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公王建国那句“你走了谁付钱”像一盆冰水,兜头浇在我身上的那个瞬间,我心里某个一直紧绷着的东西,终于彻底断了。
那根弦,我拉了整整八年。
从我和王志刚结婚那天起,我就努力扮演着一个“懂事”、“大度”的儿媳。八年里,我用自己的工资,填补着这个家里一个又一个的窟窿,从大伯子王志强做生意失败的欠款,到他三个孩子每年开学的学费和兴趣班费用。我以为我的付出,能换来平等的尊重和家人的体谅。
可我错了。
原来在他们眼里,我不是家人,我只是那个负责付钱的人。
这一切,都要从那个周六晚上,一顿本该热气腾腾的火锅说起。
第1章 一通不合时宜的电话
秋意渐浓,天气一冷,人就格外馋那一口热辣滚烫。
我跟王志刚提议了好几次,周末带上公公,我们三口去外面吃顿火锅,暖暖身子。公公王建国自从婆婆去世后,一个人住老房子,平时吃饭总是凑合,我和志刚都觉得过意不去。
周六下午,志刚开车去接了公公。我提前在点评软件上找了家评价很好的川味火锅,订好了位置。想着公公年纪大了,肠胃弱,我还特意备注了要一个菌汤鸳鸯锅。
“爸,这家店的牛肉很新鲜,待会儿您多吃点。”我笑着帮公公拉开椅子,把菜单递过去。
王建国点点头,脸上带着难得的笑意,环顾着店里热闹的景象:“这地方看着就敞亮,比家里暖和。”
“那可不,您要是喜欢,以后我们常来。”王志刚一边麻利地用开水烫着碗筷,一边接话。
我心里暖融融的。这样简单的家庭小聚,对我来说就是最踏实的幸福。锅底很快就上来了,红油翻滚,菌汤鲜香,热气氤氲开来,模糊了窗外的萧瑟。我点了公公爱吃的毛肚、黄喉,还有志刚喜欢的嫩牛肉和几样素菜。
服务员刚下单离开,公公的手机就响了。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眉头不自觉地舒展开,接起电话的语气也高了八度:“喂,志强啊!吃了,正准备吃呢!跟志刚还有晓静在外面吃火锅……在哪?就在万达广场三楼,对对,叫‘蜀香阁’……行啊,那你们过来吧,赶紧的,我们刚点完菜。”
我的心,随着他电话里的每一个字,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志强,是王志刚的哥哥,王志强。
他口中的“你们”,自然就是大伯子一家五口——大伯子王志强,大嫂李娟,还有他们的三个孩子。
我捏着筷子的手,不自觉地收紧了。我看着对面的王志刚,他的表情也有些尴尬,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迎上他父亲看过来的、理所当然的眼神,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爸,您怎么叫大哥他们过来了?”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但还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王建国把手机往桌上一放,浑不在意地摆摆手:“嗨,刚才你大哥打电话问我吃饭没,我寻思着来都来了,一家人,干脆一起吃得了,多双筷子的事儿,热闹!”
多双筷子的事儿?
我看着桌上我们三个人刚刚点好的菜,分量刚刚好。大伯子一家五口过来,就是八个人,这桌子都坐不下,菜更是要重新点。这已经不是多双筷子的事儿了。
更重要的是,这顿饭的性质,从一场温馨的家庭小聚,瞬间变成了一场我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
王志刚碰了碰我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晓静,算了,来都来了,别让爸不高兴。”
又是这句话。
“算了。”
“来都来了。”
“别让爸不高兴。”
这八年来,我听了无数遍。每一次,我都选择了退让和隐忍。我以为我的退让能换来家庭和睦,可事实证明,我的退让只换来了他们的得寸进尺和变本加厉。
我深吸一口气,看着公公。他正兴致勃勃地研究着菜单,嘴里念叨着:“待会儿得给你那几个侄子点他们爱吃的虾滑和肥牛卷,你大嫂喜欢吃海鲜,再加个拼盘……”他完全没有看我,仿佛我的意见根本不重要,仿佛今晚这顿饭,由我买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的心,像是被泡进了那锅还没完全烧开的菌汤里,温吞吞的,却透着一股凉意。
第2章 被打破的默契
大概二十分钟后,大伯子一家浩浩荡荡地来了。
王志强走在最前面,嗓门洪亮:“爸!志刚!我们来啦!”
