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千古名臣

0
分享至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臣将相,他们或功成名就,或名垂青史,但真正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却不多。范仲淹,正是这样一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历经坎坷,却始终不改其志,无论是为官、治学,还是带兵打仗,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范仲淹的世界,了解这位北宋名臣的传奇人生。

孤苦童年:断齑画粥的少年

公元 989 年,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官宦家庭,父亲范墉时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可命运在他两岁时就露出了狰狞 —— 父亲突然病逝,母亲谢氏带着襁褓中的他,在亲友的冷眼中艰难求生。为了活下去,谢氏改嫁淄州长史朱文翰,范仲淹也随继父姓,改名 “朱说”。

朱家庄北面有座山叫长白山,山上有座寺院名醴泉寺。自幼好学的范仲淹十一二岁时约了一位姓刘的好朋友来到寺院,向长老借了一间僧房,专心读书。他日常生活十分艰苦,每日总是以两升小米煮粥,隔夜后粥凝固了,便用刀将粥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就这样过了三年。这就是“断齑画粥”成语的由来。


断齑画粥的少年——范仲淹

有一次,朱家兄弟浪费粮食,他忍不住劝阻,却被反问:“吾家用朱家钱,与汝何干?” 这句话像惊雷般炸醒了他,也让他第一次知晓了自己的身世。

17 岁的少年连夜收拾行囊,离开朱家独自求学。他来到南京应天府书院,开启了更为严苛的苦读生活。寒冬腊月,砚台里的墨汁冻成冰块,他就用体温焐化;深夜犯困,便用冷水浇脸提神。同学见他常年只吃粥配咸菜,送来美味佳肴,他却婉言谢绝:“一旦享受了这些,将来怎能再忍受清贫呢?”

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27 岁的范仲淹考中进士,在放榜的名单上,他终于改回了 “范仲淹” 这个名字。当他穿着官袍回到苏州,跪在母亲面前时,母子俩相拥而泣,多年的委屈在这一刻化作滚烫的泪水。


27 岁的范仲淹穿着官袍回到苏州,和母亲相拥而泣

初入仕途:宁鸣而死的谏官

范仲淹的第一个官职是广德军司理参军,负责审理案件。在任期间,他发现有个囚犯明明罪不至死,却被上司判了死刑。同僚都劝他少管闲事,他却顶着压力,把案件卷宗封存好,徒步走到州府当面争辩。最终,囚犯的判决被改判,而他 “执理不屈” 的名声也传遍了官场。

天圣七年(1029 年),范仲淹调任秘阁校理,成为皇帝的近臣。这年冬至,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要宋仁宗率百官给她祝寿,范仲淹当即上书反对:“皇帝侍奉太后,当以家礼,若率百官跪拜,有损君体。” 奏折递上去,如同石沉大海。他索性请求刘太后还政于仁宗,这在当时无疑是 “大逆不道” 的举动。结果可想而知 —— 他被贬为河中府通判。

离京那天,同僚们在城外相送,有人叹息:“范君此行,太过鲁莽。” 范仲淹却坦然一笑:“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官者若只知明哲保身,百姓又该指望谁呢?” 在地方任职的几年里,他走遍所辖州县,把看到的灾情、民生疾苦一一记录在册。泰州沿海堤坝年久失修,海水倒灌淹没良田,他上书朝廷请求重修海堤,主动挑起这项艰巨的工程。


范仲淹带领百姓修理泰州海堤

天圣九年(1031 年),范仲淹母亲去世,他按制回乡守孝。当时晏殊正在应天府主持书院,特意邀请他来执教。在书院的两年里,他既教学生经史子集,更教他们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道理。有个学生家境贫寒,冬天没有棉衣,他就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一半。这段执教经历,也为他后来推行教育改革埋下了伏笔。

戍边西北: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康定元年(1040 年),西夏李元昊称帝,边境战火燃起。宋军连吃败仗,朝野震动。52 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被派往延州主持防务。到任后,他发现军队纪律涣散,士兵连基本的操练都做不好。他当即下令:“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这是战败的根源!”

