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民间文化周”之第四届深圳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展演女子群舞《远山的歌》。
![]()
往届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圳民间文艺家展示非遗技艺。
![]()
往届深圳民间工艺精品展。
10月28日,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总承办,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化馆联合承办,福田、罗湖、盐田、宝安、龙岗、龙华、光明等区的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的2025深圳民间文化月华丽大幕正式开启。活动由原来的“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客家文化节”全面升级的2025深圳民间文化月,深度融入2025首届“深圳全民艺术季”的文化盛宴之中。秉持其“聚沙成塔、串珠成链、相互赋能”的核心理念,将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举办主会场5大板块系列活动及8个分会场主题活动,精心谱就一场民间文艺的立体交响,鲜活展现民间工艺在新时代的创新活力与文化魅力,在涵养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同时增强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
精品展览
走入民间文艺“活态剧场”
展出200余件精品
2025深圳民间文化月主会场共开展5大板块活动,其中于10月28日在深圳博物馆开展的第九届深圳民间工艺精品展邀请市民游客走入民间文艺的“活态剧场”,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深度对话。
本场展览特别汇集深圳全部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以及多位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省市工艺美术大师、非遗项目传承人、粤港青年艺术家的匠心佳作,精选展出的89组、200余件民间工艺精品,涵盖陶艺、面塑、棉塑、剪纸、刺绣、烙画、麦金画、玉雕、木雕、核雕、掐丝珐琅等40多种艺术门类,堪称深圳民间工艺的“百科全书”,全面呈现深圳民间文艺创作的艺术高度、创作水准、丰硕成果与多元生态。
据悉,展览持续展至11月21日。为让市民更好地参与、体验,11月2日将举办展览配套活动“民间文艺家现场展示”,深圳博物馆将联合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曲艺家协会、vivo深圳等推出精彩惠民活动,包括民间技艺现场展示、“博笑堂”曲艺小剧场、“V光深影”文化遗产摄影大赛等,鼓励观众参加沙龙亲身体验民间技艺,举起手机捕捉城市文化故事,激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之情。
文化传承
逾千人报名节目展演
民间文艺大师课将走进校园
深圳民间文化月主会场重要子项目之第五届深圳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展演活动备受市民和文艺爱好者关注,共吸引195组作品报名,其中民歌7组、民间舞蹈87组、民族器乐74组、小戏小品26组。报名作品类型丰富,有男女声独唱、对唱、合唱,昆曲、秦腔、越剧、黄梅戏、快板、评书、双簧等,报名节目表演人员逾千人。报名作品数量、类别及参加人数均为历届最多。经过专家初评,共39个作品入选展演终评,将于11月16日在深圳市文化馆进行巅峰对决,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11月23日的第五届深圳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展演中亮相云端,让线下线上观众共睹风采。
文化月的视野不仅限于舞台展示,更着眼于传承。11月,5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将走进深圳各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深圳民间文艺家将展示剪纸、棕编、景泰蓝掐丝、变脸、木偶戏等非遗技艺,讲述其传承历史和文化背景;开设学生手工工作坊等,让青少年儿童现场看、学、做,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文化认同感。
11月,民间文艺大师课将走进深圳各大高校。深圳市大鹏新区博物馆副馆长黄文德将以《砥柱中流——中共广东省临委领导华南抗战纪实》为题讲述华南人民抗战历史;琵琶演奏家、中国政府文化艺术最高奖“文华杯”获得者杨莹莹将讲述《琵琶经纬——千年弦语中的东方叙事》,解锁“一弦一柱思华年”的东方浪漫……各位民间文艺大师将倾尽所学,阐述传统文化的时代风华,更有力传承“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思维,为艺术、设计、文学甚至科技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全新的创作视角。
通过展览、展演等系列精彩纷呈的民间文艺主题活动。2025深圳民间文化月让民间艺术从“被看见”到“被激活”,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沉淀于岁月深处的技艺之美、文化之厚;大师课等特别聚焦青少年群体,将民间文艺的深厚底蕴转化为生动鲜活的“青春课堂”,促使青少年儿童成为文化自信的自觉传承者与活力创新的生力军;用心探索以民间文化繁荣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的崭新路径,使传统文化在现代都市焕发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为深圳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深沉而鲜活的文化动能。
提前看
2025深圳民间文化月活动分布在全市各区的8个分会场,其充分发挥“无界舞台”效应,让民间文艺展示展演、非遗文化展览等活动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让传统文化脉搏与都市现代节拍同频共振。
宝安区:“民间非遗精品展演”将于11月9日在笑满堂上演,集中呈现川剧变脸、山东快书、京剧选段、评书、二人转等精彩节目。
光明区:“古艺今声·非遗万象”民俗文化作品展(11月10日-14日)依托烙画艺术基地,设置民俗技艺展览、“烟火光明”手艺再生计划及民俗游戏区,展现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化。
盐田区:“鱼跃纸面,疍家非遗新生”展览(11月14日-28日)在疍家文化馆举行,通过鱼贴年画精品展、疍家婚俗表演及非遗互动体验,深度挖掘与展示深圳独特的海洋文化。
龙岗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川剧、马头琴、古埙、民歌等带入南湾学校(11月18日)。
龙华区(百师园):“指尖传承,泥韵生趣”非遗展示及陶艺体验活动(11月21日)通过实物与实操,增进公众对传统陶艺的认知。
宝安区(一雍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系列诗书画印陶艺展”(11月22日-29日)以多元艺术形式拉近传统节气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实验小学:第14届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11月28日)持续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校园传承。
坪山区:2025坪山民间文艺精品展演(11月30日,深圳技术大学)将集中展示麒麟舞、山西小花戏、山东秧歌等,展现坪山建区以来的民间文艺成果与“滨海客家”文化特色。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