区设了展销点。当游客拿着我们的剪纸啧啧称赞时,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我们这群“剪刀手”婆姨,终于用指尖技艺,闯出了致富新路!

如今,我的剪纸走进了课堂,孩子们好奇地摸着那些图案,问这问那;我们的作品也走出了国门,成了文化交流的使者。这份传承了千百年的手艺,在我们手上,不仅没有衰落,反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本报记者 贾丰丰采访整理)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郑丽文祭吴石将军,说明了什么?

郑丽文祭吴石将军,说明了什么?

新民晚报
2025-11-09 09:25:00
8年给瘫痪父亲换了4个保姆后,我得出一个结论:不能对保姆太好

8年给瘫痪父亲换了4个保姆后,我得出一个结论:不能对保姆太好

小马达情感故事
2025-10-27 19:45:03
华仔跳不动了!刘德华现身全运会彩排,满脸疲惫和沧桑,看着好老

华仔跳不动了!刘德华现身全运会彩排,满脸疲惫和沧桑,看着好老

乐悠悠娱乐
2025-11-08 09:39:25
某医院女医师曾某最全的18张照片,优雅职场女性为何选择偷情!

某医院女医师曾某最全的18张照片,优雅职场女性为何选择偷情!

听风听你
2025-11-07 22:01:08
真心建议:不要购买的8样“大垃圾”,不是图省钱,是扔都嫌麻烦

真心建议:不要购买的8样“大垃圾”,不是图省钱,是扔都嫌麻烦

小鹿姐姐情感说
2025-11-08 10:05:18
狂轰5连胜!悄悄冲上东部第一!新赛季最强黑马诞生,你们要争冠

狂轰5连胜!悄悄冲上东部第一!新赛季最强黑马诞生,你们要争冠

篮球扫地僧
2025-11-09 07:50:56
孩子将来有没有“官禄命”,不需看八字,只看出生时的4个斤两

孩子将来有没有“官禄命”,不需看八字,只看出生时的4个斤两

古怪奇谈录
2025-11-07 09:10:57
湖南省人医17分视频风波,女方肤白貌美、男方儒雅绅士,均被停职

湖南省人医17分视频风波,女方肤白貌美、男方儒雅绅士,均被停职

鋭娱之乐
2025-11-07 08:39:22
印媒痛斥赵鸿刚实力差还妄称亚洲第一:印度选手已拿到扇耳光冠军

印媒痛斥赵鸿刚实力差还妄称亚洲第一:印度选手已拿到扇耳光冠军

杨华评论
2025-11-08 18:04:01
61年造币厂职工偷走800两黄金,19年后兑换,银行一眼识破

61年造币厂职工偷走800两黄金,19年后兑换,银行一眼识破

兴趣知识
2025-11-06 03:15:03
谁能想到?一个县城品牌,成了中产新宠,把波司登逼到墙角!

谁能想到?一个县城品牌,成了中产新宠,把波司登逼到墙角!

渔樵文史
2025-11-08 21:50:03
独行侠完成史上最蠢交易?浓眉伤前已有问题:灵活性明显不如以往

独行侠完成史上最蠢交易?浓眉伤前已有问题:灵活性明显不如以往

罗说NBA
2025-11-08 20:18:00
多名院士提倡:超过60岁的老人,宁可在家做家务,也别出去做这些

多名院士提倡:超过60岁的老人,宁可在家做家务,也别出去做这些

瓜汁橘长Dr
2025-11-02 13:42:14
百家机构调研股曝光,688271,外资扎堆!

百家机构调研股曝光,688271,外资扎堆!

数据宝
2025-11-09 07:57:22
汪峰演唱会翻车唱不上去,葛荟婕精准补刀:只往女人身上使劲正常

汪峰演唱会翻车唱不上去,葛荟婕精准补刀:只往女人身上使劲正常

吃瓜盟主
2025-11-08 15:45:11
从11月份开始,国内或将迎来5大降价潮,建议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从11月份开始,国内或将迎来5大降价潮,建议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平说财经
2025-11-07 23:16:39
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后,有网红提出质疑,吃的什么神丹妙药?

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后,有网红提出质疑,吃的什么神丹妙药?

心静物娱
2025-11-08 11:24:51
野外求生30天,冷美人却容光焕发,骂她的人真该闭嘴了

野外求生30天,冷美人却容光焕发,骂她的人真该闭嘴了

娱小北
2025-11-08 08:39:53
陈赓曾3次入朝,战后美军直言:他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为何?

陈赓曾3次入朝,战后美军直言:他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为何?

丞丞故事汇
2025-10-29 13:40:49
古人深夜为什么要打更?若没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智慧令人叹服

古人深夜为什么要打更?若没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智慧令人叹服

尚曦读史
2025-11-07 22:47:11
2025-11-09 10:55:00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2760文章数 2007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毛主席几封感人书信,真情流露引热议!

头条要闻

"赏金猎人"用无人机猎杀200头野猪:一次只能带一支箭

头条要闻

"赏金猎人"用无人机猎杀200头野猪:一次只能带一支箭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繁花》剧组又回应了?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上涨0.2% C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旅游
艺术
时尚
教育
房产

旅游要闻

北京彩叶树迎来最佳观赏期!有南方游客专程“飞”来北京赶秋

艺术要闻

毛主席几封感人书信,真情流露引热议!

五十多岁的女性秋季别瞎打扮,这3个技巧实用还时髦,快收藏

教育要闻

校长培养中层干部的六个核心维度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