他身后跟着大嫂李娟,一手牵着一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那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两个侄子一进门就跟挣脱了缰绳的野马一样,在餐厅里横冲直撞,李娟在后面象征性地喊了两句,也就不管了。
原本宽敞的四人卡座,瞬间变得拥挤不堪。王志强和王建国挤在一边,我和志刚,还有李娟带着两个孩子挤在另一边。服务员又搬来两张椅子,才勉强坐下。
“哎呀,还是弟妹会挑地方,这家店看着就高档。”李娟一坐下,就把菜单从公公手里拿了过来,一点没客气,嘴里还说着客套话。
我扯了扯嘴角,没说话。
李娟也不在意,手指在菜单上飞快地点着:“这个澳洲雪花牛,来两份!这个手打虾滑,来三份,孩子们爱吃!海鲜拼盘也来个大的!还有这个……这个……”
她每点一样,我的心就往下沉一分。她点的那些,全都是菜单上单价最贵的菜品。我粗略算了一下,光是她加的这几样,就远超我们之前三个人点的总价了。
王志刚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他想开口阻止,却被王建国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难得出来吃一次,就让孩子们吃好点。”王建国发了话,一锤定音。
王志强在一旁嘿嘿笑着,给他爸倒了杯茶:“爸说得对!还是爸疼孙子!”
没有人问过我的意见。
从他们进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像个透明人。或者说,我不是透明人,我是一个隐形的钱包,一个沉默的支付符号。
锅底重新沸腾起来,新加的菜品流水一样端上桌,很快就摆满了整个桌子,甚至旁边还加了个小推车。两个孩子吵吵嚷嚷,用筷子在锅里乱搅,李娟只顾着往自己碗里捞海鲜,王志强和王建国推杯换盏,聊着什么国家大事。
王志刚夹了块牛肉放进我碗里,低声说:“晓静,快吃吧,不然待会儿没了。”
我看着碗里那块在麻酱碟里滚了一圈的牛肉,突然一点胃口都没有。
我想起了八年前,我和王志刚结婚的时候。
我们俩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家里条件也一般。当时买婚房,首付还差五万块钱。我爸妈二话没说,拿出了他们的养老钱,还说:“闺女,我们没什么大本事,就希望你结婚后能过得顺心,不受委屈。”
而王家这边,公公王建国当时是这么对我说的:“晓静啊,我们家情况你清楚,志强前两年做生意亏了,家里没什么积蓄。以后志刚就拜托你了,你们俩好好过日子,互相扶持。”
我当时觉得,公公说得很诚恳。一家人,互相扶持是应该的。
可我没想到,这份“扶持”,渐渐变成了我单方面的“扶贫”。
婚后第二年,王志强说要开个小超市,启动资金不够,王建国找我们开口。他说:“志刚,晓静,你们大哥也是为了这个家。他要是好了,以后也能帮衬你们。”
王志刚看着我,满眼都是恳求。我心一软,拿出了我们准备用来装修的五万块钱。
超市开了不到一年,倒闭了,钱也打了水漂。
后来,大侄子上小学,李娟说要上好的私立学校,学费贵。王建国又找我们:“晓静啊,孩子教育是大事,不能耽误。你们先帮忙垫上,以后你大哥手头宽裕了就还你们。”
这一垫,就从小学垫到了初中,还顺带把第二个侄子的学费也包了。至于“手头宽裕了就还”这句话,再也没人提过。
这些年,我自己的工资,除了我们小两口的日常开销,几乎全都贴补给了大伯子一家。我连件上千的衣服都舍不得买,李娟却能背着新买的名牌包,在家族群里炫耀。
我和志刚也想过要孩子,可是一想到我们那点微薄的存款,想到大伯子家那个无底洞,我就不敢。我们连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安稳未来的底气都没有。
我们之间,曾经有过一个不成文的默契,或者说,是王志刚对我许下的一个承诺。他说:“晓静,委屈你了。等我哥那边稳定下来,我们存够了钱,就买套属于我们自己的大房子,写你的名字,再也不用管这些事了。”
这个承诺,像一根胡萝卜,吊在我眼前,让我忍耐了一年又一年。
可现在,看着眼前这狼吞虎咽的一家人,看着他们心安理得地享用着我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我突然觉得那根胡萝卜,已经彻底烂掉了。
