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每月给儿子转三千块,不是因为爱,是因为怕。
![]()
怕儿子彻底垮了,怕邻居问起时抬不起头,更怕自己晚年被愧疚啃得睡不着觉。
![]()
可这钱转了五年,儿子从“想创业”变成了“不想干”,从“欠十万”变成了“躺平了”。
他不是懒,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父亲当过副县长,他从小觉得人生就该有“安排”,可等父亲退休,安排没了,他连自己都安排不了。
这不是个案。2023年的数据显示,30到40岁还靠父母养着的“中年啃老族”,比五年前多了近四成。
更刺眼的是,其中近三成来自体制内退休家庭。
他们不是没资源,是太依赖资源。
父亲手里有权力时,孩子觉得“路自然有人铺”;父亲退休了,路没了,孩子却还穿着那双不合脚的鞋,不肯换。
反观老谢,农民出身,儿子985毕业,年薪五十万,在省城和县城都买了房,还给父母补缴了社保,每月多拿一千多养老金,一家人开着车去郊游。
他没给儿子铺过路,反而在孩子上大学时说:“你要是考不上,我就不供了。
”这话听着狠,可孩子真就拼出了路。
不是因为聪明,是因为他知道,没人能替他活。
还有那位投稿的妈妈,女儿大专毕业,考上了教师编,月薪四千八,不高,但稳定。
女婿在事业单位,两人不炫富、不攀比,周末回老家包饺子、陪父母散步。
日子平淡,但踏实。
她没要求女儿“超越父母”,只问了一句:“你开心吗?
”女儿点头,就够了。
这三种家庭,拼的不是谁的退休金高,而是谁早早就教会了孩子一件事:人生不是继承来的,是自己挣的。
体制内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关系网”里。
学校老师打招呼,找工作有人引荐,连相亲都有“单位介绍”。
![]()
他们没经历过真正的竞争,也没体验过失败的滋味。
等毕业了,发现社会不认“我爸是副县长”,只认“你能不能扛事”。
这时候,他们不是不想干,是不敢干——怕失败,怕丢脸,怕对不起父母的期待。
可父母的期待,往往是个陷阱。
很多退休干部心里藏着一个执念:“我这一辈子没混出大官,你得替我圆梦。
”于是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被灌输“你要比别人强”,结果强没强成,反而被压垮了。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父母把对子女的职业期待降低一个层级,家庭幸福感立刻上升23%。
不是孩子变差了,是父母的焦虑放下了。
真正能扛住时代风浪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早早把孩子推下水,而不是一直抱着。
老谢没给儿子买过房,但教他怎么写简历、怎么谈薪资、怎么面对上司的批评。
女儿考教师编那家的妈妈,从不问“你能不能进编制”,只问“你喜不喜欢孩子”。
他们不追求“超越父辈”,而是追求“活出自己”。
这不是冷漠,是清醒。
更可怕的是,这种代际困境正在变成一种新的社会分层。
过去,拼爹拼的是权力、资源;现在,拼的是“能不能让孩子独立”。
体制内退休金高,但子女没竞争力,家庭幸福感反而低;普通家庭收入少,但孩子能自立,日子反而有光。
人社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80后为父母补缴社保的比例高达六成以上,平均每人垫付八万多。
这不是孝顺,是补偿——补偿父母年轻时没享福,补偿自己没早点独立。
![]()
你给孩子的不是钱,是未来。
你给他的不是房子,是底气。
你给他的不是人脉,是摔打后的韧性。
退休干部的幸福,不该只算养老金有多少,还要算:孩子能不能自己吃饭?
有没有勇气面对失败?
敢不敢在没人撑腰的时候,站起来走自己的路?
别再把“我为你付出这么多”当成爱的凭证。
真正的爱,是放手,是相信他能行,哪怕他走得慢、摔得狠。
老张的儿子,今年36岁,还是没工作。
老张今年68岁,血压又高了。
他不知道,他给的每一分钱,都在悄悄替儿子删除一个选项:自立。
而老谢的儿子,带着父母去海南自驾,车里放着《平凡之路》。
老谢在后座睡着了,嘴角带着笑。
不是因为他有钱,是因为他终于不用再为儿子的未来担惊受怕。
这个时代,最奢侈的不是退休金过万,而是——你不用再为孩子的人生,替他买单。
你给他的,不是遗产,是翅膀。
他飞不飞得起来,是你教的,不是你给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