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下一代新闻主播如何令人心动

0
分享至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七季

◎寒拾

新闻主播这样一个讨论度并不算高的职业,眼下却在综艺领域成了焦点话题。

正在热播的职场真人秀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七季(简称“offer7”),今年首次聚焦主持人这一领域,节目中过半内容都与新闻主播这个岗位有关。与此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也正在进行中,这样一个电视传媒领域的老牌赛事,今年同样亮出了“新闻主播季”的招牌。

这两档节目主题非常接近,且形式上都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质,甚至有人先后参与了两档节目的比拼,但其内在逻辑却是大相径庭。简单来说,总台的主持人大赛看起来更遵循结果导向,而“offer7”则更关注参与者的成长过程。不过两个节目的目标高度一致,即选拔出优秀的新生代电视新闻主播。

什么样的人才是更符合当下乃至未来电视传播需求的新闻主播人选?传媒领域的专家们从学术角度自有一套尺度标准,而观众也从传播链条的另一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当节目中的评判结果和弹幕中的观众意见出现差异时,这个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且有趣了。

教育背景同质化的门槛仍未踏破

对于中国电视观众来说,新闻主播确实曾经深层次地影响着我们看待家国大事和社会现象的眼光与思考方法。无论是播出近半个世纪的《新闻联播》中历代“国嘴”建立的一套播音范式,还是32年前开播的《东方时空》对电视传播语态的改变,都对国民媒体素养的建立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尽管电视新闻的节目形式早已成熟,但无论业内人士还是普通观众,对于新闻主播素养水准的要求仍然是与日俱增的。参与“offer7”的11名实习主播中,有多人顶着各自学校的学霸头衔,还有人曾就读于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知名学府,就连节目中身为带教老师的资深主持人陈辰都感叹这些新人的起点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传媒大学是公认培养新闻主播的国内第一学府,但从这些新人的教育背景来看,节目制作方明显是在有意呈现新闻主播人才构成的多元化趋势——11人中曾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只有四个人。这一点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肯定,称赞“offer7”没有办成中传学子的内部团建活动。

突出个人经历的独特性,是节目组避免实习生们过于同质化的一个应对手段。比如,这11个年轻人中有线下脱口秀演员,有人当过直播带货主播,有在经济学领域深耕的跨界人才,甚至还有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不同于其他真人秀节目中常见的剧本化人设,至少这些年轻人的人生履历都是实打实自己写就的。

不过,多元的教育背景和个人经历,并没能带来新人们知识构成的丰富性。“offer7”中的11名实习生有九人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科班出身,而非科班出身的两人里,有一人首轮考核便被淘汰。这意味着,至少从电视新闻行业本身的用工需求角度来看,新闻主播这个工作仍然有着一定的专业门槛。

事实上,除了这11位实习主播,“offer7”中有三位带教老师和两位助教都是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另一名带教老师陈鲁豫也从事过多年的电视新闻主播工作。而在节目第二现场的观察室中,嘉宾张泉灵也曾是知名新闻主播,于是新老主播们都被置于观众的评判台上。

有意思的是,“offer7”播出至今,真正显现出破圈效应的竟然是带教老师柏栩栩。清华大学外语系出身、参加过古早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扮演过特摄儿童剧《铠甲勇士》中的黑犀侠、如今能在主播台上流利地进行双语播报,其人生经验之丰富,让做客观察室的知名记者易立竞都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浓厚兴趣。

而实习主播中目前人气最高的,则是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庞铮。她在节目的历次考核中都表现出优异水准,但真正为她带来关注度的,则是她曾主动中断学业、打工为父筹集医疗费的独特人生经历。这至少让她在观众中迅速收获了可观的感情票,甚至某种程度上被理解为年轻世代的精神写照。

媒体融合让主播有了“活人感”

柏栩栩和庞铮破圈的背后,或许是观众和新闻主播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曾几何时,观众心中的新闻主播常常被赋予一种特殊的职业光环:理性和客观的新闻精神要求他们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他们本身即是所在新闻媒体的具象人格化,因此其在主播台下的私生活是被屏蔽起来的。总之他们和观众居于新闻传播链条的两端,彼此之间存在着一道无形的屏障。

