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说起三国时期的刘备,大家伙儿肯定都不陌生。这位蜀汉的开国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涿州市人,以仁义著称,被后世称为一代枭雄。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卖草鞋的小贩到三分天下的皇帝,靠的就是一份坚持和一颗识人用人的心。
而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正定县人,是蜀汉名将,勇猛善战,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这俩人,一个是主公,一个是猛将,按理说应该是君臣相得、配合无间的典范。
可事实却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刘备一生都没怎么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把真相抖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刘备和赵云的相识:从公孙瓒帐下开始
刘备和赵云的缘分,得从公元191年说起。那时候,公孙瓒跟袁绍打得不可开交,赵云当时是公孙瓒手下的一员将领,参加了不少战斗。
也就是在这场乱战中,赵云跟刘备碰了面。俩人一见如故,感觉就像是老朋友似的。
刘备那时候还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个到处奔波、寻找机会的小诸侯,但他身上那种仁义的气质和对汉室的忠诚,估计是打动了赵云。
到了公元200年,公孙瓒兵败身亡,赵云没了靠山,先是投奔了袁绍,但没多久就觉得袁绍这人不太靠谱。于是,他转头找到了刘备,从此就死心塌地跟着他干了。
![]()
这时候的刘备,处境也不咋地,经常被曹操、袁绍这些大佬追着打,日子过得挺艰难。可赵云不在乎这些,他看中的是刘备的为人,愿意跟他一起闯荡。
赵云的战功:赫赫有名却未得重用
跟着刘备后,赵云可没少出力。他参加过不少硬仗,像长坂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都是三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战役。
长坂坡那次,赵云在乱军中拼死保护刘备的家人,杀了个七进七出,硬是把刘备的儿子阿斗和夫人救了出来,成了后世传颂的经典故事。
赤壁之战,他跟着刘备和孙权联手,打得曹操灰头土脸。汉中之战,他又帮着刘备拿下了战略要地,为蜀汉立国打下了基础。这些战功加起来,赵云绝对是蜀汉的顶梁柱之一。
可奇怪的是,刘备对赵云的态度却始终有点“冷”。赵云的官职一直不高,最高也就混到个牙门将军、偏将军啥的,跟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这些“五虎上将”的待遇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
关羽守荆州,张飞镇巴蜀,黄忠、马超也都有自己的地盘和重任,可赵云呢?大多数时候就是跟着刘备跑跑腿,打打杂,顶多负责点后勤或者护卫工作。
按理说,以赵云的能耐,给他个大一点的舞台完全没问题,但刘备就是没这么干。这让人不禁纳闷,刘备到底咋想的?
刘备不重用赵云的原因:各有说法
为啥刘备不重用赵云,历史上没啥明确的记载,但后人琢磨出了几套说法,咱们来挨个儿分析分析。
功高震主?刘备的防范之心
第一种说法是,刘备担心赵云功劳太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毕竟,三国这乱世,君臣之间的信任是个大问题。赵云打仗太猛了,长坂坡那次救主的事迹传出去,民间都把他吹上天了。
![]()
要是再给他更高的位置,手里再握点兵权,万一哪天赵云有了别的心思,刘备这小朝廷还能不能稳住?刘备虽然以仁义著称,但他是枭雄,不是傻子。
他从一个小人物混到皇帝,靠的就是小心谨慎,对谁都得留一手。所以,有人觉得,他可能是故意压着赵云,不想让他功劳盖过自己。
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道理,但仔细想想也不完全靠谱。赵云对刘备的忠诚那是没得说,从投奔刘备那天起,他就没动过歪心思。
刘备要是真怕功高震主,干嘛还把关羽、张飞捧那么高?这俩人的功劳和威望可一点不比赵云差。所以,单凭“功高震主”这一条,怕是站不住脚。
性情刚直?不适合当大官
第二种说法是,刘备觉得赵云性格太耿直,不擅长搞人际关系,也不懂得玩权谋,三国这地方,光会打仗可不行,得会搞政治。
![]()
赵云这人,打仗是把好手,但为人太正直,脑子一根筋,不会拍马屁,也不会拉帮结派。蜀汉朝廷里,像诸葛亮、庞统这些谋士,个个都是人精,懂得怎么平衡各方利益。
可赵云呢?他要是当了大官,管着一帮人,估计容易得罪人,搞不好还会拖后腿。
这个说法倒是有点根据。史书上没啥证据说赵云跟谁闹过矛盾,但也没说他擅长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反观关羽、张飞,虽然脾气都不小,但关羽有威望,张飞会带兵,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活。
赵云呢,除了打仗厉害,其他方面好像没啥特别突出的地方。刘备可能觉得,与其让他去管一大摊子事,不如让他专心干自己擅长的活儿。
战略考量?留在身边更重要
还有一种说法是,刘备压根儿没觉得赵云不重要,而是把他留在身边另有打算。蜀汉的地盘小,人才少,刘备身边得有个信得过的猛将随时保护自己。
![]()
赵云忠诚又能打,简直是最佳人选。让他出去带兵打仗,万一有个闪失,或者被敌人拉拢过去,那损失可就大了。
不如把他留在身边,既能当保镖,又能关键时刻顶上去。这种安排,看似没给赵云大权,其实是另一种信任。
这点从刘备后来的举动也能看出点端倪。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把赵云叫到身边,可见在他心里,赵云的分量一点不轻。只是这种“信任”方式,赵云自己可能未必能完全接受。
临终真相:刘备的心思终于摊牌
刘备不重用赵云的真相,直到他临终前才彻底揭开。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重,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就把赵云叫到跟前,吐露了心声。
![]()
他说,赵云的才能他是知道的,但因为赵云性格太直,不会搞权谋,怕他担不起大任。所以才一直把他留在身边,不是不重用,而是为了蜀汉的长远考虑。
这话听着挺感慨的。刘备的意思很明白,他不是不信任赵云,也不是看不起他,而是觉得赵云这人太实在,放出去独当一面未必能应付得了三国这乱七八糟的局面。
留在身边,既能保护赵云,也能让蜀汉有个可靠的支柱。这话里透着对赵云的器重,但也带着点无奈。毕竟,刘备的目标是复兴汉室,他得把每一步都算得死死的,不能有半点闪失。
赵云听到这番话,心里估计五味杂陈。他跟着刘备这么多年,出生入死,到头来才知道主公是这么想的。不过,赵云这人也没啥怨言,明白了刘备的苦心后,他继续为蜀汉效力,直到最后。
结语:
总的来说,刘备不重用赵云,不是不看重他,而是看得太重了。他用自己的方式,把赵云保护得好好的,也把蜀汉的江山护得稳稳的。
这份深谋远虑,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赵云呢,用一辈子的忠诚,回应了刘备的信任。俩人一个是枭雄,一个是猛将,搭在一起,成了三国里一段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