稳定?什么叫稳定?大哥王志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换了多少份工作了?大嫂李娟自从生了第一个孩子就没再上过班。现在又怀了第三个。这个家,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沙漏,而我,就是那个负责往里填沙子的人。
“弟妹,你怎么不吃啊?是不是不合胃口?”李娟终于注意到了我,她嘴里塞满了虾滑,含糊不清地问。
我抬起头,看着她油光满面的脸,看着她理所当然的表情,一股难以言喻的恶心和愤怒,从胃里直冲上喉咙。
我慢慢地放下了筷子。
第3章 我不吃了
“啪嗒。”
筷子落在碗沿,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声音不大,但在这一片嘈杂和喧闹中,却显得异常突兀。
桌上所有人的动作都停滞了一瞬。王建国、王志强、李娟,甚至连那两个吵闹的孩子,都齐刷刷地朝我看了过来。
王志刚的脸色瞬间白了,他紧张地抓住我的手腕,力道大得让我生疼:“晓静,你干什么?”
我没有理他,目光平静地扫过桌上的每一个人。
我看着李娟嘴边沾着的酱汁,看着王志强略带不悦的眼神,看着公公王建国皱起的眉头。他们的表情里,有疑惑,有不解,但没有一丝一毫的关心。他们不关心我为什么不吃,只关心我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是否会扫了他们的兴。
“我吃饱了。”我开口,声音不大,但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吃饱了?”李娟夸张地叫了一声,仿佛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弟妹,这菜刚上齐,你一口没动就吃饱了?跟我们一起吃饭,就这么不乐意啊?”
她的话里带着刺,明晃晃地扎过来。
换做以前,我或许会立刻挤出一个笑容,解释说自己没什么胃口,然后继续默默地坐着,直到散场,然后去结账。
但今天,我不想再演了。
我轻轻地挣开王志刚的手,拿起旁边的包,站了起来。
“我是不乐意。”我看着李娟,一字一句地说,“非常不乐意。”
整个火锅店仿佛都安静了一瞬。
李娟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她没想到我敢这么直接地顶撞她。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王志强拉了一把。
王志强站了起来,他比王志刚高半个头,体型也壮实,带着一股压迫感:“林晓静,你什么意思?我爸好心好意叫我们来一起吃个饭,你在这甩脸子给谁看呢?”
“大哥,”我直视着他,毫不畏惧,“这顿饭,是我提议请爸吃的,是我们三个人的家庭聚餐。你们是不请自来。我没有义务,也没有心情,为你们一大家子的‘好胃口’买单。”
“你!”王志强被我噎得说不出话,脸憋得通红。
“林晓静!你给我坐下!”
一声怒喝,来自一直沉默的公公王建国。他把筷子重重地拍在桌上,发出巨大的声响,引得邻桌的客人都朝我们这边张望。
“像什么样子!一家人吃顿饭,你在这闹什么闹!不就是多几个人吗?你至于吗?你的心眼怎么就这么小!”他指着我的鼻子,唾沫星子都快喷到我脸上了,“我告诉你,今天有我在这,这个家就散不了!志强他们过来,是给我面子!你就是这么当儿媳的?”
我看着他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心里一片冰冷。
是啊,我心眼小。
我的心眼小到,只能装下我的小家,装下我和我的丈夫,装下我应尽的孝道。我的心眼,装不下你那个好吃懒做、把我们当提款机的大儿子一家!
这些话,在我心里翻涌,但我没有说出口。我知道,跟一个完全活在自己逻辑里的人讲道理,是徒劳的。
“爸,我没有闹。”我平静地说道,“我只是觉得累了。这八年,我自问对这个家,对大哥一家,仁至义尽。但是,我的付出,不应该被当成理所当然。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我和志刚也需要为我们自己的未来打算。”
“你的未来?你的未来不就是我们王家的未来吗?”王建国气得笑了起来,“你嫁给了志刚,你就是我们王家的人!你的钱,不就是我们王家的钱吗?分什么彼此!”