通俗情节剧中出现的新闻主播,也在不断加深观众对这一特殊职业的印象。从早年的日剧《新闻女郎》到前年热播的香港TVB剧《新闻女王》,从上世纪末的好莱坞电影《惊曝内幕》到HBO当年的话题剧《新闻编辑室》,这些传奇故事看似是要揭开主播台上的面纱,实则是将其虚构成了另一番样貌。

真正让主播们走进现实的,恐怕还是媒体融合之势的催化。目前,各个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主播们,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了个人的社交媒体账号。无论这是他们工作之余的个人选择,还是融媒体趋势下的平台并轨,从大屏到小屏的切换并非简单的人设平移,主播们必须亮出他们的人生AB面。

“offer7”的四位带教老师和两位助教,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短视频社交媒体账号,从视频发布的数量和频率来看,主播们确实悉心经营着自己的这方小天地,而其内容则会和大屏节目发生延展和互动。比如带教老师之一、东方卫视主播臧熹,针对观众对其节目中评判有失公允的声音,就主动在小红书上予以回应。

遵循短视频平台的社交范式,主播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变换了他们的人设。柏栩栩在小红书上发布的一则短视频,内容是其在东方卫视新闻节目中播报“offer7”新一期节目即将播出的新闻,但视频所配标题却是“原来播和自己相关的新闻才是最紧张的”。严肃的视频内容与私人化吐槽标题的反差,形成一种“人格分裂”的趣味。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反差萌”效果,是不少新闻主播在短视频平台收获流量的手段。主播台上的他们正襟危坐,下班之后则可以无缝切换到另一种状态,无论是卖萌、自嘲,还是分享感悟、推荐好物,主播们似乎是在有意识地将职业套装之下更具个性的一面展示出来,用年轻观众的话来说就是“活人感”。

“活人感”与新闻主播这一职业既有形象的冲突,无疑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一方面,随着电视新闻受众群体的不断迭代,年轻观众乐于看到打破窠臼求新求变;但另一方面,“活人感”所追求的个体性格呈现和私人情绪表达,又是否会有悖于新闻从业者应恪守的专业要求?

破题的关键,或许在于电视新闻实际上正在进行的又一次语态更新。

不单要会播报还要会“说话”

我国播音界泰斗张颂先生曾专门论述新闻播报的语言样式。在他看来,新闻播报没有具体语言样式的要求,唯一的要求是要有“新鲜感”。他将新闻播报的形式分为四种:朗诵式、宣读式、讲解式和谈话式。他生前曾不无遗憾地说:“谈话式几乎没有人做到。谈话式对我们播音界来说,是一个非常久远的话题。”

但技术的变革可能会使得新闻播报的方式不得不有所调整。

普通观众较为熟悉的宣读式播报,是所有科班出身的新闻主播都应掌握的基本功,经受过的专业训练足以使他们稍加准备便可以做到吐字清晰、读音正确、逻辑精准。在普通观众看来,这应该只是对年轻新闻主播基本而必要的上岗要求,还不能展现其真正的实力。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盛行的时代,纯粹的、可重复的技术性工作,似乎已不再是让真人主播不可替代的壁垒。比如杭州电视台就在去年尝试让两个AI数字主播上岗播新闻,据说可以做到零失误播报,以至于一度有人调侃播音主持专业在读学生的心情大概是“碎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offer7”设置的考核题目明显更侧重于考察实习主播对新闻的分析能力和挖掘能力。无论是在主播台上进行访谈对话、即时发表评述,还是走进新闻现场进行选题策划、出镜实地走访调查,都在提醒我们,新闻主播绝不只是读稿机器,而是新闻传播过程中参与采编的重要一环。

从实习生们的表现来看,学会“说话”是他们需要努力学习掌握的技能。

“offer7”产生较大争议的环节多集中在访谈考核中。节目初期,有实习主播面对采访对象不知如何主动开口破冰;有人不懂得根据受访专家的意见灵活应变,而强推预设提纲和个人观点;有人借访谈之机大谈个人感受,挤占了被采访者的表达空间……总之一次次让对话陷入尴尬的局面之中。