于是,他推行 “将兵法”,把军队分成六队,每队由一员大将统领,平时严格训练,战时统一调度。他还亲自走访边关要塞,在险要处修筑了大顺城、细腰城等防御工事,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有一次,西夏军队突袭,范仲淹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作战,他站在箭雨中神色自若,将士们见主帅如此英勇,士气大振,最终击退了敌军。


范仲淹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作战,最终击退了西夏军队。

在边关的四年里,范仲淹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没吃饭,他绝不先动筷子;营房没修好,他就睡在帐篷里。有个年轻军官犯了错,按律当斩,部下求情说他作战勇猛,范仲淹沉思良久,改为杖责。后来这个军官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大功,临终前还念叨着 “范公之恩,此生难报”。

他不仅注重军事防御,更重视民族团结。当时边境的羌人部落摇摆不定,他亲自到羌寨拜访首领,推心置腹地说:“汉人与羌人本是一家,若能同心协力,便能共享太平。” 羌人首领被他的诚意打动,从此不再依附西夏。李元昊得知后,感叹道:“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庆历新政:以天下为己任的改革

庆历三年(1043 年),范仲淹被召回京城,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此时的北宋,官僚机构臃肿,财政入不敷出,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宋仁宗决心改革,让范仲淹主持此事。


宋仁宗让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改革

范仲淹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拿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严明官吏升降、限制官僚子弟恩荫、加强地方官员选拔、重视农业生产、整顿军备、减轻徭役…… 这些措施直指时弊,却也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

他首先从整顿吏治入手。有一次,他审查官员名单,发现有人不称职,就大笔一挥把名字划掉。旁边的富弼劝他:“你这一笔下去,可让一家人哭啊!” 范仲淹回答:“我若不划,让一路百姓哭,哪样更严重?”

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反对声浪越来越大。有人散布谣言说范仲淹结党营私,甚至伪造他要废黜皇帝的书信。宋仁宗本就性格软弱,见反对的人太多,渐渐动摇了。庆历五年(1045 年),新政推行不到两年就宣告失败,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贬为邓州知州。

离京时,范仲淹没有丝毫怨言。他知道,改革之路从来布满荆棘,但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该尽十分努力。就像他在《岳阳楼记》里写的那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无论身在何处,他的心始终牵挂着天下百姓。

暮年岁月:化作春风满人间

被贬邓州的三年,是范仲淹人生中最平静的时光,却也是他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他在这里创办了花洲书院,亲自讲学,让百姓子弟都能免费入学。有个叫张载的年轻人慕名而来,范仲淹送给他一本《中庸》,点拨他:“儒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后来张载成为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那句 “为万世开太平” 的名言,正是对范仲淹思想的继承。

在邓州,他写下了《岳阳楼记》。其实当时他并未到过岳阳楼,只是根据朋友滕子京送来的图纸,结合自己一生的经历,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更成为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精神坐标。


范仲淹在邓州,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皇祐四年(1052 年),范仲淹被调任颍州知州。此时他已重病缠身,却坚持要到任。走到徐州时,他的病情急剧恶化,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留下最后的遗言:“我为官多年,没有留下多少家产,只有一箱书籍。你们要好好读书,做个有益于百姓的人。” 他还特别嘱咐,丧事要从简,不要接受朝廷的抚恤。

这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在徐州病逝,享年 64 岁。消息传开,百姓们自发罢市哀悼,边疆的将士们哭着为他送行,就连曾经的对手西夏,也为他举哀三日。宋仁宗为他亲书墓碑 “褒贤之碑”,追赠兵部尚书,谥号 “文正”—— 这是北宋文官的最高荣誉。

精神永驻:千古风流人物

范仲淹去世后,他的精神却如同种子般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南宋文天祥在狱中写下《正气歌》,特意提到 “范文正公之气,浩然塞天地”;明代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时,随身携带的就是《范文正公集》;清代林则徐虎门销烟前,在书房悬挂着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匾额。

如今,在苏州天平山的范公祠里,有一副对联:“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这正是对范仲淹一生最好的概括。他没有留下万贯家财,却留下了比黄金更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官职不算最高,却赢得了比帝王更长久的尊敬。


苏州天平山范公祠始建于清代,专门用于祭祀范仲淹。其曾祖父范梦龄、祖父范赞时、父亲范墉均葬于天平山。

从断齑画粥的少年,到戍边卫国的将领;从力推改革的贤臣,到教书育人的先生,范仲淹用一生践行了 “士当以天下为己任” 的誓言。正如他在《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中写的:“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在他看来,人生不过百年,唯有把生命与天下苍生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真正的永恒。


范仲淹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

千载之下,当我们再次诵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时,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这就是范仲淹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喻恩泰发声了!怒斥史林子买通狗仔偷拍自己,本人已报警立案

喻恩泰发声了!怒斥史林子买通狗仔偷拍自己,本人已报警立案

萌神木木
2025-11-19 21:39:24
4枚导弹打醒了俄罗斯,普京向北约打出明牌,每10天炸乌克兰一轮

4枚导弹打醒了俄罗斯,普京向北约打出明牌,每10天炸乌克兰一轮

临云史策
2025-11-19 22:56:33
开拓者做对了!杨瀚森在发展联盟打出信心,是他爆发的主要原因!

