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争论郑智化用词是否准确、机场服务是否到位。
却少有人体会,一个双腿不便的人,在面对25公分落差时,那种尊严被“悬空”的窘迫与狼狈。
我们的教育现场,每天何尝不在上演着类似剧情?
“别人都能忍,为何就你矫情?”
公众谴责郑智化“用词夸张”,正如我们责备孩子“心理脆弱”。
很多教育者眼里只看到群体,而没有个体;只看到共性,看不到个性。
譬如因为一个孩子被当众暴力羞辱,从此害怕上学,教育者质疑他“玻璃心”,却看不到他尊严被“悬空”的无地自容。
再比如家长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少布置点作业,老师不干了:别人都能做,为什么他不能?
因为某些教育方式对大多数孩子“亲测有效”,所以个别孩子的敏感就被视作“异类”。
因为大多数人都能忍,所以个别质疑就被视作“挑刺”。
有一类高敏感孩子,胆小爱哭,好“抬杠”,还常发脾气,就成了学校里的“坏孩子”。
实际上,这类孩子可能智商更高,更能独立思考,未来更有担当精神。
什么时候,当孩子发出“连滚带爬”的信号时,我们不是去指责羞辱,而是共情他的窘迫处境?
“为你这么服务,你为何还不优秀?”
深圳机场提供了服务小哥,我们的教育也充满了“为你好”的服务。
譬如无休止的补课、苦口婆心的训诫和精细到分钟的管理。
却少有人问,这种“为你好”是一厢情愿的绑架,还是两情相悦的契合?
譬如某学生数学没考好,老师就每天布置50道题目,牛不喝水强按头。
却忘了那“25公分落差”可能是他的逻辑思维薄弱,或是因父母整日吵架而整夜未眠的疲惫。
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真心实意地解决孩子的问题,很多“服务”本是多余。
正如机场只要解决“25公分落差”,本不需要服务小哥的费力折腾。
我们总是试图用“人力”去填坑,却不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25公分落差”。
![]()
“我们设施一流,为何还不出成绩?”
炫耀机场的豪华,却忽略了服务的温度,我们的教育也常陶醉于硬件的繁荣。
很多学校高大辉煌,设备一流,让国外学校都望尘莫及。
但是走进一看,很多实验室都是摆设,塑胶操场也不怎么开放,上个厕所都要跑出老远。
更无语的是,斥巨资建了“智慧教室”,课堂内仍是“满堂灌”;装了先进的电子班牌,却用来公布成绩。
如果缺少真正的热情,再豪华的设备也是冰冷的。
“按规则办事,有何不妥?”
为什么存在“25公分落差”?“安全规范”是机场最好的托词。
实际上,这是没有协调空乘调整舱门踏板、启动人工辅助登机等预案的“制度性忽视”。
正如“教学常规”“评价标准”成了教育的尚方宝剑。
因为安全考量,所以课间要“文明休息”,一切跑动和喧哗都被喊停。
因为要积极向上,哪怕基于事实的诘责、基于辩证的思考都不能写进作文。
因为标准答案,所以“雪化后变成了春天”就是错误的。
规则,本是工作的出发点,却成了工作的终点;是创新的基础,却成了思想的紧箍咒。
在教育工业化的流水线上,师生被都异化为升学工具;不需要情感,只需要效率。
在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天然容易被忽略。
“为你好”成为最正当的暴力,剥夺了孩子说“不好”的权利。
长期追求标准的教育,失去了理解复杂情境、体察微妙情感的能力;只会判断“对错”,不再关心“感受”。
![]()
郑智化的“连滚带爬”,是一个关于尊严的隐喻。
“25公分落差”,测的不是升降车性能,而是文明的高度、教育的温度。
在教育中,那些因成绩、性格而被孤立的孩子,正经历着“尊严悬空”。
那些为孩子升学寝食难安,为择校焦虑的家长,每天都在“连滚带爬”。
当教育者执着于评判孩子的姿态是否“优美”、家长的质疑是否“准确”,或许忘了——
那让他们狼狈不堪的台阶,是有人亲手设下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