这句话,像一把淬了毒的尖刀,狠狠地扎进了我的心脏。
原来如此。
原来在他们心里,我的人,我的钱,都是属于王家的。我只是一个会挣钱的附属品。
我笑了,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爸,您说得对。”我点点头,然后拿起我的包,转身就走。
“你站住!”王建国在我身后咆哮。
我没有停。
王志刚追了上来,死死地拉住我的胳膊:“晓静!你别这样!你今天走了,爸的面子往哪搁?我们以后怎么在这个家立足?”
我甩开他的手,回头看着他,满眼的失望:“王志刚,你到现在还在考虑他的面子,你的面子。你有没有考虑过我?这八年,我的委屈,我的忍让,你看不到吗?还是你觉得,那都是我应该做的?”
他被我问得哑口无言,眼神躲闪。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王建国那句让我彻底心死的话。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大到整个餐厅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林晓静,你走了谁付钱?”
我停下脚步,缓缓地转过身。
我看到他站在那里,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我,满脸的理直气壮。
我看到大嫂李娟嘴角那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讽和得意。
我看到王志强脸上那副“看你怎么办”的表情。
最后,我看到了我的丈夫王志刚,他站在我们中间,一脸的为难和乞求。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无比的可笑。
我深吸一口气,看着王建国,然后用同样清晰,甚至更大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回答他:
“谁吃,谁付钱。”
说完,我不再看任何人的表情,毅然决然地走出了那家火锅店,把所有的喧嚣、油腻和令人窒息的亲情绑架,都关在了身后。
第4章 压垮骆驼的账单
走出火锅店,十一月的冷风迎面扑来,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街上华灯初上,车水马龙,可我却觉得前所未有的孤独。
没过几分钟,王志刚就追了出来。他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跟在我身后。我没有停下脚步,沿着人行道一直走。我们就这样一前一后,沉默地走了将近十分钟。
最后,还是他先开了口,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无奈:“晓静,你闹够了没有?跟我回家吧。”
我停下来,转身看着他。
“闹?”我重复着这个字,觉得荒谬又可悲,“王志刚,在你眼里,我争取自己应得的尊重,就是在‘闹’?”
“我不是那个意思。”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我知道你委屈。可是,那是我爸,我哥。我们是一家人,你让我怎么办?跟他们断绝关系吗?”
“我从来没让你跟他们断绝关系!”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音也大了起来,“我只是希望你能站在我身边,跟我说一句‘老婆,你辛苦了’!我只是希望,在他们无休止地向我们索取的时候,你能站出来替我说一句话,哪怕只是一句!可是你呢?你只会说‘算了’,‘别计较’,‘我爸不容易’!”
“我爸他确实不容易!我妈走得早,他一个人把我们兄弟俩拉扯大,他就是那种老思想,觉得长子为大,我们帮衬大哥是应该的!”
“应该的?那我们呢?我们自己的家呢?”我指着自己,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们结婚八年,住的还是租的房子!我们想买房,首付存了又取,取了又存,哪一次不是因为你哥家里又出事了?王志强做生意赔钱,我们给!他儿子上学,我们给!现在他老婆生三胎,是不是以后养孩子的钱,也得我们给?王志刚,你告诉我,这个‘应该’,到底有没有尽头?”