陈鲁豫在节目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实习生的表现只是在“扮演”一个新闻主播,或者说是在“表演”采访。这种表演式采访最明显的特征是看似滔滔不绝,但实际上并未生成新的有效信息。换句话说,对新闻事实和观点并没有真的继续深入探究,仔细品来只不过说了些漂亮的废话。

说“漂亮话”,是令很多观众对实习主播比较反感的另外一种病症。

有些实习主播在节目中高频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看得出文化底蕴很好,但观众却感觉这种表达方式有卖弄之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中也有常识问答的环节,且正如知名新闻主播康辉在节目中的点评所说,知识储备对新闻主播的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但引经据典是否得当且可被观众理解,才是关键。

“offer7”中就有带教老师指出,有些实习主播在工作中惯用大词,这使得其表达常常是空洞和模糊的。而观众的看法则明显更为尖锐,有人认为一些实习主播通过谈吐建立起专业人设,原本可以博得好感和信任,但在具体工作中却不断掉链子,反而令人更为失望。

新闻主播应该怎么说话?“offer7”中的资深主播示范了正确答案。在实习主播们现场出镜的新闻连线中,坐镇演播室的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播郭凯旋即时进行追问,或是填补前方播报遗漏的关键信息,或是就问题本身纵深挖掘原因,话语平实却言之有物,并且精准击中普通人的关切点,收获了观众点赞。

张泉灵在点评时指出,好的新闻采访应该做到“问有共情点的真问题”,能够令人“会心一笑,眼前一亮,心头一暖,当头一棒,长声一叹”。这番观点背后有个潜在前提,即新闻主播应当能够意识到,主播台的对面始终有一个人存在,新闻播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对这个人说话,而这个人便是观众。

以新闻立命专业素养并不过时

“offer7”所展示的工作生态,在普通观众和媒体从业者中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有观众产生疑问,节目中的考核不像是在选拔新闻主播,而更像培训记者和编辑。但在媒体从业者看来,融媒体的大趋势之下,新闻采、编、播的单兵作战能力,已是包括新闻主播在内的所有从业者需要逐渐掌握的基本技能。

比如上海广播电视台开设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的民生类新闻栏目《小通在申边》,大部分节目都是由新闻主播高嵩单人出镜,以自拍加采访的方式带领观众进入新闻现场,通过实地走访来呈现当地民生新政,体验社区环境变化。这样一个高度个人化操作的新闻节目,很多细节都突破了传统新闻播报的“禁忌”。

节目中,高嵩时常以主体的“我”自称,并且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他在此情此景中的主观感受;他面对镜头时的陈述中,总是有一个“你”时隐时现,这让他的节目看起来很像一个自媒体创作者的Vlog;而他的讲述、追问和点评,都是在和一个小屏对面具体的观看者交谈,因此非常接近一种谈话式的播报语态。

新生代的主播们成长于新媒体时代,他们天然地更亲近于小屏的媒体生态。从“offer7”中这些实习主播们的日常表现来看,经营个人的Vlog更像是他们的习惯,并且从大屏的完整新闻节目到小屏的视频切片,乃至手机直播,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孰高孰低的“媒体鄙视链”,因此也更容易“放低身段”。

但更大的考验或许在于,在跨媒介的时代浪潮之下,对于地方性媒体的从业者而言,投身于并不专属于媒体从业者的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专业新闻主播必须和视频UP主同时面对受众滑动手指做出的选择。在争抢关注度、碎片时间和流量时,新闻人应当如何发挥专业优势?

至少通过“offer7”的呈现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新闻专业素养依然没有过时。毕竟新闻人接受的专业训练和学科教养,使得他们掌握有效的方法论,去挖掘事实真相,和权威部门与专家形成必要、有效的沟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之,区别于注重个体趣味化和依赖商业利益驱动的短视频创作者,专业新闻主播的立命之本依然在新闻本身。“offer7”中的嘉宾们曾在讨论中触及一个现实问题:新闻工作的报酬,和其难度、强度、付出看上去并不成比例,为什么依然有年轻人愿意投身其中?答案其实很简单: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而对于观众期待的未来的新闻主播来说,没有什么比热爱这份事业更重要的了。

图片来源/《令人心动的offer》官方微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958年蒋介石最后一次见张学良,说道:西安的事对国家损失太大了

1958年蒋介石最后一次见张学良,说道:西安的事对国家损失太大了

浩渺青史
2025-11-17 16:56:03
中国昭告全球,介入台海连着一块打!美国火速改口:支持两岸和统

中国昭告全球,介入台海连着一块打!美国火速改口:支持两岸和统

博览历史
2025-11-15 21:44:54
全国陷"关停潮"!一年亏损上千万,艰难求生的客运站,慢慢消失?