开拓者做对了!杨瀚森在发展联盟打出信心,是他爆发的主要原因!

爱体育
2025-11-19 22:29:42
不到24小时,人民日报3次点名宋佳,释放2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不到24小时,人民日报3次点名宋佳,释放2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梦史
2025-11-18 23:15:11
苹果官网国补页面更新,iPhone 17 大降价!

苹果官网国补页面更新,iPhone 17 大降价!

花果科技
2025-11-19 13:32:36
第一个力挺中国的战友出现!只要日本敢出兵,立马使出一大绝招

第一个力挺中国的战友出现!只要日本敢出兵,立马使出一大绝招

凡知
2025-11-19 21:28:17
罗志祥自曝已写好遗嘱,称自己患微笑忧郁症,因吃药导致言语跟反应迟钝,又把药停了

罗志祥自曝已写好遗嘱,称自己患微笑忧郁症,因吃药导致言语跟反应迟钝,又把药停了

极目新闻
2025-11-19 12:07:22
意外!史上最混乱的一届中超要来了?多支球队已进入洗牌

意外!史上最混乱的一届中超要来了?多支球队已进入洗牌

罗掌柜体育
2025-11-19 12:08:15
一场140-125让火箭坐立难安!西部前3难保,悍将赛季报销太遗憾

一场140-125让火箭坐立难安!西部前3难保,悍将赛季报销太遗憾

杨仔述
2025-11-19 15:13:06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振华观史
2025-11-19 09:09:37
蒋介石曾说:亡于日本,能为亡国奴;亡于共党,为奴亦不能

蒋介石曾说:亡于日本,能为亡国奴;亡于共党,为奴亦不能

混沌录
2025-10-26 16:11:11
终于,一场对网贷高利贷的严控要来了!

终于,一场对网贷高利贷的严控要来了!

深度报
2025-11-17 22:51:13
雷军遭法务“背刺”,小米股价先崩了!

雷军遭法务“背刺”,小米股价先崩了!

互联网品牌官
2025-11-19 19:16:43
联合国聚齐193成员,美国支持日本入常,中俄反对,韩国让人意外

联合国聚齐193成员,美国支持日本入常,中俄反对,韩国让人意外

史料布籍
2025-11-19 22:48:46
日本唯一承认中国军队完胜的一战,炮轰10万日军,歼敌3万余人

日本唯一承认中国军队完胜的一战,炮轰10万日军,歼敌3万余人

无所而不能
2024-11-17 03:09:20
新民调出炉,国民党支持率飙升;郑丽文提“一国两区”,不简单

新民调出炉,国民党支持率飙升;郑丽文提“一国两区”,不简单

归史
2025-11-19 14:30:46
北京发布22名干部任前公示

北京发布22名干部任前公示

新京报
2025-11-19 22:08:10
琉球不属日本!50年代琉球老照片:街头到处是中文,琉球女孩漂亮

琉球不属日本!50年代琉球老照片:街头到处是中文,琉球女孩漂亮

生活新鲜市
2025-11-19 00:35:05
去向成谜!长沙医生不雅视频事件,涉事双方已不在省人民医院执业

去向成谜!长沙医生不雅视频事件,涉事双方已不在省人民医院执业

火山诗话
2025-11-19 13:31:53
我谈下100万大单,领导发了200元红包,我辞职,不到七天领导砸门

我谈下100万大单,领导发了200元红包,我辞职,不到七天领导砸门

船长与船1
2025-11-19 08:14:45
2025-11-19 23:47:00
小杨历史
小杨历史
历史分享
589文章数 199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亲子
旅游
本地

辛芷蕾的炸裂10分钟,让人大受震撼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亲子要闻

全国步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上海儿童流感就诊量逐渐上升

旅游要闻

上关镇位于洱海的一侧,没什么网红景点,堪称大理最安逸的角落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