我的质问像连珠炮一样,让他节节败退。他沉默了,只是低着头,用力地踢着脚下的石子。
良久,他才闷闷地说:“这次是我不对,我不该让我爸叫大哥他们来。但是……但是你也不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让我爸下不来台。他年纪大了,要面子。”
又是面子。
我的心彻底冷了。
“所以,他的面子是面子,我的里子就活该被踩在脚底下,是不是?”我冷笑一声,“行,我明白了。”
我不想再跟他争辩,转身拦了一辆出租车,坐了上去。
“晓静!你去哪?”他在后面喊。
“我回我妈家住几天,大家都冷静一下。”我关上车门,对司机说了地址。
车子开动,我从后视镜里看到王志刚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车流中。眼泪,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在娘家住了三天。
这三天里,王志刚打了无数个电话,我一个都没接。他发的微信,我也没有回。我妈看我状态不对,问我怎么了,我只是说跟志刚闹了点小别扭,不想让她担心。
我需要时间,需要空间,来好好想一想这段婚姻,想一想我们的未来。
到了第四天上午,王志刚直接找到了我爸妈家。
他看起来憔悴了很多,胡子拉碴,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我妈把他让进屋,他一看到我,就从包里拿出了一沓东西,放在我面前的茶几上。
那是一沓厚厚的A4纸,上面用Excel表格打印得密密麻麻。
“这是什么?”我皱着眉问。
“你看看就知道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我疑惑地拿起第一张纸。
标题是:《王志刚、林晓静家庭20152023年对王志强家庭财务支持明细》。
我愣住了。
表格做得非常详细,日期,事由,金额,备注,一应俱全。
2015年10月,王志强生意周转,借款50000元(未归还)。
2016年9月,侄子王浩然私立小学学费,15000元。
2017年2月,王志强换车,赞助20000元。
2017年9月,侄子王浩然学费,15000元。
一笔一笔,一年一年,记录得清清楚楚。很多事情,如果不是这个表格,我自己都快忘了。我只记得我们一直在付出,却从没想过,把这些付出量化之后,会是如此触目惊心的一个数字。
我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了那个加总的数字。
八年,总计,三十七万八千六百元。
三十七万。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让我喘不过气来。
我们俩这八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所有钱,几乎都花在了这里。这三十七万,足够我们在我们那个小城市,付一套不错房子的首付了。
“那天你走后,”王志刚缓缓开口,眼睛一直看着我,“我付了钱。那顿火锅,他们点了八百多块钱。我爸当着所有人的面,骂我娶了个没良心的老婆,说我没用,管不住你。我哥和我嫂子也在旁边添油加醋。我一句话没说,结了账,把他们送回家,然后自己一个人回去了。”
“我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想了一整夜。我想你说的话,想这八年我们过的日子。我以前总觉得,都是一家人,计较那么多干什么。我总想着,我多付出一点,我爸就能高兴,家里就能和睦。”
“可是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我错了。我们不是在帮他们,我们是在养着他们。我们的忍让,养大了他们的贪婪和理所当然。”
他指着那份账单:“我花了两天时间,翻遍了所有的银行流水、微信转账记录,才把这个东西做出来。我不是为了跟你算账,晓静。我是为了跟自己算账。我想让自己看清楚,这些年,我到底有多混蛋,让你受了多少委_._屈。”
他抬起头,通红的眼睛里,是我从未见过的愧疚和坚定。
“晓静,对不起。以前是我太软弱,太糊涂了。从今以后,我不会再让你受这种委屈了。我们的家,我们自己做主。”
看着他诚恳的样子,看着那份沉甸甸的账单,我紧绷了多日的心,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第5章 一场迟来的家庭会议
王志刚在我娘家待了一个下午。
我们聊了很多,聊我们刚认识的时候,聊我们对未来的规划,也聊这八年来各自心里的疙瘩。这是我们结婚以来,第一次如此坦诚、深入地沟通。
我告诉他,我不是不愿意孝顺公公,也不是不愿意在亲戚有难时搭把手。我反感的,是那种无休止的、被当成理所当然的索取,是那种不被尊重的、被当成外人的感觉。
他告诉我,他夹在我和他家人中间,也很痛苦。他愚孝,爱面子,总想当个和事佬,结果却伤我最深。他现在明白了,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才是核心。如果我们的家都保不住,去维护那个所谓的“大家庭”的和睦,又有什么意义?
那天晚上,我跟他一起回了我们那个租来的小家。
推开门,屋子里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阳台上的花也浇了水。看得出来,我不在的这几天,他过得并不好,但依旧努力维持着这个家的样子。
“晓静,我想好了。”晚饭后,王志我坐在沙发上,王志刚突然很严肃地对我说,“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们必须跟我爸和我哥,把话说清楚。不是吵架,是摆事实,讲道理。”
我有些犹豫:“他们……能听得进去吗?”