全国陷"关停潮"!一年亏损上千万,艰难求生的客运站,慢慢消失?

毒sir财经
2025-11-16 23:04:57
以色列一位学者预言: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以色列一位学者预言: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文史微鉴
2025-11-17 14:29:30
"万人痛批"宋佳拿影后!成龙,这就是为啥我们不愿去电影院的答案

"万人痛批"宋佳拿影后!成龙,这就是为啥我们不愿去电影院的答案

往史过眼云烟
2025-11-17 21:36:25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桑启红原
2025-11-15 16:03:29
意大利惨败国米无辜躺枪:尤文兴则意大利兴?国米兴则意大利亡?

意大利惨败国米无辜躺枪:尤文兴则意大利兴?国米兴则意大利亡?

狗哥是一名内拉
2025-11-17 14:43:51
视频丨外交部:中国政府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非法采集或存储数据

视频丨外交部:中国政府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非法采集或存储数据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7 16:35:15
“你儿子以后多半是个力工”,母亲晒学习环境,地面已经说明问题

“你儿子以后多半是个力工”,母亲晒学习环境,地面已经说明问题

熙熙说教
2025-11-16 18:59:41
霍启仁大婚!霍震霆、朱玲玲出席两人关系融洽,新娘子父母气质好

霍启仁大婚!霍震霆、朱玲玲出席两人关系融洽,新娘子父母气质好

娱乐团长
2025-11-17 16:07:52
美军担心事发生,全球首款无人机航母076完成海试,攻击21将上舰

美军担心事发生,全球首款无人机航母076完成海试,攻击21将上舰

胖福的小木屋
2025-11-17 23:52:58
初中生开窍的规律,还挺准的!

初中生开窍的规律,还挺准的!

好爸育儿
2025-11-17 09:25:09
段永平,大幅度加仓!

段永平,大幅度加仓!

证券之星
2025-11-17 14:43:15
相关方确认:日本进口片,暂缓上映

相关方确认:日本进口片,暂缓上映

新京报
2025-11-18 00:00:45
浙江巡抚午睡后,与通房丫头一次偶然之欢,诞下名震民国的谭延闿

浙江巡抚午睡后,与通房丫头一次偶然之欢,诞下名震民国的谭延闿

历来纵横
2025-11-10 22:15:14
是时候说出真相!抗美援朝有五个冷知识很少提及,超乎我们的想象

是时候说出真相!抗美援朝有五个冷知识很少提及,超乎我们的想象

阿光的技巧课堂
2025-11-11 19:56:12
神舟二十二号发射禁航发布!神22飞天倒计时,中国空间站已变轨!

神舟二十二号发射禁航发布!神22飞天倒计时,中国空间站已变轨!

火星一号
2025-11-17 22:30:23
外交部再回应高市早苗涉台言论

外交部再回应高市早苗涉台言论

界面新闻
2025-11-17 15:27:48
日本试探台海底线,背后必是美国授意,中方一旦示弱,后患恐无穷

日本试探台海底线,背后必是美国授意,中方一旦示弱,后患恐无穷

临云史策
2025-11-17 23:24:04
解决Siri这座“屎山”,是苹果新掌门的头号任务

解决Siri这座“屎山”,是苹果新掌门的头号任务

字母榜
2025-11-17 16:09:01
2025-11-18 00:35:00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北青网官方网易号
1033925文章数 8534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头条要闻

韩国向日本表示强烈抗议 中方表态

头条要闻

韩国向日本表示强烈抗议 中方表态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要“独立” 刘强东还宣战“点评”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苹果基本放弃 Mac Pro!Mac Studio 坐稳专业桌面未来核心

亲子要闻

表姐难产大出血病危,我守在产房外哭到发抖,她清醒后低声说句话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韩国提议举行朝韩军事会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