“听不进去也要说。”王志刚的眼神很坚定,“以前是我不敢说,怕冲突,怕我爸生气。但现在我明白,有些脓包,不挤掉,只会烂得更深。我们不能再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下去了。”
他拿出了那份打印好的账单,又复印了两份。
周六,王志刚提前给他爸和他哥打了电话,说有重要的事情要谈,让他们来我们家一趟。
下午三点,公公王建国和大哥王志强准时到了。
王建国一进门,脸色就不好看,往沙发上一坐,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王志强则显得有些局促,眼神飘忽,不敢看我。
我给他们倒了茶,然后和王志刚一起,坐在了他们对面的单人沙发上,中间的茶几上,就放着那两份复印的账单。
“爸,哥,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开诚布公地谈谈。”王志刚先开了口,语气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王建国冷哼一声:“谈什么?谈你那个好媳妇,是怎么在外面让我丢人现眼的吗?”
“爸,晓静那天为什么会走,您心里真的不清楚吗?”王志刚没有被他激怒,而是直接将一份账单,推到了他面前,“您先看看这个。”
王建国和王志强都愣住了,不解地拿起那几张纸。
当他们看到标题,看到那一笔笔清晰的记录时,脸色都变了。
王建国的呼吸明显变得粗重起来,他翻看的速度越来越快,嘴唇也开始哆嗦。王志强则像被烫了手一样,飞快地扫了几眼,就把那几张纸扔在了桌上,仿佛那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王志刚!你这是什么意思!”王志强先发作了,他指着账单,恼羞成怒地喊道,“你记这个账是什么意思?防着我?我们是亲兄弟!你这么做,对得起爸妈吗?”
“哥,你先别激动。”王志刚平静地看着他,“我记这个账,不是为了防着你,也不是为了让你还钱。我只是想让你们,也让我们自己看清楚,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转向王建国,声音沉痛:“爸,您总说,我们是一家人,要互相扶持。这八年,我和晓静的工资加起来,刨去房租和基本生活费,剩下的钱,几乎都在这里了。三十七万,爸,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晓静一件件衣服、一次次旅游省下来的,是我们俩一个又一个加班的夜晚熬出来的。”
“我们从来没想过要计较这些。只要大哥能好起来,只要这个家能好起来,我们觉得都值。可是,我们换来了什么呢?换来的是大哥大嫂的心安理得,换来的是您觉得我们付出是天经地义。在那家火锅店,您对我喊出‘谁付钱’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晓静的心有多冷?”
王建国沉默了,他死死地盯着那份账单,浑浊的眼睛里,情绪复杂。他想反驳,想发怒,但看着那一笔笔白纸黑字的记录,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些钱,确实都花出去了,花在了他大儿子一家身上。
“爸,哥,”王志刚继续说道,“我和晓静,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也想买房子,想生个孩子,想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未来。我们不是提款机。以后,孝敬您的钱,我们一分不会少。但是,大哥家里的开销,我们不会再这样无底线地承担了。”
“你……”王志强气得站了起来,指着王志刚,“好啊你!王志刚!你这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忘了哥啊!你这是要跟我们分家啊!”
“我不是要分家。”王志刚也站了起来,第一次用如此强硬的态度面对他的哥哥,“哥,你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有手有脚,你该自己撑起一个家了!你不能永远指望别人!你对得起李娟,对得起你的三个孩子吗?”
这句话,似乎戳中了王志强的痛处。他愣在那里,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后颓然地坐了回去,抱着头,一言不发。
整个客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只有王建国粗重的呼吸声。
许久,他才抬起头,声音沙哑地问:“志刚,这是……你的意思,还是晓静的意思?”
王志刚走过去,握住我的手,十指紧扣。他看着他的父亲,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是我们俩,共同的意思。”
第6章 一锅真正的团圆饭
那天的家庭会议,最终在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气氛中结束了。
公公王建国和大哥王志强走的时候,什么都没说。王建国没有拿走那份账单,但王志强却把它揣进了兜里。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家和大哥家,进入了一种微妙的“冷战”状态。
我们在家族群里,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大哥大嫂也再没有找过我们,无论是借钱,还是让帮忙做什么。听说,王志强终于找了一份正经的开货车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李娟也开始在网上做些手工活,补贴家用。
公公王建国,还是会每周过来我们这边吃顿饭,但话明显少了很多。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张口闭口都是大儿子的事,也不再对我的消费习惯指手画脚。有时候,他会坐在沙发上,看着我和志刚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默默地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我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让根深蒂固的观念彻底转变,需要时间。我和志刚能做的,就是守住我们自己的底线,过好我们自己的日子。
我们开始严格执行我们的存钱计划。没有了大哥家的拖累,我们的存款数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我们开始看房,规划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家。生活,终于有了清晰而踏实的奔头。
转眼,就到了年关。
按照往年的惯例,年夜饭都是在公公的老房子里,我们两家一起吃。我和志刚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应该回去。无论如何,那是志刚的父亲和兄长,血缘亲情是割不断的。
除夕那天下午,我和志刚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到了老房子。
推开门,屋子里已经有了烟火气。大哥王志强竟然在厨房里忙活,身上系着一条滑稽的粉色围裙。李娟带着孩子们在客厅里贴窗花,看到我们,表情有些不自然,但还是打了招呼。
最让我意外的,是公公王建国。
他把我拉到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硬塞到我手里。
“晓静,这个,拿着。”他的声音还是那么硬邦邦的,但眼神却有些躲闪。
我捏了捏,红包很厚。我连忙推辞:“爸,这我不能要。”
“拿着!”他把我的手攥得更紧了,“不是给你的。这是……这是我跟你大哥,先还你们的一部分。不多,就两万。剩下的,我们慢慢还。”
我愣住了。
我看着他苍老而固执的脸,心里五味杂陈。我从没想过,他们会还钱。我想要的,从来都不是钱。
“爸,我们……”
“你别说了,听我说。”他打断我,叹了口气,“那天回去,我跟你哥,一夜没睡。你哥把那张单子看了一遍又一遍。他说,他以前混蛋,没脸见你们。这几个月,他跟你嫂子,是真吃了不少苦,但也想明白了很多事。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他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似乎有了一丝湿润。
“我……我也想明白了。这些年,是我偏心,是我糊涂。总觉得老大不容易,就该让老二家多担待。却忘了,你跟志刚,也不容易。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这个当爹的,没做好。那天在火锅店,是我混账,说了不该说的话,伤了你的心。你……别往心里去。”
这是我认识他十年来,他第一次,用近乎道歉的语气跟我说话。
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我摇摇头,把红包推了回去:“爸,钱真的不用还。我和志刚从来没想过要这个。只要以后……我们一家人,能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比什么都强。”
他看着我,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还是把红包收了回去,重重地点了点头。
那天的年夜饭,是这些年来,我吃得最舒心的一顿。
饭菜没有往年那么丰盛,很多都是家常菜,但都是大哥王志强亲手做的。两个侄子也懂事了很多,会主动给我们夹菜。饭桌上,大家聊着各自工作上的趣事,聊着孩子们的学习,气氛前所未有的融洽。
吃到一半,王志强端起酒杯,站了起来。他看着我和王志刚,脸憋得通红。
“志刚,弟妹,这杯酒,哥敬你们。以前……是哥不对,给你们添了太多麻烦。以后,哥会自己努力,把这个家撑起来。谢谢你们。”
他一饮而尽。
王志刚也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看着眼前这幅景象,看着窗外绽放的烟花,突然想起了几个月前那顿不欢而散的火锅。
同样是家人,同样是吃饭,心境却已天差地别。
我想,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索取和无底线的付出。它应该像一个天平,需要每个成员都放上自己的砝码,努力维持平衡。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都应该是对等的。
当我学会了坚定地说“不”,当我丈夫学会了站在我身边,当我们都勇敢地揭开了那块遮羞布,我们失去的,只是虚伪的和平,而得到的,却是真正的尊重和家庭的重生。
那晚,公公拿出了一个小的炭火铜锅,说是家里老物件,非要再涮点羊肉,讨个“喜气洋洋”的好彩头。
热气再次氤氲开来,映着一家人脸上和煦的笑容。
这一次,锅里沸腾的,是真正的、暖到心底的团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